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今年是互聯網誕生50周年。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方興未艾,互聯網迎來了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發展好、運用好、治理好互聯網,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各國應順應時代潮流,勇擔發展責任,共迎風險挑戰,共同推進網絡空間全球治理,努力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國家主席習近平向10月20日開幕的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致賀信。
搭建教育平臺 推進文明交流 共迎全球挑戰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寶生提出三點倡議:一是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順應時代潮流,摒棄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零和博弈思維,秉持平等、謙虛、包容的態度,推動文明平等交流互鑒。二是著眼未來世界教育發展趨勢,站在人類命運的高度,更加敏銳地思考、把握和引領教育的未來,貢獻智慧,共謀解決方案,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三是廣泛搭建國際合作平臺,倡導同各國合作共贏,尋求和平、發展、繁榮的最大公約數,同心協力應對全球問題和共同挑戰,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助力維護世界和平。
——10月18日,第二十屆中國國際教育年會全體大會在京召開。會議以“教育2035——對話世界的未來”為主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出席會議并講話。
5年布局50個左右產教融合型城市
《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明確,以制度創新為目標,平臺建設為抓手,推動建立城市為節點、行業為支點、企業為重點的改革推進機制,促進教育和產業體系人才、智力、技術、資本、管理等資源要素集聚融合、優勢互補,打造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堅持統籌部署、協調推進,優化布局、區域協作,問題導向、改革先行,有序推進、力求實效,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試點布局50個左右產教融合型城市,在試點城市及其所在省域內打造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的產教融合型行業,在全國建設培育1萬家以上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制度和組合式激勵政策體系。
——9月25日,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探索建立體現產教融合發展導向的教育評價體系。
上海技能人才平均工資持續上升
2018年上海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10.52萬元,而技能人才工資平均數為12.14萬元。有超過一半的技能人才工資高出全市平均工資,技能人才的平均工資比全市平均工資高15.4%。技能人才的工資增長也較快,工資中位數增幅為13.5%。從不同技能等級的工資水平看,2018年,高級技師的工資中位數為18.53萬元,技師為14.19萬元,高級工為13.15萬元,中級工為10.99萬元,初級工為7.43萬元。隨著技能等級的提升,技能人才工資水平也相應提高。
——上海市企業技能人才市場工資價位正式發布。
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
到2022年,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超過一半,建設100家校企合作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100個國家級企業實踐基地,選派一大批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出國研修訪學,建成360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教師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教學標準開展教學、培訓和評價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的模式全面實施,有力保障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輻射帶動各地各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全面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強有力的師資支撐。
——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印發《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并明確具體目標。
鼓勵能工巧匠參編職教教材
要重點規劃建設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急需、量大面廣的專業領域,注重引導和組織開發市場供給不足、緊缺專業教材。同時,要建設一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優質教材,要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教材建設,注重吸收行業企業技術人員、能工巧匠等深度參與教材編寫。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此外,每3年修訂1次教材,其中專業教材隨信息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情況及時動態更新。
——教育部職成司下發通知,“十三五”期間,要分批遴選、建設1萬種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多措并舉 補充高職師資
補充高職教師將按照內培外引、引育并舉、專兼結合的原則,制定人才激勵措施,創新教師補充機制,拓寬教師的引進渠道等。通過資源整合挖潛一批,專項培訓速成一批,校企合作解決一批,銀齡講學補充一批,社會力量兼職一批來加快補充高職急需的專業師資。教育部將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在教師的資格準入、培養培訓、考核評價、待遇保障以及兼職教師聘用等方面,進一步細化完善人事招聘、配置配備等相關的政策制度保障。
——高職擴招100萬,需相應補充約5.5萬名教師,這些師資哪里來?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如是說。
理工科海歸的薪資最為突出
由啟德教育與前程無憂、應屆生求職網19日在北京聯合發布的《2019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海歸就業行業前五名分別是金融業(15.20%),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3.08%),制造業(11.30%),教育(9.70%),文化體育和娛樂業(7.12%)。在不同專業背景中,理工科海歸的薪資最為突出。就業3-5年的理工科專業海歸年薪在15萬-20萬元的占比41.67%,其中,從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海歸年薪15萬元以上的占比60%,而同等薪酬的海歸群體在金融業與制造業的占比分別為35.3%與33.3%。
——2019海歸就業報告顯示,理工科薪酬突出,新一線城市吸引力巨大。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