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偉 王江挺 林森娜 杜常青 徐晨凱 朱可夫 唐禮江
心血管疾?。–VD)為全球發病、死亡和致殘最常見疾病之一,CVD 包括冠心病(CHD)、腦卒中和外周動脈性疾病(PAD)[1]。老齡化是CVD 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CVD 是老年人(年齡≥65 歲)死亡的主要原因,占老年人死亡原因的80%以上[2]。在2008 年,美國≥75 歲的患者中因CVD 死亡的高達67%,而CHD 是其主要死亡原因[3]。老年人群增長速度快,2010 年美國≥75 歲人群占6%,而2050 年這一比例預計高達12%;與老年人群增長速度平行,患有CHD 的患者達1 630 萬人,其中一半以上是≥65 歲患者[4]。
CHD 二級預防藥物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藥物、β-受體阻滯劑、調脂藥物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每種藥物均已被證實可以降低CHD 患者心肌梗死(MI)復發率和遠期死亡率[5]。因此,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指南均強烈推薦上述藥物作為CHD 二級預防的基礎用藥[6-7]。盡管這些二級預防藥物被廣泛推薦,但CHD 患者藥物使用率仍不理想[5],特別是合并多種基礎疾病的老年CHD 患者藥物使用率更低[8]。因此,本研究調查老年CHD 患者二級預防藥物的使用狀況與及其和指南推薦的差距,尋找二級預防藥物在老年CHD 患者的使用特點,同時分析影響其服藥的因素,為促進老年CHD 患者二級預防的改善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1.1 對象 選取2015 年6 月至2017 年6 月浙江醫院心內科住院老年CHD 患者1 150 例,其中男770 例,女380 例,年齡65~96 歲(76.6±6.7)歲。臨床資料見表1。入選標準:(1)年齡≥65 歲;(2)冠脈造影證實存在冠狀動脈狹窄病變并有心肌缺血的心電圖表現;(3)根據典型臨床癥狀、心電圖以及心肌酶譜的動態變化而確診的MI 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陳舊性心肌梗死(OMI);(3)急診或擇期行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者;(4)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者。排除標準:(1)雖符合以上入選標準,但不愿進行體格檢查或問卷調查的患者;(2)CHD 病史<1 個月患者;(3)合并嚴重精神疾病患者如精神分裂、躁狂癥及無法合作的精神心理障礙者;(4)不可逆的非心血管疾?。ㄈ甾D移癌)、可能影響3 個月生存期或無法執行研究方案者;(5)懷孕患者。
1.2 方法 使用流行病學橫斷面研究方法收集相關數據,資料收集采用統一制作的調查問卷和手冊。調查過程中有1 名心內科醫生和護士在患者入院當天即收集患者個人資料(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收入)、CVD 病史(腦卒中、周圍血管病)、非心血管病史(高血壓、DM、CKD、CHF 等)、CHD 二級預防藥物使用情況(劑型、服藥頻率、每次服藥量、每日總量等)、吸煙史、CHD 二級預防知識獲取途徑等。
1.3 相關定義及診斷標準 DM:空腹血糖≥126mg/dl,餐后2h 血糖≥200mg/dl,或者正在口服降糖藥物/使用胰島素;高血壓:血壓≥140/90mmHg(如為DM 者,則≥130/80mmHg),或者正在使用降壓藥物;CKD:腎小球濾過率(GFR)<60mg/dl;腦卒中:新出現血管源性局灶性神經缺失癥狀和體征且持續時間>24h,有MRI 或CT等影像學依據;吸煙:正在吸煙,每日吸煙1 支以上;服藥:到入院時為止被調查者正在服用該藥,且服用時間在1 個月以上;收入分為3 組:<1 000 元/月(低),1 000~2 000 元/月(中),≥2 000 元/月(高)。

