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蘊堅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效果。方法 70例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 根據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 每組35例。對照組給予華法林治療, 試驗組給予利伐沙班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及出血事件發生情況。結果 試驗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60.20±6.39)s長于對照組的(55.97±4.81)s,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29, P=0.003<0.05)。試驗組患者出血事件發生率5.7%低于對照組的28.6%, 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利伐沙班用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治療中, 相較于常規治療, 不僅可以適當延長活化部分凝活酶時間, 還可以降低出血事件發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顫動;利伐沙班;活化部分凝活酶時間;出血事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46
近年來, 隨著我國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 使得老年性疾病發生率直線上升。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顫動即為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疾病, 以心房電活動出現無序顫動的失常現象為主要臨床特征, 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提高[1]。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疾病還會引起心房擴大或是心房血流遲緩等癥狀, 引起局部血液凝聚, 從而形成血栓, 增加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 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極大的威脅[2]。目前, 在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顫動臨床治療中, 多用抗凝治療。而抗凝治療是目前改善心房顫動最有效的治療手段, 其中華法林為最常有的抗凝藥物, 其可以有效減少心房顫動患者血栓栓塞的發生, 但其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后, 會產生相互作用, 故臨床用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 抗疑藥物層出不窮, 但不同抗凝藥物所產生的效果不同。故本次研究針對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 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患者開展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計算機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 每組35例。對照組中女19例, 男16例;年齡62~88歲, 平均年齡(75.25±10.11)歲;病程1~7年, 平均病程(4.45±1.52)年。試驗組中女18例, 男17例;年齡61~87歲, 平均年齡(74.33±10.01)歲;病程1~8年, 平均病程(4.55±1.50)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次研究。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2010ESC房顫血栓危險度評分(CHA2DS2-VASc評分)≥2分者;出血風險評估(HAS-BLED)≤2分者;符合非瓣膜性心房顫動診斷標準者;研究前家屬均知情, 并簽署同意書者。排除標準:藥物禁忌證者;研究前24周內出現過嚴重卒中者;有出血危險者、加重者或是血小板減少者;半年內有過新發缺血性腦卒中者;嚴重肝腎、肺部疾病者;近期手術者;惡性腫瘤者。
1. 3 方法 入院后, 快速明確病情, 所有患者均給予針對性治療, 在用藥前, 行腎功能、肝功能、凝血功能檢查, 根據患者實際情況, 行控制血壓及血糖治療。基于此, 對照組給予華法林(Orion Corporation Orion Pharma, 注冊證號H20171095)治療, 初始劑量1.25 mg/次, 1次/d;每3天復查活化部分凝活酶時間及國際標準化比值(INR), 以INR逐漸調整劑量, 即調整劑量為0.625 mg/次。試驗組給予利伐沙班(Bayer AG, 注冊證號H20181081)治療, 劑量為15 mg/次, 1次/d。兩組患者連續用藥12個月。
1. 4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4周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檢查。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及出血事件發生情況。出血事件包括泌尿系統出血、消化道出血、皮膚黏膜出血、顱腦出血。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比較 試驗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60.20±6.39)s長于對照組的(55.97±4.81)s,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29, P=0.003<0.05)。
2. 2 兩組患者出血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出血事件發生率5.7%低于對照組的28.6%, 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會導致患者心房出現無效收縮, 血液瘀于心房內, 增加血栓形成風險, 降低心排血量, 增加大腦卒中發生幾率[3, 4]。目前, 在老年性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治療中, 抗凝治療是基本原則之一, 可顯著降低血栓形成風險, 有效預防體循環栓塞, 從而實現改善心房顫預后動的目的, 緩解臨床癥狀[5-7]。
目前, 臨床常用的抗凝藥物有華法林、利伐沙班等, 但不同藥物其作用機制、療效并不完全相同。華法林是香豆素類抗凝藥物, 其對維生素K參與凝血因子活化產生抑制, 阻止蛋白C、S的合成, 降低凝血因子活性, 抑制血栓的形成;但在華法林治療過程中, 會增加出血風險, 不利于病情的有效控制。利伐沙班是Ⅹa因子抑制劑, 不需要行AT介導, 可競爭性結合游離Ⅹa因子, 同時還可抑制凝血酶原活性, 中斷凝血內源性及外源性途經, 從而阻斷凝血酶產生, 抑制纖維蛋白形成與血栓的形成與擴大, 且可有效降低關鍵器官的出血與致命性出血風險[8, 9]。因此, 利伐沙班相較于華法林, 臨床療效顯著, 故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治療中, 可將利伐沙班作為常用藥物。本次研究顯示:試驗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長于對照組, 出血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抗凝治療時選用利伐沙班, 臨床療效顯著,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邢宇, 栗印軍. 利伐沙班、達比加群酯和華法林用于高齡非瓣膜性房顫病人抗凝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對比研究.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9, 17(3):411-413.
[2] 高艷紅. 利伐沙班與達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抗凝治療中的作用比較. 中國合理用藥探索, 2018, 15(12):126-128.
[3] 魯潔, 黃曉紅, 郭穎, 等.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應用達比加群酯抗凝治療的觀察研究. 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 2018, 18(5):41-45.
[4] 梁春波, 馬瑾華, 劉巖, 等. 利伐沙班、達比加群酯在高齡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抗凝治療中有效性與安全性研究. 臨床軍醫雜志, 2018, 46(5):548-551.
[5] 王汝朋, 楊水祥. 利伐沙班和達比加群酯及華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抗凝治療的研究.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5, 17(12):1246-1249.
[6] 何菡, 賈明磊, 郭新貴. 利伐沙班治療老年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8, 32(6):85-86.
[7] 賀利平.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經利伐沙班抗凝治療的療效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71):108.
[8] 陽麗梅, 陳敏, 陳堅. 老年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利伐沙班的服藥依從性分析. 藥品評價, 2018, 15(24):5-8.
[9] 王海艷, 朱正炎.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抗栓治療分析. 河北醫藥, 2018, 40(21):62-65.
[收稿日期: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