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興民,孫軍梅
(杭州師范大學 杭州國際服務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1121)
2010年,《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加強創業基地建設,打造全方位創業支撐平臺;落實和完善大學生自主創業扶持政策,加強創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形成推進高校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工作合力[1]。2015年國辦發[2015]36號文件《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2]:“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把解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著力點”,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在推進教育和教學改革的重心和難點。因此,高等教育中的創新創業教育是時代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有效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個人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隨著創新創業政策及相關規劃的實施,我國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框架方面的探索已基本形成[3-6],從課程開發和創業導師培訓,到創新創業的平臺搭建,創新創業工作在有條不紊的快速推進中。創新創業課程逐漸開發完成并不斷進行完善和更新,以眾創空間和創業學院為載體的創業平臺已經搭建完成,以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為代表的各種創新創業類的競賽和比賽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臺與發展平臺,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各種創新創業類項目也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對大多數高校而言,創新創業教育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在雙創教育如火如荼快速發展的浪潮中,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中國的創新創業教育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思考與解決。
雖然一些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已經開發完成,進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并對外推廣使用,但是課時不夠多,且以選修課和通識課為主要形式,學生的惠及面較小,影響力受限,學生的重視程度也有所降低。
目前創新創業教育的定位是以傳統的講授方式向學生普及創業相關基礎知識,包括公司的相關常識、公司的管理與運營、市場調研、市場推廣、產品定位、團隊管理、公司財務等基礎性知識。對于學生而言,這種普適的教育僅僅是一種認知教育,學生的認知也只能停留于概念上,不能深入理解相關知識并用于以后的創業中,這種教學形式對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能幫助學生理解創業知識的場景仿真、模擬類的課程稀缺。
目前高校的大多數教師缺乏創新創業相關的實踐經驗,尤其在具體的公司運營、產品設計推廣和商務運作方面更為匱乏,從而導致創新創業教育的知識傳授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尷尬狀態。因此,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創業指導教師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現有的創新創業課程與具體的專業領域關聯性不大,在圍繞專業進行針對性的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不多,這導致創新創業類課程的空間有限,影響力受到很大限制,專業領域的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也應融入適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加大創新實踐,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和創新空間,為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基礎與機會。
高校之間的創新創業類課程雖然多,但是很多課程的相似度較高,課程涉及的知識深度廣度不夠,與自己所學專業或所熟悉領域的關聯性較差,案例涉及的行業較廣,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理解會產生偏差。個性化的創新創業類課程匱乏,有待進一步設計與開發。此外,課程質量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包括內容的組織、案例的整理與分析等方面。
創新創業教育包含了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兩方面內容。創業教育側重于提升學生創業相關常識的認知和創業相關素質,包括公司運作、商務活動策劃、團隊管理、財務管理、公司管理、市場調研、創業政策等多方面的知識。而創新教育在很多情況下離不開專業領域的相關知識以及對該領域的深入調研與了解,專業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專業是創新的基礎,專業領域是學生創業的潛在目標行業。因此,創新教育往往與專業教育融合在一起,圍繞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進行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也是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有意義的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8-10]。
通過重新組織專業理論教學內容,擯棄傳統的知識講授模式[11],改革課堂教學形式,利用分組討論、案例分析、沙盤模擬、課堂游戲等突破常規的教學組織方式,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12];眾創協同的教學模式能夠整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學資源[13],為課程教學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綜合素質,但是需要協調的資源及層次較多,涉及面較廣,對于一般的課程而言,實施的難度較大。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改革,能夠通過情景模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決策模擬等過程與工商管理類課程緊密結合,并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14]。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可以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親身體驗來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并不斷提升自身能力。體驗式教育中的大量交流互動機會能夠有效引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積極主動思考其中的問題,在實踐中進行探究和創新[15]。通過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建立實訓實踐基地,打造校企合作的實踐體系,將高校與企業的資源進行整合,優勢互補,也是高校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實踐途徑[16-17]。
