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ssion on the Re-election and Elimination of Paper Collection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WEI Xia
摘要:紙質藏書質量直接影響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文獻資源服務并實現教育作用。本文通過闡述復選、剔除工作原則、標準和工作方案,使藏書的結構能夠始終保持整體結構的動態的最佳狀態,為滿足高校師生學習科研提供優質服務。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paper collec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library's ability to provide document resources and provide education for readers. By expounding the principle of re-election and elimination of work principles, standards and work plans, this paper enables the structure of the collection to maintain the optimal state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to provide quality services for the students and students to study and study.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紙質藏書;復選剔除工作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paper collection;re-election and elimination work
中圖分類號:G253?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32-0029-02
0? 引言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教書育人、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的基礎載體。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建設是圖書館完成“服務育人”的重要保障。館藏資源中的紙質圖書質量、排架、借閱率等因素,直接影響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文獻資源服務并實現教育作用。藏書的復選和剔除是保持藏書優良結構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過藏書的復選、剔除,藏書的結構能夠始終保持整體結構的動態的最佳狀態,為滿足高校師生學習科研提供最優的服務。
1? 藏書復選和剔除的沿革
1.1 復選,《圖書館情報學詞典》解釋是指“圖書館對已經入藏的圖書所進行的再次選擇的過程
通過對藏書的再次選擇,了解圖書館藏書的利用情況,從而確定哪些書能繼續保存以供利用,哪些書應進一步補充應增加品種和復本,哪些書失去使用價值應從藏書中剔除出去”。“復選”這個術語最早是由原蘇聯圖書館學者格里哥爾耶夫教授在60年代提出的。針對“復選”的理論提出了“初選”,“初選”“復選”相輔相成,通過復選剔除無價值的圖書,利用有限的空間,保存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復選為初選圖書提供選書依據,使圖書采訪人員在采購圖書的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利用有限資金購入適合本館讀者多樣性的需求,為教學科研的未來需求提供有前瞻性的知識儲備,為藏書的補充提供有力的保障。圖書館復選工作逐步被圖書館界認可,成為高校圖書館業務工作范疇。
1.2 剔除, 圖書館將藏書利用率極低和無用的圖書移除館藏之外的工作,稱為剔除
在我國1917年,杜定友在《圖書館學概論》中第一次提出剔除問題。古代圖書“藏書樓”思維模式,重“收藏”的理論,一直融入到圖書館的工作中。復選和剔除工作基本處于“呆滯”狀態,“剔除”僅限于圖書的破損淘汰。直到70年代末,藏書的剔除工作才得到明確的認識,出現有關的理論研究著作。剔除工作得到了相關重視。如《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卷,在論述圖書館書刊淘汰工作時,就使用“刪除”。藏書的數量、質量、空間的相互關系矛盾,一直困擾著圖書館工作人員。特別是當今,隨著時代進步,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高校圖書館為了教學科研的需要,增加了購書經費,大量的圖書入藏。文獻只進不出的方式,造成書庫的藏書空間擁擠,排架困難。影響到讀者的檢索利用。剔除工作促成館藏圖書的除舊布新,逐步被重視推廣。
2? 藏書復選和剔除的重要性
高校圖書館追求的最終目標,是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教師的學習和科研需要。而科學合理的藏書結構是滿足這一目標的必要條件之一,藏書的數字和質量的相互關系以及重視度,這個是圖書館藏書建設的重要問題。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提到:圖書館應合理組織館藏紙質資源,便于用戶獲取和利用,優化服務空間,注重用戶體驗,提高館藏利用率和服務效率。而科學、合理的藏書結構則是滿足這一目標的必要條件之一。保持藏書結構動態、科學、良性循環的狀態,復選和剔除是最有效的方法。復選和剔除工作能改善藏書環境,使新購入圖書能順利上架,讀者有書可尋;復選和剔除工作提高購書的準確性,為藏書的質量提供了保障。因此,在高校圖書館的工作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做到有的放矢,積極實踐、探索,制定出適合本館的復選和剔除工作準則,使圖書館的藏書結構呈現的是:科學、實用、合理。“完美”的動態藏書結構是圖書館為讀者提供舒適、便利的有力保證。
3? 藏書復選和剔除的原則
高校圖書館藏書的復選和剔除,是圖書館業務常規工作。需要遵守適合自身圖書館的特色原則。在圖書館藏書采訪工作中,購買圖書的第一次選擇稱為“初選”,對于已經入藏的圖書按照相應原則進行篩選稱為“復選”。從中確定哪些書失去利用價值,應從藏書中“剔除”,哪些書及時補充,保持藏書結構的最優狀態,滿足讀者的最大需求。藏書開展復選和剔除工作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3.1 完整性原則
