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主碳鏈長度對脂肪酸甲酯擴散火焰碳煙生成及其演變規(guī)律的影響

2019-12-03 08:23:10鄒鑫堯
上海交通大學學報 2019年11期
關(guān)鍵詞:顆粒物

鄒鑫堯, 高 展, 黃 震, 朱 磊

(上海交通大學 動力機械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上海 200240)

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減少、環(huán)境污染的程度加劇,尋求替代的可持續(xù)再生能源已是人類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生物柴油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替代燃料,由于其良好的燃燒性能及排放特性[1],一直以來備受相關(guān)學者的關(guān)注.目前,生物柴油主要由大豆和菜籽油通過酯化制備而成[2],是一種來源于植物油與動物油脂肪的長鏈脂肪酸烷烴酯組成的多組分混合物.其主要組分包括:棕櫚酸甲酯、油酸甲酯、亞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和亞麻酸甲酯[3].在生物柴油的組分中,脂肪酸甲酯占據(jù)了最主要地位.因此,研究脂肪酸甲酯對于生物柴油的清潔高效利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相較于傳統(tǒng)柴油,生物柴油具有良好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性能,可以有效地降低HC、CO、NOx等氣體和顆粒物的排放[4].在發(fā)動機燃油的燃燒過程中,關(guān)鍵的排放指標之一是碳煙顆粒物的排放.面對日趨嚴格的排放法規(guī),研發(fā)替代燃料已迫在眉睫.而對生物柴油的應用前景而言,減少碳煙顆粒物的排放是其未來發(fā)展的重要目標之一.

目前,對生物柴油碳煙顆粒物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優(yōu)化其在發(fā)動機上相對于傳統(tǒng)柴油的碳煙排放特性[5-6].由于組分的復雜多樣性,在與生物柴油燃料相關(guān)的基礎(chǔ)研究中,常用脂肪酸甲酯、烷烴等理化特性與真實生物柴油接近的組分作為替代成分以構(gòu)建替代燃料模型,進而簡化生物柴油在發(fā)動機中燃燒的3維模擬計算過程.Herbinet等[7]以癸酸甲酯、正構(gòu)烷烴構(gòu)建生物柴油的替代燃料模型,研究替代燃料氧化過程的詳細機理,該模型的化學反應動力學模擬計算結(jié)果與真實生物柴油的氧化特性較為接近.Li等[8]構(gòu)建包含癸酸甲酯、丁烯酸甲酯的二元生物柴油替代燃料模型,并通過層流流動反應器實驗與化學動力學模擬來驗證該模型的著火及氧化特性、均質(zhì)充量壓燃發(fā)動機中的缸壓及放熱曲線.研究結(jié)果表明,該替代燃料模型在流動反應器與發(fā)動機實驗中均有較好的驗證結(jié)果.在構(gòu)建替代燃料模型的過程中,由于替代組分的理化特性需與生物柴油主要組分的理化特性相接近,常選用飽和脂肪酸甲酯作為替代組分.此外,大部分替代燃料模型的驗證過程主要針對燃料的著火及氧化特性,對生物柴油碳煙生成特性的驗證研究較少.因此,對于生物柴油碳煙顆粒生成機理的基礎(chǔ)研究,尤其是脂肪酸甲酯的碳煙生成機理,是非常必要的.脂肪酸甲酯的碳煙生成機理對構(gòu)建各方面理化性能更為完善的生物柴油替代燃料模型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

脂肪酸甲酯的分子結(jié)構(gòu)對其碳煙生成機理,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影響.Kholghy等[9]研究酯基對于脂肪酸甲酯的碳煙生成特性的影響.為了進一步探究分子結(jié)構(gòu)特性對脂肪酸甲酯作為燃料組分在燃燒過程中對于碳煙生成及其演變規(guī)律的影響,本文選取丁酸甲酯(MB)、辛酸甲酯(MO)與癸酸甲酯(MD)3種主碳鏈長度不同的脂肪酸甲酯作為研究對象,在層流同軸擴散火焰中,結(jié)合激光誘導熾光(LII)法以及經(jīng)過熱泳探針取樣(TSPD)后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進行圖像分析,獲得火焰中碳煙體積分數(shù)及沿火焰軸向不同高度的碳煙顆粒的形貌及其尺寸特征;結(jié)合化學動力學模擬計算3種主碳鏈長度不同的脂肪酸甲酯的熱解氧化過程;分析其碳煙生成過程中關(guān)鍵物質(zhì)組分的濃度分布變化以及反應路徑,進而獲得主碳鏈長度對于脂肪酸甲酯火焰中碳煙顆粒的生成及其演變過程的影響.

