曾為民 鄭慶輝 李曉妃
深圳市龍崗區坪地預防保健所,廣東深圳 518117
進十幾年來美國等發達國家研究出一種新型職業病危害風險評價及管理技術,即職業病危害風險評價及風險管理,這種風險評價及管理技術將有害健康的影響因子作為特征進行描述,主要是指在危險環境中產生的對勞動者身體損害的因子,可實現對特定物質量化與識別,對于健康風險來說。其具體內涵為:評估勞動者在特定的職業環境中(危險環境)產生一種或多種職業危害特征表現,就是指職業危害風險評價,這是職業病危害風險管理技術的重要內容之一。當前,職業病危害評價中廣泛運用描述性評價方法,但是缺乏針對性及標準化。例如,如何量化評價職業危害風險水平,如何針對職業病危險風險水平實施相應的策略等。研究將結合職業危害風險等級,與優化控制原則,對職業風險管理詳細描述,以最大限度降低職業危害。
對與職業危害有關聯的因素進行分析,一般在項目投產后出現較多,包括不同生產環節、作業環境、各類生產用具等。
依據相關規范標準,包括《高毒物品目錄》、《新加坡職業暴露有害化學危險評價指南》中相關危險分級[2],劃分成不同等級,將造成的危害程度,對各項判定標準中最大值進行選取,將HR 確定下來,見表1。
確定暴漏等級(ER),并對其進行評價,要依據多種因素,包括接觸濃度、方式、有毒理化性質,具體依據以下方程與暴露指數(EI)將暴露等級(ER)確定下來,即ER=1/n,其中,暴露因素個數為n[1]。
危害水平與暴露水平是決定專業危害風險兩個重要因素。主要將風險等級劃分為5 種,每一種都有加權值,是對風險大小作出的預估。將風險暴漏水平及不同等級下危害水平兩者排成的行與列,危害程度是行與列交點處[3]。危害度值用平方根限制在1 ~5 范圍內,基本可以忽略的風險就是最低風險,劃分為1 級;低風險劃分為2 級;中等風險劃分為3 級;高風險劃分為4 級;最高風險為5 級。多種危害因素均存在某一場所中時,工作場所危害風險等級依據有害因素中最大風險等級確定[4]。

表1 劃分化學有害因素危害等級

表2 依據風險等級確定的風險管理措施
不會對工作者造成人身危害的風險就是指低風險,同時也是工作者可以承受的風險;而對工作者來說,有著較大傷害風險的或者已經對自己造成傷害的為不可接受風險,判定為風險水平。由此,風險防控措施優先權由風險等級決定。見表2。
選擇硫酸、乙二醇、氫氧化鈉工作場評估職業危害。
依據《高毒物品目錄》及其他相關毒物毒性資料,乙二醇危害等級為2 級、硫酸為5 級、氫氧化鈉為4 級。
通過分析職業病防護設施、應急救援措施、職業衛生管理與監控監護管理等,將各暴露因素的暴露等級確定,并最終計算出暴露等級。
依據危害等級與暴露等級,用公式確定各工作場所乙二醇、硫酸、氫氧化鈉風險等級指數,首先要確定下來各工序導致的職業危險,并對不同的職業危害風險進行等級劃分,此次將乙二醇工作場劃分為2 級風險水平,為低風險職業危害;高風險職業危害的硫酸工作場所風險等級為4 級,屬于高危險等級;最后風險等級為3 的是氫氧化鈉工作場所,職業危害為中等風險。
此次評估,高風險水平的是硫酸工作場所,造成風險水平高一方面是因硫酸本身危害較高,另一方面是因工作場所高濃度暴露。依據控制措施優先次序,首先對工程技術控制措施設計進行調整[5-6],設計相應的防護措施在高濃度暴露過程中,采取嚴格的衛生管理措施,佩戴防護用品要嚴格依據相關標準,經常開展職業教育與培訓,每年都進行一次風險評估,將控制風險水平。
風險評估與管理模式的核心技術就是風險評估方法。只對一個專題評價,對于評價報告的每個章節來說。以半定量方式綜合對以上各個專題考慮,可進行科學、定量的評價,對于有害因素固有危害性與暴露可能性,以行和列形式組成矩陣[7-9],在量化分級時,從而更加直觀的將職業風險水平反映出來,同時還能深刻反映出有害因素固定危害與暴露可能性間的關系。
為風險管理提供指導性意見,也是職業病危害風險評估的一個目的,制定預防措施與應急措施依據職業危害風險評估的結果。對于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在分析、整理后反饋到評價者,這是管理者的一個重要工作,然后評價者接收到反饋后對職業危害風險評估再一次審視,使管理者與評價者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由此可見是一個系統性、動態化、循環的管理過程,對于風險評估與管理模式來說,將持續改進思想體現出來[13-14]。更是一種逐級降低直至消除工作場所職業危害的一個動態化模式。
風險預防及控制措施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開展,結合技術水平實施一定的技術措施,結合衛生管理現狀不斷進行優化改進,并出臺必要的救援預案,對工作者建立健康檔案,實施健康體檢與監測等。同時還要開展必要的職業衛生培訓。于危害較大的工序或化學品,用無毒無害工序與化學物質取代;實施一定的工程控制措施,以將空氣中有毒有害濃度降低,或減少接觸到空氣中有毒有害物質,如進行局部封閉、安裝排放設施、定期對設備維護與保養等,保證系統有效運作[15-16]。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對化學有害因素危害等級進行劃分,對職業暴露水平進行評價,最終確定硫酸、乙二醇、氫氧化鈉工作場評估職業危害,依據不同風險等級的管理方法,實施相應對的管理措施,包括極高風險、高風險、中等風險、低風險及可忽略風險,可以更為針對性的解決并預防這些風險的出現,及對生產、工作人員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