表1 1150 例老年CHD 患者臨床資料[例(%)]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AS 9.3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模型分析影響老年CHD 患者服用2 級預防藥物的相關因素。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二級預防藥物在老年CHD 患者中實施情況 β-受體阻滯劑、ACEI/ARB、他汀類調脂藥物及抗血小板劑服用比例分別為61.3%、54.5%、51.2%及85.6%;而未服用上述任何藥物比例高達8.5%,全部服用比例僅有20.7%,服用1 種藥物比例最高為91.5%,服用2 和3 種的比例分別為67.2%和27.2%,見表2。

表2 老年CHD 患者服用相關二級預防藥物類型及數量[例(%)]
2.2 老年CHD 患者服用相關二級預防藥物的影響因素分析 CHD 確診病程、CHD 類型、吸煙狀況、CHD 二級預防知識及合并基礎疾病是影響老年CHD 患者服用β-受體阻滯劑的獨立影響因素;CHD 確診病程、CHD 類型、吸煙狀況、收入、教育程度、CHD 二級預防知識及合并基礎疾病是影響老年CHD 患者服用ACEI/ARB 的獨立影響因素;CHD 確診病程、CHD 類型、吸煙狀況、收入、教育程度及CHD 二級預防知識是影響老年CHD 患者服用他汀類調脂藥物的獨立影響因素;CHD 確診病程、CHD 類型及CHD 二級預防知識是影響老年CHD 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的獨立影響因素,見表3。
本研究主要橫斷面調查研究了CHD 二級預防指南推薦藥物在老年CHD 患者真實世界中的實施情況,同時分析了影響其服藥因素。二級預防是CHD 防治的基本有效策略之一,β-受體阻滯劑、抗血小板藥物、ACEI/ARB 及他汀等二級預防藥物均已被眾多循證醫學證據證實可顯著減少MI 復發率與及降低CHD 患者遠期病死率,同時還可提高日常生活質量。2004 年美國一項納入57 465 例CHD 患者的二級預防隨訪研究發現,對于CHD 患者給予積極治療及規范CHD 二級預防藥物實施1 年后,可以降低CHD 患者死亡率高達20%[9]。反之,CHD 二級預防藥物依從性差與一系列負性事件密切相關,明顯增加患者全因死亡率、CVD 死亡率、CVD事件住院率及再次血運重建率。盡管二級預防藥物被眾多的強有力科學證據證實與及國內外CHD 二級預防指南的廣泛推薦,但其在包括老年CHD 患者在內的真實世界中的實施并不理想[3]。本研究中,老年CHD 患者的β-受體阻滯劑、ACEI/ARB、他汀類調脂藥及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率分別為61.7%、54.2%、50.8%和86.7%。與此同時,在聯合用藥方面,4 種藥物均使用的占比僅為20.7%,而未用上述任何一種藥物的比例則高達8.5%。

表3 老年CHD 患者服用β-受體阻滯劑、ACEI/ARB、他汀類調脂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影響因素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表3 老年CHD 患者服用β-受體阻滯劑、ACEI/ARB、他汀類調脂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影響因素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從上述老年CHD 患者二級預防藥物服用率可看出,老年CHD 患者的二級預防藥物服用率與指南推薦仍有一段距離。影響老年CHD 患者服藥因素眾多,通過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可發現一些共性原因:(1)醫生和患者重視程度:既往行CABG 或者PCI 者普遍用藥率高于未行血管重建者,CHD 類型為MI 或者伴有高血壓的CHD 老年患者服藥率亦高于無此類病史者;同時醫生是否告知患者CHD 知識及患者是否具有此類知識亦可影響其服藥率;(2)依從性:已經戒煙的老年CHD 患者服用各類二級預防藥物的比例顯著高于目前仍在吸煙者,并且隨著CHD 病程的時間延長,該服藥比例呈下降趨勢;(3)經濟因素:在這4 類二級預防藥物中,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價格最低,其服藥比例高于其它3 種藥物,其次是價格稍低的β-受體阻滯劑,而價格較高、醫保自付比例較高的他汀類藥物服用比例最低;此外,收入高的患者服藥依從性高于收入中低類人群,與著名的CPACS 研究相似。