1 實驗裝置及研究方法

1.1 擴散火焰燃燒裝置

所用的燃燒器為常壓層流同軸擴散火焰燃燒器,由內(nèi)徑分別為10、27和59 mm的3個同心銅管組成,由內(nèi)而外分別為燃料氣路、氧化劑氣路(空氣)及保護氣路(N2);選用的脂肪酸甲酯在常溫下均為液態(tài),需通過霧化加熱裝置進行氣化后進入燃燒器;液體燃料通過注射泵注入霧化器,霧化后經(jīng)破碎氣流破碎攜帶進入錐形加熱腔,加熱氣化后通入燃料氣路;破碎氣流采用N2,起到破碎霧化液滴并推動燃料氣流的作用;液體燃料丁酸甲酯、辛酸甲酯及癸酸甲酯的沸點分別為375、352和381 K;加熱腔體以及燃燒器均通過加熱保溫裝置包裹,使其保持在573 K;燃料供氣管路及氧化劑供氣管路由加熱帶均勻包裹,溫度設(shè)置為503 K,以確保液體燃料在霧化流經(jīng)燃燒器的過程中不會被氣路冷壁冷凝.

實驗過程中始終保持3種脂肪酸甲酯碳原子的質(zhì)量流量相同,以得到相同火焰結(jié)構(gòu)的穩(wěn)定層流擴散火焰,測得3種脂肪酸甲酯擴散火焰的高度分別為(65±2) mm、(69±3) mm、(67±3) mm,其實驗工況如表1所示.

表1 擴散火焰實驗工況Tab.1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of diffusion flames

1.2 LII測量系統(tǒng)

LII法利用強脈沖激光束通過加熱誘導激發(fā)碳煙顆粒物,并根據(jù)其發(fā)出的黑體輻射信號強度來定量測量碳煙體積分數(shù)φCO.Melton[10]最早將其用于測量碳煙濃度.碳煙顆粒物加熱后激發(fā)出的白熾光信號強度SLII與碳煙顆粒物直徑dp之間的關(guān)系如下[10]:

(1)

式中:Np為碳煙顆粒數(shù)密度;λ為探測激光波長.由于紫外波段的激光會激發(fā)火焰中多環(huán)芳烴的寬譜熒光信號,對熾光信號的檢測產(chǎn)生干擾,故利用LII法測量碳煙顆粒物時常用的探測波長為532及 1 064 nm.本實驗采用的探測激光波長為 1 064 nm,完全不會激發(fā)出多環(huán)芳烴的熒光信號,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實驗效果.此時,式(1)中dp的指數(shù)值約為3.144,可以近似地認為SLII與dp的3次方成正比,即與φCO成正比.因此,可以通過檢測SLII定量地表征火焰中的φCO.

圖1 LII測量系統(tǒng)Fig.1 Schematic of LII experimental setup

LII測量系統(tǒng)主要包括激光器、光學鏡片組、增強型電荷耦合(ICCD)相機模塊及控制計算機,其結(jié)構(gòu)如圖1所示.所用激光器為法國QUANTEL公司最新推出的Q-smart系列Nd:YAG激光器,單個脈沖激光能量最高可達850 mJ,波長為 1 064 nm,脈沖頻率為10 Hz,光斑直徑為9 mm.脈沖激光光斑通過反射鏡及片光透鏡組調(diào)整成高度為40 mm、厚度為0.5 mm的均勻片光,穿過火焰加熱激發(fā)碳煙顆粒物,最終被后置擋光板吸收.獲取熾光強度信號的相機模塊為普林斯頓儀器公司生產(chǎn)的 PI-MAX4 ICCD相機,可將火焰中微弱的熾光信號放大后由電荷耦合器件成像.其最大分辨率為1 024像素×1 024像素,最小門寬為500 ps.采用激光器脈沖觸發(fā)ICCD相機的觸發(fā)模式,激光能量密度控制為0.2 J/cm2,以確保碳煙顆粒物處于熾光強度不隨激光能量變化的平臺區(qū),同時還能夠避免由于溫度過高,碳煙顆粒物發(fā)生升華的現(xiàn)象而使熾光強度有所衰減.

