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楠楠

模塊化教學因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而受到推崇,在學校德育活動中推行模塊化德育活動,使德育工作能夠關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緊緊圍繞某一個素養或能力專題,開展更具有針對性的德育活動,有利于構建全過程的德育體系。
一、實施模塊化德育活動的主要動因
以活動為重要載體開展中職德育工作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德育活動的開展仍存在三個普遍性的問題:一是活動缺少系統性的規劃和建設。在開展什么活動、怎樣開展活動以及如何提高德育活動的功效等問題上,缺乏科學的設計和組織,以至于活動的德育功效打了折扣。二是德育活動缺乏針對性。中職學校普遍開設了三年制中專和“3+2”五年制大專,不同學制的學生群體差異較大,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也呈現出不同的個性特點。德育活動的設計針對性不足。三是德育活動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其職業教育特色不明顯,與企業文化的對接也不夠深入。
此外,就筆者所在的學校而言,學校在多年的德育工作實踐中形成了禮儀養成教育不斷線的德育工作主線,也開展了較為豐富的德育教育活動,但隨著社會、學校和學生的發展變化,德育活動整體目標不夠清晰的問題凸顯,德育教育活動亟待進行整體規劃和提升。
二、模塊化德育活動的基本思路與實踐
(一)堅持立德樹人,確立以提升職業素養為核心的德育活動目標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年修訂)》明確了中職學校的德育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成為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德育目標不僅強調理想信念教育、中國精神教育、道德品行教育,還強調職業精神教育。《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職業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要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統籌推進活動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主題教育活動”。把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重視崇尚勞動、敬業守信、創新務實等精神的培養,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立足崗位、增強本領、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理想,增強對職業理念、職業責任和職業使命的認識與理解”。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和歷年用人單位的反饋中,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技能可以在短期內強化,學生的優良品質和職業素養則是需要長期訓練才能養成的,這些也正是企業最看重的素質。
中職生接受新生事物快,思維活躍,渴望得到認可和關注,但同時也存在文化基礎薄弱,家庭教育缺失,缺乏足夠的自信和奮斗目標等問題。相當一部分中職生不僅對基本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缺乏認知,甚至連最基本的行為規范都難以做到。中職學校需要幫助學生實現從“學校人”向“社會人”的過渡,培養一批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具備良好的公民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在此基礎上,我們確立了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為核心的德育活動總體目標。
(二)構建分層次、分階段的模塊化德育活動體系
我們認為,德育活動體系的構建應圍繞提升職業素養的核心目標,在認真分析職業素養內涵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及認知特點的基礎上,設計并實施分層次、分階段的模塊化德育活動,使學校德育活動更具整體性、連續性、漸進性和針對性,提升活動實效。
德育活動總體分為“基礎模塊”和“特色模塊”兩大部分,前者側重于行為養成、安全意識等常規活動,以層次性和階段性特點貫穿教育活動全過程;后者側重于創新創業、審美教育等特色活動,凸顯專業特色、學校特色和學生個性特長。模塊化德育活動通過不同模塊的組合來滿足不同的教育需求。模塊間既彼此聯系又相互獨立,它們圍繞一兩個主題展開,根據學生的學段、專業、年級等特點適實組合、調整、更新。
具體來說,基礎模塊分三個子模塊,即“文明禮儀”“安全法制”和“感恩意識”。每個子模塊均以學生發展特點和職業素養要求為依據開展活動,如“文明禮儀”模塊根據學生在校三年的不同階段特點,分別側重“行為規范”“與人交往”和“職業禮儀”三個主題,由表及里,由淺入深,逐步提升學生素養。“安全法制”模塊以安全法制意識為專題。“感恩意識”模塊則以“親情恩情常懷心中”“緬懷歷史感恩祖國”和“肩負責任為生命充值”為主題引導學生心懷感恩。
特色模塊分為四個子模塊,即“創客空間”“審美教育”“心靈驛站”和“我愛我校”。“創客空間”模塊以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為主線,分為“發現自我”“成功就業”和“勇敢創業”三個主題。“審美教育”模塊關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對專業美學的認知,鼓勵學生發現美、創造美,分為“形象美行為美”“專業美”“社會美”三個漸進主題。“心靈驛站”模塊主題分別為“心之舞”“心之語”“心之動”,激發學生積極自我探索、自我實現。“我愛我校”模塊引導學生了解學校、熱愛學校,鼓舞學生與學校共發展。
(三)模塊化德育活動的內容設計
結合德育活動總目標及整體規劃,對德育活動資源進行整合,確定子模塊的活動目標及活動形式。以主題班會作為思想引領,集體活動與專業、班級自主活動相結合,普遍參與和個人參與項目互為補充,積極開展具有職教特色的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德育教育更有力量,職業素養逐步積淀。(具體內容如下表所示)
(四)模塊化德育活動的具體實施
發揮集體智慧,制訂模塊化德育活動實施手冊。學校通過開展課題研究,充實德育活動資源。教師集體備課各模塊的主題班會、活動方案,形成學校德育資源庫,為校園文化特色形成創造了有利條件。學管部門將德育活動的組織實施及結果納入班主任業績考評體系,使班主任在德育活動實施中的關鍵作用得以有效發揮。各項活動及時有效的反饋也是德育活動體系不斷完善的重要保障。
建立班級活動檔案袋,針對班級成長和學生成長實施過程性評價。“每個學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如果教師能把握好,閃光點就會成為學生進步的起點。”在德育活動過程中,班主任應及時建立班級活動檔案袋,關注、記錄班級的成長和學生的活動體驗,并給予客觀評價。評價的出發點要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集體的發展。
充分利用校園媒介營造文化氛圍,尤其是要善于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如微信公眾平臺、班級QQ群等,進行德育活動的宣傳報道,做新發展、正能量的傳聲筒、放大鏡,把德育活動與信息技術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陶行知先生曾說:“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對于中職學生我們要給予更多的尊重與理解、信任與鼓勵,讓他們的閃光點和特長能夠通過教育引導,在多彩的德育活動中大放異彩,從而實現人生出彩。(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