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明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兩化融合是指電子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信息化成為工業企業經營管理的常規手段。在時代不斷信息化的過程中,信息技術不斷影響著經濟社會中的各個產業,促進了新型產業的發展,同時摒棄了一些較為復雜不符合時代發展的產業,帶動了經濟社會的快速進步。兩化融合就是信息化進程和工業化進程不再相互獨立進行,不再是單方的帶動和促進關系,而是兩者在技術、產品、管理等各個層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同時促進一些新型產業的崛起。兩化融合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經過長期發展和完善,兩化融合的理論逐漸成熟,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兩化融合不斷深入。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教師在現代教學理論指導下,以信息技術為支持,利用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的能力。它要求教師在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一系列教學相關要素上設計與創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有著多維性、動態性、階段性和差異性等特點。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具備多種能力,例如對現代化科技進行掌握,同時提高教學認知能力,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的能力,科學的教學指導能力,信息化問題處理的能力等。在整個教學手段更新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對教學情境,以及學生之間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的分析。在信息化教學手段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會產生許多問題,對于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挑戰。教師還需要及時的與企業進行溝通,了解相關行業的變化,對學生今后的工作提供合理的保障。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同時,讓他們了解本專業的發展,需要隨時關注相關政策的變化。
教育信息化的技術特點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多媒體化,基本特征是開放、共享、交互和協作。教育結合信息技術,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也可以更好的得到學生的反饋。信息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只有在教育中不斷的更新教學手段,才可以帶動學生積極的學習相關知識,促進社會發展。教學信息化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現代化科技,推動信息技術的發揮,讓科技帶動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明確以學生為中心,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和老師處于同等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實踐能力,把教學內容和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更加的生活化。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特點,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信息化教學的特點,才能勝任信息化教學。以下是信息化教學手段最為顯著的特點:
1、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給學習者的主動發揮創設條件;
2、強調創設真實的情境,并引導學習者進入情境;
3、強調為學習者提供多種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進行問題研究;
4、強調組織學習者之間進行協商學習活動;
5、強調組織學生運用語言和文字進行表述;
6、強調學生進行主動的意義建構。
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基礎保障就是硬件設施和軟件的功能。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在對學生進行專業教學時利用模擬軟件幫助學生了解專業的意義。例如,高校中普遍運用的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的覆蓋、教學軟件的引進等,都是信息化教學手段最顯著的表現。在硬件設施逐漸提高的同時,對校園內部的軟件也相應的提高,例如,上課時的網絡簽到,電子圖書室,課程信息平臺等都是高校軟實力的提升。對教學環境進行信息化建設直接影響了教師對學生教學手段的形成。但是大部分高校信息化手段不成熟,在維護,引進等環節中也需要不斷的提高。
教師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如果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認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成績的提高有重要意義,那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發展就會受到制約。所以,想要實現教學信息化,就需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去除他們心中傳統的教學理念,讓教師認同信息化教學,感受到信息化教學所帶來的優勢,讓教師自覺對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設計。
目前,大多數學校對教師都用評價系統,在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的同時,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信息化的評價。傳統的評價方式中,都是具有較高地位的學者對教師的能力進行評估,在信息化手段的形成過程中,運用現代化手段對教師進行評價,制定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方式,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
基礎設施建設是整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應配置符合國家標準和滿足實際需要的信息化配套設施,如加強校園網、多媒體教室、錄播室、數字化實訓室、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進程的建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身能力,同時對校園內部的情況進行了解。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到需要的信息化設備,提供合理科學的教學模式,不斷的改進,幫助信息化教學手段走向成熟。
制定相應的政策獎勵措施,如將教師信息化水平納入教師職稱評聘校內考核的重要指標、制定的教師信息化能力培養的政策、加大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獎勵政策等。同時成立相應機構,加強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的領導力度。
信息化教學手段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手段,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讓其掌握多種技術,組織教師適應教學信息化。學??梢苑e極組織教師參加國家、省級、市級等各類相關的優質培訓項目,以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技能水平。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幫助教師最終完成信息化教學。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理念、教育技術理論、信息化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培訓以及對課程網站建設、微課制作、文字圖像素材處理軟件、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動畫的制作、網頁的制作等一些基本的技術進行培訓。
以各種信息化項目的建設為依托,提高教師信息化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如建設精品課程項目、教學資源庫項目、網絡課程項目、教學媒體資源素材項目等。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理念和專業教學的整合,從根本上促進教師有效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實施教學。通過鼓勵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如開展云班課教學改革、開展網絡課程教學改革,鼓勵教師把信息化教育技術滲透到日常工作中。注重信息化技術、信息化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益。
加強對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方法途徑的座談反饋,考查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效果,為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高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行的模式。
在兩化融合背景下,企業與信息化手段不斷融合,于此同時對于院校院校內部的教學也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師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影響背景下,學校需要不斷的進行改進,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對校內信息化建設的硬件設備,軟件設施進行更新,維護,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適應今后的工作,也同時為企業培養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