利用LII測量系統(tǒng)通過消光法進行標定,分別對丁酸甲酯、辛酸甲酯以及癸酸甲酯擴散火焰中的φCO進行定量測量,獲得3種火焰中各處的碳煙濃度分布,進而分析主碳鏈長度對脂肪酸甲酯碳煙生成的影響.

1.3 TSPD法及溫度測試系統(tǒng)

碳煙顆粒物樣本采集使用TSPD法,并利用費斯托公司生產(chǎn)的直線電缸(DNCE-32-320-LAS-H)控制探針進入火焰內(nèi)部采樣.為保證獲取的是有效的顆粒物樣本,探針停留時間與進出時間分別為42和10 ms左右.利用TSPD法采集火焰高度為10~60 mm、梯度為10 mm的碳煙顆粒物樣本后,將銅網(wǎng)取下進行隔離保存,以用于TEM(FEI TALOS F200X)檢測分析.

通過裸線S型熱電偶(Omega Engineering, Inc)測量采集擴散火焰各高度的溫度.熱電偶通過夾持裝置與滑動導軌相連接,實現(xiàn)測溫時水平方向的快速進出,并通過溫度數(shù)顯表直接顯示火焰中特定高度的溫度值.熱電偶所測溫度均已進行輻射校正補償及碳煙附著校正.

1.4 化學反應動力學模擬及驗證

為進一步探究在丁酸甲酯、辛酸甲酯與癸酸甲酯擴散火焰中碳煙生成的差異,基于Chemkin Pro軟件對化學反應動力學進行模擬計算,分析3種脂肪酸甲酯燃料的熱解氧化反應,并驗證、解釋實驗中的結(jié)果與現(xiàn)象.

為獲得燃料熱解及氧化反應過程中各中間產(chǎn)物的濃度變化規(guī)律,選用柱塞流反應器(PFR)模型模擬其化學反應動力學.柱塞流反應器管體的直徑為8 mm,加熱區(qū)長度為55 cm.3種脂肪酸甲酯的熱解氧化在反應溫度為700~2 450 K、1個標準大氣壓(101.325 kPa)下進行.為了對應同軸擴散火焰中燃料出口處的熱解過程,設(shè)定PFR模型中燃料的當量比為100.進氣流的總摩爾流量保持0.015 mol/s不變,其中燃料摩爾分數(shù)為2%.所用丁酸甲酯的化學反應機理為文獻[11]中提出的301 個組分、1 516步反應的丁酸甲酯氧化詳細機理;辛酸甲酯反應機理為文獻[12]中提出的 1 087 個組分、4 592 步反應的辛酸甲酯氧化詳細機理;癸酸甲酯反應機理為文獻[13]中提出的648個組分、2 998 步反應的癸酸甲酯氧化簡化機理.3種脂肪酸甲酯的氧化機理中,并未包含涉及到多環(huán)芳香烴(PAH)的反應機理,因此,為了分析碳煙生成過程中,碳煙前驅(qū)體PAH等組分的生成規(guī)律及反應路徑,將以上氧化機理分別與文獻[14]中建立的213個組分、1 464 步反應的描述PAH生成的甲烷層流火焰機理相合并,獲得其反應機理.

2 結(jié)果與討論

2.1 溫度分布

圖2 沿火焰軸向高度的溫度分布圖Fig.2 Temperature profiles along the centreline of tested flames

經(jīng)熱電偶測得的MB、MO及MD擴散火焰沿軸線方向各處高度的溫度分布如圖2所示.其中,T為某一高度處測得的火焰溫度;h為沿軸向的火焰高度.通過統(tǒng)計平方公差(RSS)法計算獲得的溫度測量誤差為±50 K.由圖2可知,隨著火焰高度的增加,3種脂肪酸甲酯的火焰溫度呈現(xiàn)出類似的上升趨勢,且火焰溫度處于相同的區(qū)間內(nèi).在火焰沿軸向各高度處,3種脂肪酸甲酯擴散火焰的溫度值相近,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3種擴散火焰沿火焰軸向各高度處的溫度基本一致.由此可見,主碳鏈長度對于其溫度場的影響并不明顯.

