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要】 目的 分析高危型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宮頸上皮內瘤變(CIN)采用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40例高危型HPV感染CIN患者, 均實施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 分析患者術前術后診斷結果、HPV陽性情況, 并統計患者復發情況。結果 術前診斷顯示, CINⅠ級12例、CINⅡ級17例、CINⅢ級11例;術后診斷顯示, CINⅠ級12例、CINⅡ級17例、CINⅢ級9例;2例CINⅢ級患者病理診斷結果為宮頸原位癌, 給予患者根治性手術治療, 因此不計入本次隨訪。術前檢出HPV陽性患者40例(100.00%), 術后3個月檢出HPV陽性患者27例(67.50%), 術后3個月HPV陽性率顯著低于術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5.5224, P<0.05)。隨訪2年, 復發患者2例, 復發率為5.26%(2/38)。結論 高危型HPV感染CIN采用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 療效確切, 可將高危HPV感染有效清除。
【關鍵詞】 高危型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冷刀錐切術;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22
臨床常見高危型HPV感染CIN, 與宮頸浸潤癌存在較為緊密的關聯, 是一組癌前期病變的統稱, 可對宮頸癌病變持續發展進行有效反映, 在3~20年可發展成為宮頸癌, 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 臨床上應及時篩查高危型HPV感染CIN, 對患者采取有效治療, 以阻斷患者發展成為宮頸癌[1]。有研究分析得出, 高危型HPV感染CIN主要誘因是HPV感染。由于持續高危型HPV感染患者必然發生宮頸癌[2], 因此, 檢測高危型二代雜交捕獲法(HC2)HPV及分流管理高危型HPV感染宮頸病變患者是臨床工作中重點關注部分, 可促進宮頸病變診治有效性及針對性顯著提高。有研究分析得出, 給予患者實施宮頸環形電切術(LEEP)治療, 效果不確切[3]。本次研究選取40例患者研究高危型HPV感染CIN采用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對2015年2月~2016年6月本院臨床診斷及治療的40例高危型HPV感染CIN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患者年齡26~52歲, 中位年齡39.6歲;未育6例, 已育34例。臨床診斷手段包括常規婦科檢查、HC2 HPV定量檢查、液基細胞學檢查, 發現異常后進一步開展電子陰道鏡及鏡下活組織病理檢查, 確診。術前診斷結果:CINⅠ級12例、CINⅡ級17例、CINⅢ級11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均為首次開展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
1. 2 方法
1. 2. 1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實施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術前, 對患者進行聯合麻醉, 在患者宮頸上涂抹碘溶液, 將病變區域顯示出, 在距離不著色區邊緣外5 mm處錐形切除宮頸組織, 錐寬、錐高分別為3.0 cm、2.5 cm, 術后利用電凝對創面進行止血處理, 利用碘仿紗條對創面進行壓迫, 時間為2~3 d;止血困難患者可采用陳氏改良縫合法對創面進行縫合, 以確保止血和宮頸成形。術后, 所有患者均實施抗生素預防感染。標本均恢復解剖結構標記后送病理檢查。
1. 2. 2 復查 術后第1年, 每隔3個月開展1次HC2 HPV定量檢查、液基細胞學檢查, 術后第2年, 每隔6個月開展1次HC2 HPV定量檢查、液基細胞學檢查, 復發患者再次實施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 術后6個月篩查, 為陰性。
1. 3 觀察指標 分析患者術前術后診斷結果、HPV陽性情況, 并統計患者復發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患者術前術后診斷結果分析 術前診斷顯示, CINⅠ級12例、CINⅡ級17例、CINⅢ級11例;術后診斷顯示, CINⅠ級12例、CINⅡ級17例、CINⅢ級9例, 2例CINⅢ級患者病理診斷結果為宮頸原位癌, 給予患者根治性手術治療, 因此不計入本次隨訪。
2. 2 患者術前術后HPV陽性情況對比 術前檢出HPV陽性患者40例(100.00%), 術后3個月檢出HPV陽性患者27例(67.50%), 術后3個月HPV陽性率顯著低于術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5.5224, P<0.05)。
2. 3 復發情況 隨訪2年, 復發患者2例, 復發率為5.26%(2/38)。
3 討論
