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君 逄偉斌

【摘要】 目的 研究超聲引導下腰交感神經節(jié)阻滯對下肢Burgers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疼痛情況的治療效果。方法 46例下肢Burgers病患者, 采用隨機平行分組方式分為甲組和乙組, 每組23例。甲組采用超聲引導下腰交感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 乙組采用抗抑郁和抗驚厥藥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患肢皮膚溫度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甲組患者的VAS評分(4.66±1.34)分低于乙組的(6.13±1.45)分, 患肢皮膚溫度(35.34±1.22)℃高于乙組的(33.29±1.18)℃,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結論 下肢Burgers病采用超聲引導下腰交感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的效果較好, 可改善患者疼痛癥狀和患肢皮膚溫度, 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 超聲引導;腰交感神經節(jié)阻滯;下肢Burgers病;頑固性疼痛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29
下肢Burgers病多在中小動脈發(fā)生, 為血管炎性和節(jié)段性反復發(fā)作的慢性閉塞性疾病, 病變會累及血管, 發(fā)生管腔狹窄、管腔閉塞的幾率較高。該病常發(fā)生于下肢, 男性青壯年的發(fā)病率較高, 發(fā)病原因包括吸煙、不良生活環(huán)境(寒冷、潮濕)、慢性損傷、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異常、遺傳等[1]。臨床表現為患肢怕冷、皮溫降低、皮膚蒼白/發(fā)紺、感覺異常、疼痛等。嚴重者肢端會發(fā)生不愈合潰瘍、壞疽等情況, 引發(fā)永久性功能障礙, 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存質量。本次研究選取46例下肢Burgers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采用超聲引導下腰交感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與抗抑郁和抗驚厥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 以及對患者頑固性疼痛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46例下肢Burgers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經三維彩色多普勒超聲確診[2], 存在不同程度疼痛、感覺異常、肢端潰瘍等表現, 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3], 排除嚴重心腦肝腎疾病者。采用隨機平行分組方式分為甲組和乙組, 每組23例。甲組中男16例, 女7例;年齡32~72歲, 平均年齡(52.4±6.6)歲。乙組中男15例, 女8例;年齡30~68歲, 平均年齡(49.6±6.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甲組 采用超聲引導下腰交感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彩色二維超聲, 將頻率、探頭、深度分別設置為7.5 MHz、凸陣探頭、10 cm。于皮膚涂抹滅菌耦合劑, 然后采用超聲探頭、脊柱情況, 通過橫截面、縱截面對脊柱情況進行探測。橫截面:于L1~3橫突上端, 將超聲探頭與脊柱方向保持垂直放置, 探頭一端放在患者脊柱的中心位置, 于頭側、尾側移動, 以此獲得低位胸椎影像、上位腰椎影像。縱截面:超聲探頭距離脊柱中線3 cm, L1~3橫突為城垛樣影像。將左側腰交感神經節(jié)作為進針靶點, 對L1椎體、L2椎體實行定位。獲取橫截面影像后, 采用PCT穿刺針和皮膚保持45°角, 經探頭外側朝向L2椎體進針, 進針4 cm后調整針尖的方向滑過椎體, 在L2錐體前外側進針, 可見L2椎體旁腹主動脈搏動影像, 經皮穿刺路徑總長為6 cm。回抽無血液后, 注入濃度為1% 5 ml的利多卡因(山東圣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3986)。在超聲引導下, 能觀察到L2椎體、豎脊肌間不規(guī)則低回聲區(qū), 以及高回聲暈圍繞等情況。采用穿刺針置入一次性硬膜外導管, 確定導管位置后回抽無血, 可將導管縫合并固定皮膚, 嚴格遵循無菌要求操作。最后, 和一次性電子輸注泵連接, 給予0.15% 250 ml的羅哌卡因(河北一品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13463), 以2 ml/h速度持續(xù)輸注, 追加的劑量為0.5 ml/次。如果未見異常, 可將患者送回病房, 留置導管時間為為14 d, 定期為患者更換敷料。
