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偉



摘要:為探索中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綠色發展模式的穩定性并制定有效的政策,通過演化博弈模型探討了在兩國政府建立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利益共同體機制促進中企自覺履行環境責任的問題。研究表明,通過兩國政府合作建立利益共同體機制,不僅能提高中企履行環境責任的意愿,還能提高中國政府的國際形象,降低監督成本,而且還能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意愿,降低合作風險,提高合作收益。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tability of the green development model of China Enterprises in the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and formulate effective policies, the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is used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munity of interest mechanisms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overnments to promote the conscious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by Chinese enterprise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munity of interest mechanisms through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overnments will not only improve the willingnes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o fulfill thei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but als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duce the cost of supervision, strengthen the willingness of cooperation among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reduce the cooperation risks and increase the benefits of cooperation.
關鍵詞:一帶一路;利益共同體;環境責任;演化博弈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interest community;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evolutionary game
中圖分類號:F125?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31-0058-03
0? 引言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原則。“一帶一路”的提出為我國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開啟了“走出去”時代。雖然中國對外投資量大,但在產業分布上表現為主要集中在能源、礦產、制造、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表現出高度的生態環境敏感特性[1]。劉志堅[2]認為我國對外投資企業所承擔的環境責任問題愈發凸顯,已成為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向縱深推進和深化對外開放的必解難題。
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了當今世界各國的共識。國內外學者對企業環境責任與企業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且大都集中在企業績效和影響因素上,缺乏對企業對外投資中出現環境問題的原因,即利益不一致問題進行深層次分析。利益共同體的概念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其中一個方面,國內學者關于利益共同體構建的研究并不多,并且大多側重于對國家層面的戰略布局的討論。辜勝阻、吳沁沁、莊芹芹等[3]從國家戰略層面出發,認為要強化沿線各國間戰略共識,推進戰略對接,促進市場深度融合,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講好“一帶一路”故事,實現互利共贏。鐘春平、潘黎等[4]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角度出發,認為在與沿線國家的投資合作中要強調共同體意識,各國達成共識,消除沿線各國對中國發展戰略的顧慮,有利于消除敵對情緒,從而有利于中國對外投資的順利進行。孫佑海[5]從法律的角度出發,認為當中國在東道國進行項目投資建設時,要與當地政府建立“戰略伙伴關系”,與東道國的社區和人民結成“互惠伙伴關系”,與所有利益相關方達成“利益伙伴關系”。王領等[6]則從微觀企業的角度出發,認為通過與東道國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幫助東道國企業提高生產和管理水平,有助于未來提升其在價值鏈內分工的地位。然而,上述的文獻雖然考慮到跨國企業、中國政府和東道國政府之間的利益關系,但卻未對如何構建三者之間的利益共同體機制以及機制的具體作用原理進行深入探討。