女性宮頸癌在臨床上比較常見, 且呈現為年輕化趨勢, 臨床共識中認為, 持續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宮頸癌形成的重要因素, 因此, 臨床上提出了分流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概念。高危型HPV感染CIN在臨床上常見, 主要手術治療手段為宮頸冷刀錐切術及LEEP[2], 臨床實踐證實, 宮頸冷刀錐切術臨床應用價值較高。臨床分析得知, 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結果顯示, 臨床效果顯著, 復發率較低, 可有效清除患者高危型HPV, 2年內療效確切。
LEEP亦稱為椎切術, 是利用金屬環、高頻電流對患者宮頸組織錐形切除, 操作簡單, 可明顯減少術中出血量, 存在一定局限性。分析得出, LEEP術后患者臨床特點及預后, 復發率較高, 術后HPV清除率較低[3]。另外, 臨床應用LEEP時要考慮切緣破壞問題。
宮頸癌在臨床上常見, 屬于惡性腫瘤, 發病率逐年增加, 與女性各方面壓力增加存在關聯, 在40~50歲患者群中常見, 而<20歲人群中較為少發, 臨床常用常規婦科檢查、HC2 HPV定量檢查、液基細胞學檢查等診斷患者病情, 隨著各項檢測技術在各大醫院內普及使用, 明顯提高了CIN早期發現率[4]。因此, 臨床診治高危型HPV感染CIN患者時, 可使用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 安全有效, 可促進患者術后HPV消退[5]。分析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特點及優勢, 發現宮頸多點活檢與錐切病理結果存在密切關聯, 一致性在70%左右, 但是, 臨床實踐證實, 宮頸多點活檢不能將宮頸錐切取代, 避免操作醫生主觀因素影響宮頸浸潤癌的診斷, 避免漏診。另外, 宮頸冷刀錐切術可取材兼治療, 作用顯著, 可對切緣情況進行充分評價, 可對手術進行準確、徹底評估[6-8], 可為病檢提供較大塊組織, 這種取樣方式可將陰道鏡多點活檢局限性克服, 可避免漏診浸潤癌。
本文結果顯示:術前診斷顯示, CINⅠ級12例、CINⅡ級17例、CINⅢ級11例;術后診斷顯示, CINⅠ級12例、CINⅡ級17例、CINⅢ級9例;2例CINⅢ級患者病理診斷結果為宮頸原位癌, 給予患者根治性手術治療, 因此不計入本次隨訪。術前檢出HPV陽性患者40例(100.00%), 術后3個月檢出HPV陽性患者27例(67.50%), 術后3個月HPV陽性率顯著低于術前,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5.5224, P<0.05)。
隨訪2年, 復發患者2例, 復發率為5.26%(2/38)。證實, 高危型HPV感染CIN采用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 可行性較高。由于宮頸癌與HPV病毒持續感染存在緊密關系, 因此, 減少HPV陽性率可明顯降低患者疾病復發率。
綜上所述, 高危型HPV感染CIN采用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的療效較為理想, 可有效清除高危HPV感染, 值得臨床推薦。臨床后續探討中, 會擴大樣本選取數量, 加深對高危型HPV感染CIN診治方案的研究, 增加本組研究臨床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雁, 孔為民, 吳玉梅, 等. 宮頸冷刀錐切術和全子宮切除術對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陽性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6, 32(2):122-125.
[2] 曾文玲. 宮頸環形電切術和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Ⅱ-Ⅲ級患者的效果比較.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8, 13(4):48-50.
[3] 劉楓. 宮頸冷刀錐切術和全子宮切除術對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合并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陽性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 世界臨床醫學, 2017, 11(2):41, 44.
[4] 郭海蓮. 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臨床療效觀察. 當代醫學, 2016, 22(35):63-64.
[5] 朱吉紅. 宮頸冷刀錐切術和全子宮切除術對CINⅢ合并高危型HPV陽性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 中國農村衛生, 2017(15):78-80.
[6] 周萍, 羅小婉, 符麗華. 兩種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的臨床分析. 中國實用醫刊, 2016, 43(13):53-56.
[7] 陽曉紅, 張攀. 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 2014(17):43.
[8] 張艷, 李燕玲, 區曉云, 等. 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高危型HPV感染宮頸上皮內瘤變療效觀察. 臨床醫學, 2016, 36(5):98-99.
[收稿日期: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