Android應用開發課程主要是面向軟件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主要介紹基于Google公司的Android的手機應用開發技術。由于近幾年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該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高。由于該課程所涉及的技術近幾年都是軟件開發領域的熱點,應用創新和創業的空間依然很大。因此,在該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環節,將有效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并有益于學生將來就業、擇業,以及應用方面的創新和自主創業。
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Android應用開發課程做了一些有效的課程改革的實踐。
設計開發MOOC教學資源,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利用MOOC進行翻轉課堂的實踐,將以往課堂上的被動知識傳授轉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活動主要以案例分析為主,通過需求分析、設計、實現、運行、調試、測試等軟件開發各個階段,鍛煉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通過代碼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及應用能力。案例中設計的開放問題讓學生獨立去思考、集體討論并予以解決,從而提升學生主動思考和創新的能力與水平。
創新絕不是靠某方面的專業知識就能達到的,更多的創新來自于多方面知識相互交匯、碰撞。因此,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拓展相關知識面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創新提供有機土壤,比如,在Android課程中,提供圖像處理相關知識,讓學生能夠利用Android開發出與圖像處理相關的應用,并與具體的實際需求相結合;此外手機應用與網站開發的結合,可以完美地解決數據存儲與訪問的問題,而不僅限于數據的本地讀寫。另外,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移動開發與AI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也能夠為學生提供人工智能的相關技術,在相關領域的創新創業給予一定的啟示和啟發,同時鼓勵學生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應用創新。當然,這種技術上的結合可以很好地提升課程內容的質量和水平,使之成為學生創新創業的一個橋梁和突破口,也符合IT領域技術發展趨勢和相關工作崗位對畢業生的專業需求。
以開放式實驗和項目考核為載體,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揮個人潛能的空間,為創新教育提供基礎。課程實驗大部分采用開放式實驗題目,學生擁有發揮個人潛能的空間。此外,課程的期末考核采用開放項目的形式,項目的創新性是考核內容之一,鼓勵學生將所學的手機應用的開發知識與技能用于解決實際的應用需求,并能夠在應用的業務模式、用戶交互模式和應用領域上有所創新。另外,在課程考核項目的組織上,采用項目小組的方式進行合作開發。通過這種合作形式,能夠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自我控制與管理能力,項目組內討論能夠使不同的觀點進行有效的碰撞,激發更多的創新潛能。
課程考核和學業評價是教學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它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課程的認識、學習態度和教學效果。目前,大多數課程考核依然以課程知識的考核為主,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在考核中得以體現。Android應用開發課程采用形成性評價,即成績的評定由階段性的慕課學習情況、實驗作業的完成情況、創新性等方面綜合進行考核,從而了解學生在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和專業能力培養情況,并能較好地了解學生的創新能力。形成性評價的考核周期跨越整個學期,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激勵。
通過對課程考核中表現優秀的項目案例進行整理歸檔,并形成完整的案例材料,從而構建課程的優秀項目案例庫。為課程教學提供更多的案例,擴展課程資料的來源,并為今后進入本課程學習的學生提供項目學習資料和參考,拓展學生的視野。
積極指導和引導學生參加各類競賽和創新創業大賽,圍繞移動開發相關技術,積極了解用戶的需求,并能夠運用現有的知識與技能為用戶提供較為完善的解決方案,課堂之外的能力拓展訓練取得了較好的課外訓練效果。
由于上述課程改革實踐,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在手機應用開發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系統的設計開發能力等方面與往屆學生相比有顯著提升,尤其在平時的實驗中,能夠積極認真地完成實驗內容,并且根據自身對需求的理解和挖掘在應用功能方面做出一些創新性的改進。期末項目考核成果中的優秀作品比例顯著提高,作品的平均水平比往屆學生有大幅提升,人代碼量均在5 000行左右,優秀作品的代碼量在8 000行以上,作品的完善性、用戶交互的友好性、系統功能方面的創新性和業務創新方面都有大幅的提升,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當然,專業課程的雙創教育實踐仍有很多問題需要探索和解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量的開放實驗和翻轉課堂雖然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力,但是占用了學生大量的課外時間進行課程的學習,對實驗或項目的相關問題進行調研并針對性地予以解決。如何合理設置實驗任務和項目任務的時間是教師在布置任務時需要全面考慮的一個方面。
(2)課程中來自企業的真實案例數量較少,因此企業合作方面需要加強。一方面,企業的產品很少能夠直接用于專業課程的教學,一方面出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另外一方面也因為公司產品是商業秘密,涉及企業自身的利益。當然,學生可以通過進入企業實習,參與企業的真實項目來提升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3)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需要占用教師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開放式實驗和項目的真正挑戰來自于學生的個性化思考,以及由此帶來的教師的個性化指導。開放性就意味著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問題需求,這需要教師花費一定的時間與精力來解決這些個性化的問題,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給予有效的指導。
通過上面闡述的一些改革實踐措施,Android應用開發課程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技能水平和項目的質量有較大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有所改善,但仍存在提升和改進的空間。在今后的課程改革和實踐中,將會通過推進校企合作、校企課程聯合開發與人才培養等方式,將企業真實項目引入課程案例,或者讓學生參與企業的項目開發,為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供更好的平臺與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