圖3 LII系統(tǒng)測得的φCO 2維分布圖Fig.3 Images of φCO obtained by 2D LII system

2.2 碳煙體積分數(shù)

由LII測量系統(tǒng)定量測得的MB、MO、MD擴散火焰φCO的2維分布如圖3所示,其中b為沿徑向的火焰寬度.3種脂肪酸甲酯擴散火焰的高度分別為(65±2) mm,(69±3) mm,(67±3) mm,高度基本一致.MB擴散火焰由于其φCO整體較低,且火焰較高位置處的碳煙濃度也較低.因此,在保證3種火焰的φCO標尺一致(0~3.6×10-6)的情況下,在MB擴散火焰φCO分布2維云圖中,碳煙濃度較低的位置表示不明顯,無法區(qū)分其火焰輪廓,火焰整體高度未完全顯示.由圖3可知,隨著主碳鏈長度的增加,從MB到MO擴散火焰中碳煙整體濃度有所增加.同軸層流擴散火焰的碳煙分布結(jié)構(gòu)亦可從LII測試結(jié)果中獲得.在火焰較低的燃料出口位置處,擴散燃燒剛開始進行,由于溫度較低,碳煙顆粒物生成較少;而在火焰內(nèi)部中間位置(40~50 mm),燃料較為富足,碳煙顆粒物生長速率較快,且氧化程度較低,故φCO處于整個擴散火焰的峰值位置;在靠近火焰鋒面的位置處,當?shù)禺斄勘冉咏?,燃燒進行得較為完全,碳煙顆粒物的氧化程度較高,因此φCO較低.對3種脂肪酸甲酯火焰中間位置(40~50 mm)而言,隨著主碳鏈長度的增加,該處φCO呈明顯遞增的趨勢.由于含氧量較高,短碳鏈脂肪酸甲酯的碳煙顆粒物的氧化程度較高,導致整體φCO較低.

由LII測量系統(tǒng)測得的分布在軸線方向上的φCO隨火焰高度的變化如圖4所示.可見,3種脂肪酸甲酯擴散火焰在軸向上的碳煙體積分數(shù)均隨著火焰高度的增加呈現(xiàn)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從火焰初期(10~30 mm)到火焰中期(30~50 mm),再到火焰末期(50~67 mm),碳煙顆粒物的生成經(jīng)歷了成核、表面生長、團簇聚合、顆粒氧化等過程[15].當碳煙顆粒物的生長速率大于其氧化速率時,φCO呈現(xiàn)增長趨勢;當碳煙顆粒物的生長速率小于其氧化速率時,φCO呈現(xiàn)減小趨勢.由圖4可知,在軸線方向上φCO的峰值隨著主碳鏈長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碳煙起始產(chǎn)生的位置越提前,增長速率越快.這表明在較長的主碳鏈脂肪酸甲酯火焰中,燃料分子裂解更為迅速,碳煙顆粒成核有所提前,表面生長速率更快,最終生成的碳煙濃度峰值更高.

圖4 φCO沿h的分布圖Fig.4 Profiles of φCO along h of tested flames

2.3 TEM分析

通過TSPD法采集火焰沿軸線方向不同高度處的碳煙顆粒物樣品后,經(jīng)TEM檢測可以獲得碳煙顆粒物的形貌特征及基本粒子直徑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以分析3種擴散火焰碳煙顆粒物的生成及其演變規(guī)律.MB、MO及MD擴散火焰沿軸線方向在不同高度處碳煙顆粒的TEM圖如圖5所示.

由圖5可知,3種脂肪酸甲酯擴散火焰均表現(xiàn)出相似的顆粒成核、表面生成、團簇凝聚、顆粒氧化等碳煙顆粒物的演變過程.在火焰擴散燃燒的初期(10~20 mm),伴隨著火焰溫度的升高,單一成核的球狀碳煙顆粒物開始出現(xiàn),粒徑較小且數(shù)量極少;隨著高度的增加(30~40 mm),碳煙顆粒物發(fā)生表面生長,體積增大且數(shù)量增多,并開始出現(xiàn)顆粒聚合形成的3維團簇;團簇間由于van der Waals力作用而發(fā)生相互團聚凝并,出現(xiàn)大量團簇的聚合(50 mm),形成呈鏈狀的碳煙顆粒團簇集合,團簇體粒徑增大且邊緣變得清晰,碳化程度明顯增加.在碳煙的整個生成過程中,碳煙顆粒物的氧化過程一直存在,且隨著火焰溫度的升高而逐漸增強,并在火焰后期(60 mm)占據(jù)主導地位,氧化速率大于其顆粒生長速率,使得碳煙顆粒物數(shù)量急劇減少,粒徑變小且團簇體減少甚至部分消失.