在藏書的復選和剔除工作中,圖書館藏書結構的整體框架要保持。要客觀地的繼承本圖書館的收藏痕跡,在剔除中盡量保留圖書種類,只對復本加以處理。
3.2 實用性原則
書館的藏書結構有“共性”,每個圖書館也存在一定的“個性”。圖書館的工作要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為讀者提供服務。“藏以致用”要體現在每個讀者身上。因此,在滿足于大部分讀者的檢索要求,對待本校特色專業,專業知識的個性尤其特殊的研究軌跡,藏書的收藏保留應和本校的重點學科一致。
3.3 經典性原則
文學名著、學科頂尖科學家的著作,原則上保留。由于有多種出版形式,只是在量上加以控制。例如:《飄》/(美) 瑪格麗特·米切爾著;《三國演義》/羅貫中著;光學/(英)牛頓著。
3.4 時效性原則
科學迅猛發展,知識信息時代飛速進步,導致知識的載體文獻的老化。大量的“無利用圖書”占據排架空間。新書無法上架的矛盾日益突出,復選和剔除工作就是要改變館藏圖書的“呆滯”狀態。
3.5 預判性原則
根據學校的學科發展計劃,特別是一些新興學科,涉及到科學基礎屬性,不可根據半衰期、借閱率等原因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對本高等學校教學科研存在“潛在性”價值使用的圖書應保留。
4? 藏書復選和剔除的工作標準及方法
復選、剔除工作的開展,節約了館藏書庫的排架空間,方便新書能及時排架流通,使館藏圖書始終處于一個“新”的狀態。文獻館藏質量直接影響高校圖書館的借閱率,根據一般標準一個圖書館如能滿足讀者需求80%-90%,其藏書就可算是達到了最佳規模。高校圖書館的藏書動則上百萬,《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中22大類的圖書在復選和剔除工作中是很繁瑣的工作。在遵循基本原則前提下,每個高校圖書館,要制定適合本館復選和剔除詳細的工作標準及方案,成立相應的工作小組,每年定期的開展這項工作。即可為明年的采訪計劃提供相應的購書技術支撐,又可為全年本館業務工作指標的完成提供數據支撐。讓館藏圖書保持合理、科學、實用微循環的狀態,盡最大可能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4.1 以藏書的內容為標準
不符合本校教學科研需要,內容不健康,政治觀點有異議的紙質圖書應嚴格剔除,為讀者提供一個“干凈”的閱讀環境和“健康”的閱讀導向。對一些優秀的圖書,對高校學生加以推薦、引導。多舉辦一些如:新書推薦、主題閱讀、讀書沙龍等方式,使學生教師更加全面、更好的利用圖書館的館藏資源。不定期的舉辦知識比賽、有獎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4.2 以藏書時效為標準
新的形勢下衡量高校圖書館工作標準以及業務行業的評估,已不再是館藏量的多少,保存了多少珍貴孤本,而是更多的注重文獻的傳遞、有價值資源的開發。文獻的使用價值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減退,計算文獻的使用“壽命”。據有關資料統計:中文文獻的半衰期約為6年;外文文獻的半衰期約為8年;國外和新興學科文獻的半衰期要長一些。參考這些半衰期理論,復選和剔除工作應同文獻的的“衰老”速度一致,定期對圖書篩選,即考慮文獻的檢索的完整性,又可是保證館藏文獻資源具有檢索“活力”。
4.3 以藏書借閱率為標準
讀者的借閱率是衡量文獻質量的重要的標準之一。任何物體都要有利用的價值,書也不例外,一本書進入書庫閱覽要經過采訪、加工、分類編目等一系列的工作,才能進入書庫收藏、流通。圖書只“藏”不“用”就沒有使用價值,占據了書架的空間,日積月累新入庫圖書無法上架,不利于書庫的管理,影響讀者的利用。在開展復選和刪除的工作中,利用圖書館計算機圖書管理系統,通過系統的外借模塊統計每種書被讀者的借閱次數,對《中國圖書館分類法》22大類按類計算,在同一時間段,處在“零“借閱的紙質圖書,應考慮下架。但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如:文學名著、經典著作、圖書的半衰期等。特別是專業性很強的文獻,利用的人群范圍很小,利用率低應特殊對待。
4.4 紙質圖書復選,剔除后圖書的處理方式
通過復選,剔除下來的紙質圖書,應采取慎重的處理方式。此類圖書并不意味著失去使用價值,應考慮采取以下方式處理。①依據本館圖書復選和剔除的標準,圖書館專門的工作人員對館藏圖書復選后,進入剔除狀態的紙質圖書,不能采取完全剔除的方式進行處理,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排架空間不夠,使新書無法上架,此類書采取的方式,歸入三線書庫采取“密集排架”的方式儲存,作為讀者需求的一個補充。②專業性強,利用率低的圖書,這類書并不能代表沒有利用價值,其有很強的專業特性,只是專業特性使其利用人群范圍很小,對于此類書的處理方式,可保留種,其復本可以歸入相應學院資料室,方便相關專業讀者就近檢索。③適合大眾閱讀的圖書,高校圖書館服務宗旨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由于日積月累或選購圖書的疏忽,普及讀物、科普類的圖書數量增大,此類書只是量大、服務人群不適合,不是失去利用價值,應下架集中,采取贈送、打折售賣等方式。④對待外觀破損、內容不健康等完全不適合流通的圖書,應下架整理成表格報廢處理。怎樣選“好書”、藏“好書”、用“好書”,是體現圖書館職能的重要標志。紙質藏書的復選和剔除工作中找出圖書“呆滯”原因,即可為圖書的采訪工作中的選書提供參考,及時修正采集圖書的原則,又能提升館藏圖書質量,使藏書在有效的空間下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慰慈,劉茲恒.圖書館藏書[M].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1.
[2]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26.
[3]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的通知[EB/OL].[2018-10-06].
[4]劉霞.談高校圖書館館藏紙本文獻建設的重要工作[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12):77-78.
[5]刁勇.剔舊、剔除、復選辨析[J].圖書館建設,2012(6):24-26.
[6]徐國蘭.高校圖書館紙質資源利用實證研究——以SDUT大學圖書館為例[J].價值工程,2019,38(21):296-299.
作者簡介:魏俠(1963-),女,湖北宜昌人,三峽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為高校圖書館分類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