1. 2. 2 乙組 采用抗抑郁和抗驚厥的藥物治療。采用加巴噴丁(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80267)口服, 0.3 g/次, 3次/d;給予阿米替林(湖南洞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5032), 25 mg/次, 每晚臨睡前服用;甲鈷胺片(深圳市中聯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0320),?0.5 mg/次, 3次/d。治療時間為14 d。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VAS評分、患肢皮膚溫度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①采用VAS對兩組患者的疼痛情況予以評分, 總分10分, 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②通過醫(yī)用紅外線測溫設備對患者患肢皮膚的溫度進行監(jiān)測。③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視物模糊、惡心嘔吐。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VAS評分、患肢皮膚溫度比較 甲組患者的VAS評分低于乙組, 患肢皮膚溫度高于乙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甲組發(fā)生惡心嘔吐1例, 通過補液擴容處理后恢復正常,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35%(1/23);乙組發(fā)生視物模糊、惡心嘔吐各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8.70%(2/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
3 討論
Burgers病的發(fā)生與較多因素有關, 如環(huán)境因素、遺傳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因素等, 該病多累及下肢、中小動脈, 發(fā)病后患者需承受強烈的疼痛折磨。臨床方面一般會通過藥物、手術等方式治療, 超聲引導下腰交感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藥物治療, 主要表現在調節(jié)患者下肢交感神經功能方面, 且能有效阻斷血管運動纖維, 構建下肢側支循環(huán), 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解除其血管痙攣表現[4]。需要注意的是, 腰交感神經和脊髓、神經根的距離較近, 所以穿刺針針尖和中線位置貼近, 容易對椎間盤、脊髓以及神經根等構成損傷。實行腰交感神經節(jié)阻滯, 對這部分神經造成損傷的可能性較大, 所以操作醫(yī)師需要具有豐富的經驗, 準確掌握相關操作技巧, 穿刺針稍超出椎體前側緣即可, 以此避免對患者的腹部臟器構成損傷[5-7]。與此同時, 進行超聲引導直視, 應在連續(xù)下予以監(jiān)測, 對靶神經、四周血管等予以識別, 從而保證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 并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甲組患者的VAS評分(4.66±1.34)分低于乙組的(6.13±1.45)分, 患肢皮膚溫度(35.34±1.22)℃高于乙組的(33.29±1.18)℃,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由此表明, 采用超聲引導下腰交感神經節(jié)阻滯方法對下肢Burgers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理想, 并且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生活質量, 減輕患者受疾病折磨而承受的痛苦。
總之, 下肢Burgers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 采用超聲引導下腰交感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 可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 改善患者患肢皮膚溫度, 建議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余健, 印紅梅, 王榮, 等. 雙側腰交感神經毀損治療尿毒癥病人下肢疼痛1例. 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 2017, 23(7):555-557.
[2] 馮妍, 劉金鋒. 腰交感神經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下肢疼痛的研究進展. 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 2017, 23(6):447-450.
[3] 羅永香, 黃冰, 姚明, 等. 腰交感神經化學毀損性阻滯治療相關疾病的并發(fā)癥及預防措施.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7, 33(6):592.
[4] 黃接云, 李敏, 江鶴群, 等. 超聲引導下肋間臂神經阻滯治療乳房切除術后疼痛綜合征的臨床效果.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7, 33(3):257-260.
[5] 樓頌梅, 張筱鳳, 黃海濤, 等. 內鏡超聲引導下腹腔神經叢阻滯術治療晚期胰腺癌疼痛29例分析.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17,?34(9):658.
[6] 楊顯洲. 超聲引導下腰叢聯合坐骨神經阻滯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18):131-132.
[7] 王興高, 文日新, 陳匡東, 等. 超聲引導腰叢-坐骨神經阻滯在老年患者單側下肢手術中的應用. 海南醫(yī)學, 2018, 29(9):53-55.
[收稿日期:201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