對比MB、MO及MD擴散火焰的碳煙顆粒物生成及其演變過程,可以明顯地看出主碳鏈長度的增加對碳煙生長的促進作用.相較于MB火焰團簇出現(xiàn)最早的位置(30 mm),MO及MD火焰中的火焰團簇明顯提前出現(xiàn)(20 mm),且MD火焰中碳煙顆粒物成核數(shù)量相對較多.這是由于隨著碳鏈長度的增加,脂肪酸酯分子穩(wěn)定性有所降低[16],長碳鏈更易斷裂,導致燃料發(fā)生裂解,進而促進碳煙生成初期小分子物質(zhì)的產(chǎn)生,使得碳煙前驅(qū)體及PAH的生成增多,加劇了碳煙顆粒物成核團聚的過程.在MD火焰中,長鏈狀積聚態(tài)團簇出現(xiàn)得更早(40 mm),且隨著主碳鏈長度的增加,團簇聚合程度及數(shù)量明顯增加.這是由于小分子物質(zhì)C2H2的增多,使得基于C2H2的脫氫加C2H2(HACA)表面生長反應加快,從而促進粒徑增加及團簇聚合的過程.在MD火焰中,較大的碳煙顆粒生長速率使得氧化效果有所減弱,在火焰末端(60 mm)仍存在大量的碳煙顆粒物.

利用Nano Measurer尺寸統(tǒng)計軟件分析3種脂肪酸甲酯擴散火焰沿軸向不同高度的碳煙顆粒物TEM圖,以采集計算獲得的碳煙顆粒物基本粒子的直徑隨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結(jié)果如圖6所示.其中,10 mm火焰高度處的顆粒物過于稀少,失去統(tǒng)計價值,故并未計入.由圖6可知,基本平均粒子的直徑隨著高度的增加呈現(xiàn)出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對于MD擴散火焰,由于碳煙顆粒物的生長速率更快,其基本粒子直徑達到峰值的位置有所提前(30 mm),且在火焰后期(60 mm)碳煙顆粒氧化所占主導效果有所降低,能夠保持較大的基本粒子直徑.隨著主碳鏈長度的增加,基本粒子的直徑增大至峰值的速率(即曲線斜率)有所增加,火焰末端(60 mm)的基本粒子直徑有所增大.

圖6 碳煙顆粒基本粒子直徑沿h的變化Fig.6 Profiles of primary particle diameter measured at different h of tested flames

2.4 化學反應動力學模擬結(jié)果分析

利用Chemkin Pro化學反應動力學模擬對火焰溫度范圍內(nèi)MB、MO及MD擴散火焰的熱解氧化反應進行模擬計算,分析燃燒反應過程中碳煙生成相關(guān)物質(zhì)組分的產(chǎn)生規(guī)律及反應路徑,進而解釋并驗證實驗結(jié)果中碳煙生成現(xiàn)象的規(guī)律.

作為脂肪酸甲酯熱解氧化反應中的活性小分子中間反應物質(zhì),C2H2、C2H4在碳煙生成過程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尤其是C2H2在碳煙顆粒物的HACA表面生長過程中顯得極為關(guān)鍵[15];而C2H4與C2H2的生成反應路徑息息相關(guān),兩者聯(lián)系密切.因此,可以認為碳煙生成過程中的關(guān)鍵中間產(chǎn)物,其濃度的變化規(guī)律可以反映出3種脂肪酸甲酯碳煙生成過程的特征.MB、MO、MD擴散火焰的PFR熱解氧化反應模擬中,模型出口處燃料、C2H2、C2H4的濃度隨模型反應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7所示.其中:MB-C2H2表示MB熱解反應中的C2H2;MB-C2H4表示MB熱解反應中的C2H4;MO-C2H2表示MO熱解反應中的C2H2;MO-C2H4表示MO熱解反應中的C2H4;MD-C2H2表示MD熱解反應中的C2H2;MD-C2H4表示MD熱解反應中的C2H4;x為摩爾分數(shù);TPFR為PFR反應溫度.由圖7可知,3種脂肪酸甲酯的熱解反應均開始于900~1 000 K的反應溫度.其中,MO、MD擴散火焰的起始熱解溫度(910 K左右)略低于MB擴散火焰溫度(980 K左右),表明長主碳鏈的脂肪酸甲酯的分子穩(wěn)定性更差,更易發(fā)生熱解.