此外,本研究還分別分析了4 種二級預防藥物各自服用影響因素。近30 年的循證醫學依據奠定了β-受體阻滯劑在CHD 二級預防領域的重要地位,大量的研究證據表明β-受體阻滯劑可提高老年CHD 患者的總體生存率.改善生活質量,減少血運重建需要,降低再次MI 的發生率[5,10]。遺憾的是,本研究中的老年CHD 患者β-受體阻滯劑服用率只有61.7%,遠低于2011 年歐洲報道的平均年齡64 歲的86%[11]。其影響因素除上述共性原因之外,還受腦卒中影響,可能與醫生擔心患者出現血壓過低的副作用有關。ACEI/ARB 作為高血壓、心力衰竭、MI 患者治療的重要循證醫學藥物,在改善CHD患者預后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HOPE 研究結果顯示,雷米普利可使無心力衰竭的高危CVD 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下降22%[10]。ACEI/ARB 在本研究中的使用率僅有54.2%,與2009 年歐洲報道的71%及2011 年報道的66%相差甚遠[12]。其原因除包括其前共性原因之外,CKD 可使其服用率降低,可能與該類藥物可增加CKD 患者高鉀風險及腎臟毒性反應有關;此外,是否合并DM 對服藥率無明顯影響,說明部分臨床醫生僅把其當成降壓藥物使用,而忽視了其對于合并DM 等高危患者的改善預后的作用。近些年來大量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已證實他汀類藥物在CHD 二級預防中明確的獲益及安全性,應用他汀類藥物使LDL-C 每降低1mmol/L并持續4~5 年,發生冠脈事件及腦卒中的風險將降低約20%[13-14]。本研究中他汀類藥物使用率最低,可能與部分醫生仍以患者的膽固醇水平升高作為使用指證有關;此外,過度擔心他汀類藥物致肝酶升高、肌溶解等不良反應有關。二級預防有關研究表明抗血小板藥物是無禁忌證CHD 患者不可缺的二級預防藥物之一,它可使嚴重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MI、非致死性卒中和血管性死亡)的發生風險下降25%[15-16]。本研究中抗血小板藥物使用率率與美國2010 年報道的相似(86.7%比84.4%)[10],其原因可能與相關循證醫學證據獲得較早、指南推薦早、阿司匹林價格相對低廉等因素有關。此外,合并腦卒中的患者抗血小板藥物使用率無異于無腦卒中的患者。而事實上CHD 合并腦卒患者,其再發血管性事件的風險更高,因而可從抗血小板藥物中獲益更多,因此應鼓勵無禁忌證的患者合理應用。
綜上所述,國內外CHD 二級預防指南推薦的二級預防藥物在老年CHD 患者中使用率不盡人意,除抗血小板藥物服用情況相對理想外,其余3 種藥物應用均與指南要求存在較大差距,未使用任何一種藥物的老年CHD 患者甚至高達8.5%。眾多因素影響了老年CHD 患者服用二級預防藥物,CHD 二級預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想使老年CHD 患者獲得一個較為理想的服藥率,需要從多方面著手。首先,要提高患者的自我認識,而個性化健康教育能夠促進患者知、信、行的統一,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17]。CHD 教育形式包括定期社區CHD 二級預防講座、電話隨訪督促患者服用二級預防藥物、家庭訪視了解服藥狀況、病友交流會、制作宣傳資料;老年CHD 患者更依賴于家庭成員的支持,因此CHD 健康教育也包括對其家屬、照顧者的教育,提醒其按時服藥。其次,臨床醫生需要加強國內外指南的學習,熟練掌握及時更新CHD 二級預防知識及詢證依據,同時不能光停留于理論,需要與患者自身特點相結合,這些臨床醫生不僅包括心血管醫生,而非心血管醫師也應如此;同時,臨床醫生不僅需要對MI 患者和植入支架及CABG 者加強宣教外,非上述老年性CHD 患者亦不能忽略??傊?,CHD 是一種慢性病,老年CHD 的二級預防是醫療系統、社會、每1 例CHD 患者的共同任務;提高老年CHD患者的總體生存率、改善生活質量、減少血運重建需要、降低再次MI 的發生率是我們共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