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焱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
習近平在2013 年五四青年講話中指出,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動力、創造力群體,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人才的主力軍,高職院校共青團組織應當發揮自身優勢,將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作為核心任務,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在“互聯網+”環境下依托黨和政府的政策、高校創業環境,以及共青團組織的有生力量下,著力于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高校共青團具有完備的組織體系,覆蓋面廣泛,組織結構嚴密,高校團組織聯系面廣,能通過各行業系統的團組織、青聯組織、青年企業家協會的橋梁作用與社會各行各業建立聯系,在用人單位和大學生之間搭建廣泛的信息平臺。團組織機構從各班團支部到系各團總支再到院團委,每一個層面的組織都比較完善,組織結構嚴密有序,這對更好的聯系學生、了解學生、滿足學生現實需求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直接指導院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能緊密聯系大學生,了解大學生的思想變化,更貼近大學生的現實需求。其次,我院團組織擁有一支富有活力、團結的團學干部隊伍。
學生社團是大學生發展興趣、展示特長的重要場所。團組織要在對各社團全面服務的基礎上,通過“社團發展指導中心”主導的“控股機制”,加強對社團的管理和引導,大力扶持出一批品學兼優的社團骨干和活動出色的精品社團,保證社團姓“團”。高校團組織可通過拓展大學生社會實踐、青年志愿者服務等活動的功能和領域,利用社會實踐陣地為大學生就業、創業與就業提供平臺,將社會實踐基地逐漸建設為就業實習基地乃至現實的就業渠道。不斷拓展社會實踐的內容,創新社會實踐的形式。高校共青團組織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已成為大學生實現“校園人”向“社會人”轉型的主要方式。
高校共青團工作的載體十分豐富,社團文化藝術節、“志愿服務三下鄉”、“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創新創業交流會等活動,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的同時,有效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進而增強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和競爭力。學生社團以活動內容的新穎、活動形式的新奇不斷吸引著大學生,不僅為學生提高實踐能力、促進個性培養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而且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和觀念引導仍需加強。高校共青團與各級團組織聯系,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邀請專家、企業家創業典型到學校,如開展 “優秀畢業生就業”、 “創業事跡”等活動形式與大學生對話交流,引導學生合理確定就業目標,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同時還組織大學生以參觀企業、參加社會實踐等形式去接觸了解企業、社會,引導在校學生面向基層就業、先自主就業、后創業。這些活動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結構的完善等方面起到重大推動作用,形成正確的擇業心態。這也萌發了進一步如何有效構建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平臺的設想。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就業、創業信息的傳遞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手段和方式。電腦、手機已成為大學生獲取就業、創業信息的重要載體。團組織可借助“青年網站”為平臺的網絡,為學生提供及時、豐富、有效的,創業、就業信息渠道,擴大活動影響,摸清青年人力資源的“存量”和“動量”。 依托團委網頁、班級QQ 群、微博微信等時尚載體、通過就業、創業委員等學生骨干,對團員青年的思想狀態給予“親密接觸”,傾聽青年心聲,既幫助強者冒尖,又關懷弱勢群體。積極為青年就業、創業提供支持和幫助。
總之,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體社會的共同努力。培養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既是高校團工作的一種角色,也是一種態度,既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作風,高校共青團組織要結合自身特點,發揮共青團優勢,整合優勢資源,開展各種思想教育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開創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