圖7 3種脂肪酸甲酯的熱解氧化反應在PFR模型出口處燃料、C2H2、C2H4的濃度隨反應溫度的變化曲線Fig.7 Computed mole fractions of fuels (MB, MO, MD), C2H2 and C2H4 at the end of heated section as a function of modeling temperature in the decomposition and oxidation of three fuels

在3種脂肪酸甲酯的氧化反應過程中,C2H4的生成均早于C2H2,且隨著C2H4的消耗,C2H2開始生成,說明C2H4與C2H2兩者的產(chǎn)生關(guān)系緊密.在氧化反應中間物質(zhì)的濃度變化過程中,C2H2、C2H4的濃度最大值均呈現(xiàn)出MD>MO>MB的規(guī)律.這表明隨著主碳鏈長度的增加,碳煙生成相關(guān)的小分子物質(zhì)產(chǎn)生量有所增大,致使其碳煙表面生長反應加劇.該現(xiàn)象與3種脂肪酸甲酯擴散火焰的φCO規(guī)律相同,表明其最大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碳煙生成量的多少,也進一步佐證了LII測量系統(tǒng)的實驗數(shù)據(jù).

在碳煙顆粒物形成的成核過程中,碳煙前驅(qū)體如PAH等組分的生成、團聚對成核過程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17].早期生成的PAH苯環(huán)較少,按個數(shù)分別記為A1(苯)、A2(萘)、A3(菲)、A4(芘).A1~A4的生成規(guī)律可以反映碳煙顆粒物的成核過程.PFR模型中3種脂肪酸甲酯的熱解氧化反應的A1、A4濃度變化曲線如圖8所示.其中:MB-A1表示MB熱解反應中的A1;MO-A1表示MO熱解反應中的A1;MD-A1表示MD熱解反應中的A1;MB-A4表示MB熱解反應中的A4;MO-A4表示MO熱解反應中的A4; MD-A4表示MD熱解反應中的A4.由圖8可知:3種脂肪酸甲酯的A1、A4的起始生成溫度較為接近(分別為 1 200和 1 500 K);MO、MD擴散火焰的生成速率明顯大于MB擴散火焰,且MO、MD擴散火焰的A1、A4峰值高于MB擴散火焰.這種現(xiàn)象表明更長主碳鏈的脂肪酸甲酯其PAH的生成量及產(chǎn)生速率更大,碳煙前驅(qū)體的生成、團聚過程更明顯,進而加劇了碳煙顆粒物的成核過程,與TEM圖的分析結(jié)果一致.在MD的熱解氧化反應過程中,雖然其A1的濃度峰值略低于MO氧化反應中A1的濃度峰值,但其A4的濃度峰值明顯高于MO氧化反應中A4的濃度峰值.這是由于MD氧化反應的中間物質(zhì)C2H2的生成量更大,導致從A1到A4的苯環(huán)生長過程中,基于HACA反應機理的芳香烴增長過程更為劇烈,使得苯環(huán)數(shù)量更多的PAH濃度峰值高于MO氧化反應中所對應的濃度峰值,其擴散火焰碳煙生成中的顆粒成核過程亦更為劇烈,最終形成的φCO更高.

圖8 3種脂肪酸甲酯的熱解氧化反應在PFR模型出口處A1、A4的濃度隨反應溫度變化曲線Fig.8 Computed mole fractions of A1 and A4 at the end of heated section as a function of modeling temperature in the decomposition and oxidation of three fuels

為了進一步分析3種脂肪酸甲酯燃料在氧化過程中PAH的生成與消耗過程,選取A1產(chǎn)生的起始溫度,即 1 200 K時的PFR模型熱解氧化反應,分析第1個苯環(huán)A1的生成反應路徑.基于摩爾分數(shù)的生成速率(ROP),對軸向距離為6 cm時的熱解氧化反應進行A1的反應路徑敏感性分析,如圖9所示.