1? 三方利益共同體機制演化博弈分析
1.1 模型的假設
假設1:跨國企業為風險偏好型,中國政府是風險中性,東道國政府為風險規避型。
假設2:跨國企業的策略選擇為履行或不履行環境責任,中國政府的策略選擇為是否與東道國建立合作監管機制。東道國政府的策略同樣為合作或不合作。
假設3:當中國政府選擇合作時,需要對中國跨國企業的環境責任舉措進行一定的財政補貼。而東道國政府選擇合作時,需要對中國跨國企業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以及承擔監督的任務。同時兩國合作需要付出一定的合作成本。
為了便于問題的分析,模型的具體參數設置如表1所示。
本模型假定當中國政府與東道國政府建立合作監督機制后,兩國政府需要為彼此的合作選擇制定一定的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選擇合作的中國政府需要承擔θ1R的激勵份額,而東道國政府需要承擔(1-θ1R)的激勵份額。同時也會出臺懲罰性的法律,同時K
博弈支付矩陣如圖1。
1.2 演化博弈模型的求解與分析
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企業履行環境責任期望收益為:
企業不履行環境責任的期望收益為:
企業平均期望收益為:
企業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根據上述E1、E2、EX算式,可得:
對于中國政府而言,其合作的期望收益為:
中國政府不合作的期望收益為:
中國政府的平均期望收益為:
中國政府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根據上述E1、E2、EY算式,可得:
同理可得東道國政府的復制動態方程為:
由式(1)、式(2)、式(3)可以得到中國企業、中國政府、東道國政府間的博弈策略選擇,3個博弈方構成的利益共同體機制可以得到9個系統的局部均衡點分別為:(0,0,0),(0,1,0),(0,1,1),(0,0,1),(1,0,0),(1,1,0),(1,0,1),(1,1,1),(p*,q*,s*),其中(p*,q*,s*)是演化博弈中的混合策略,演化博弈的穩定策略只會出現在純策略中,所以接下來的分析中將不考慮混合策略組合。
1.3 演化博弈及其穩定性分析
復制動態中的均衡點不一定是系統的演化博弈的均衡穩定策略(ESS),動態系統的均衡點的穩定性可由雅克比矩陣,記為J_E的局部穩定性判斷中得出,該系統的雅克比矩陣如下表示:
對系統進行穩定性分析,可得到均衡點的穩定性分析判斷結果為:trJ(1,1,1)<0,detJ(1,1,1)>0,所以點(1,1,1)為穩定點。其余各點為鞍點、不穩定點以及無法確定點。由穩定性分析判斷可知道,本系統有一個演化博弈均衡點(1,1,1),即表示系統收斂于中國企業履行環境責任、中國政府和東道國政府選擇互相合作,建立利益共同體機制,共同提高中企的監管力度和懲罰力度,敦促中企更加積極地履行環境責任。
2? 結論與展望
本文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建立三方利益共同體機制的博弈模型,研究發現通過協調各方利益一致的策略可以有效避免中企犧牲環境發展、兩國政府的互信度低、中企對外投資風險大的問題,三方沒有任何意愿改變當前的最優選擇。因此,建立三方利益共同體機制是進行帕累托改進的最優選擇。
對于中企而言,由于兩國政府的占有策略是合作,因此,在此前提下,中企不履行環境責任的懲罰成本大幅上升,面臨強力的監管力度,被曝光的概率大大增加。而與此同時,如果中企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改進技術,實行綠色發展戰略,自覺履行環境責任,則可以得到中國政府提供的企業創新補貼和東道國政府提供的企業環境政策增益。因此中企的占有策略無疑是自覺履行環境責任。
對于中國政府而言,一帶一路戰略是進行供給側改革和提高國際話語權的重要舉措,但中企在對外投資中屢屢出現實行粗放式發展的報道,忽視東道國當地的實際情況,通過犧牲當地的環境來換取經濟收益的行為。為了更好地規范中企的對外投資行為,進行必要的監督是毋庸置疑的,但跨國監督難度大,成本高,這極大減弱了監管的力度。因此通過與東道國政府建立合作監管機制,即統一環保標準,把監管的重任交由東道國去實行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雖然犧牲了部分收益對中企進行技術創新補貼,但卻可以取得東道國的信任,有效約束中企的不履行環境責任的行為,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形象。因此中國政府的占有策略是選擇合作。
對于東道國而言,一帶一路的提出為本國的發展提供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可以借此機會搭上中國快速發展的便車,實現自身發展。但中企屢屢發生污染環境的事件使得東道國又望而卻步。同時由于大多數東道國都是經濟比較落后,環保標準較低的國家,很難保護本國的合法利益,容易出現弊大于利的局面。通過與中國政府合作,由中國政府出臺相關法律規范中企行為,提高環保標準,加大懲罰力度,同時由東道國親自按照環保標準對中企進行監督,并按東道國優先的比例分配懲罰收益。因此,東道國政府的占有策略也是合作。
參考文獻:
[1]鄭蕾,劉志高.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直接投資空間格局[J].地理科學進展,2015(5):563-570.
[2]劉志堅.我國對外投資企業的環境責任制度體系探析[J].亞太經濟,2017(05):125-129.
[3]辜勝阻,吳沁沁,莊芹芹.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企業“走出去”的對策思考[J].經濟縱橫,2017(02):1-9.
[4]鐘春平,潘黎.對外直接投資風險與一帶一路戰略[J].開放導報,2015(04):40-42.
[5]孫佑海.綠色“一帶一路”環境法規制研究[J].中國法學,2017(06):110-128.
[6]王領,胡曉濤.“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主導的全球價值鏈構建[J].云南社會科學,2017(01):1-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