圖9 3種脂肪酸甲酯在PFR模型熱解氧化反應 1 200 K下A1的敏感性分析Fig.9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A1 at 1 200 K in decomposition and oxidation of three fuels

由圖9可知,在3種脂肪酸甲酯的熱解氧化反應過程中,第1個苯環(huán)A1的生成路徑較為不同:MB擴散火焰的氧化反應中,A1的生成路徑主要為C4+C2,而C3+C3反應路徑較少;MO、MD擴散火焰的氧化反應中,A1的生成路徑幾乎一致,C4+C2、C3+C3反應路徑均存在,且C3+C3反應占主導地位.

3 結(jié)論

通過LII法與TSPD法下的TEM圖像分析,結(jié)合化學反應動力學模擬,研究主碳鏈長度對于脂肪酸甲酯擴散火焰中碳煙顆粒物的生成及演變過程的影響.主要結(jié)論如下:

(1) 隨著主碳鏈長度的增加,脂肪酸甲酯擴散火焰的φCO增大,且在軸線方向上隨著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長碳鏈脂肪酸甲酯火焰的碳煙顆粒生成更為提前,生長速率更快,φCO峰值更高.

(2) MB、MO以及MD擴散火焰的碳煙顆粒生成都經(jīng)歷相似的成核、生長、聚合及氧化過程.隨著主碳鏈長度的增加,成核數(shù)量有所增加,表面生長速率更快,團聚過程更為提前,氧化過程所占主導比率降低,碳煙顆粒物的基本粒子直徑增大.這是由于碳鏈長度的增加,使得脂肪酸甲酯分子的不穩(wěn)定性有所增加,更易發(fā)生碳鏈斷裂裂解、產(chǎn)生小分子物質(zhì)的現(xiàn)象,促進了碳煙前驅(qū)體的生成;而脂肪酸甲酯中的含氧量隨著分子主碳鏈碳原子數(shù)目增多有所減少,使得氧化程度更低,碳煙顆粒物在氧化過程中的削減更少.

(3) 化學反應動力學模擬結(jié)果表明,隨著主碳鏈長度的增加,脂肪酸甲酯的穩(wěn)定性更差,熱解發(fā)生的起始溫度更低,氧化反應過程中產(chǎn)生的C2H2、C2H4等小分子活性物質(zhì)更多,導致基于C2H2的HACA表面生長更為劇烈,產(chǎn)生的碳煙體積分數(shù)更大,與同軸擴散火焰實驗LII法測量結(jié)果一致.在3種脂肪酸甲酯的熱解氧化PFR模型反應中,MO、MD擴散火焰的PAH產(chǎn)生速率較MB擴散火焰更快,且峰值更高,表明更長主碳鏈的脂肪酸甲酯在熱解氧化時PAH產(chǎn)生更多.

(4) 通過3種脂肪酸甲酯熱解氧化反應過程中A1的反應路徑敏感性分析可知,MB擴散火焰的氧化中第一個苯環(huán)A1的形成主要為C4+C2生成方式,而MO、MD擴散火焰的氧化反應中A1的形成有C4+C2、C3+C3兩種生成路徑,且C3+C3路徑占主導地位.

猜你喜歡
顆粒物
道路空氣顆粒物污染與騎行流的相關(guān)性研究
H2O(g)對富氧燃燒超細顆粒物生成特性影響
柴油機顆粒物實時診斷傳感器技術(shù)研究進展
某高中校園內(nèi)顆粒物塵源調(diào)查實測與分析
南平市細顆粒物潛在來源分析
某高校室內(nèi)顆粒物成分及污染特征分析
固定源細顆粒物監(jiān)測技術(shù)現(xiàn)狀分析與思考
MMT 對直噴汽油機顆粒物排放影響的實驗研究
錯流旋轉(zhuǎn)填料床脫除細顆粒物研究
化工進展(2015年3期)2015-11-11 09:18:15
多層介質(zhì)阻擋放電處理柴油機尾氣顆粒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91成人试看福利体验区| 日韩黄色精品|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久久毛片基地|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亚洲五月激情网|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欧美精品成人|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麻豆|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99免费视频观看|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激情综合五月网|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亚洲人网站| 蜜臀AV在线播放| 啊嗯不日本网站|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天天色综合4| 国产欧美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制服| 麻豆精选在线|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欧美日韩理论|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5555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中文字幕自拍偷拍| 自拍欧美亚洲|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AV天堂|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夜夜拍夜夜爽|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毛片免费在线|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欧美视频二区| 久久毛片网| 青青草原国产|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