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昕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中藥塌漬治療慢性腎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76例慢性腎衰竭患者, 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每組38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常規治療, 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中藥塌漬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結果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11%,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6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1周, 兩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 兩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本組治療前1周, 且試驗組(1.26±0.71)g/24 h低于對照組的(1.67±0.72)g/24 h,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慢性腎衰竭患者治療中, 中藥塌漬治療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復, 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效果理想, 值得借鑒。
【關鍵詞】 慢性腎衰竭;中藥塌漬;24 h尿蛋白定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67
慢性腎衰竭臨床較為常見, 具體指由多種原因導致的腎實質損傷、出現代謝紊亂情況, 隨著病情發展, 腎臟明顯萎縮, 基本功能無法維持, 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安全, 臨床治療以抑制腎臟萎縮、改善腎功能為主, 常規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 目前臨床重視中醫治療探究, 慢性腎衰竭屬中醫“虛勞”“水腫”范疇, 具體發病與先天腎精不足或后天失養有關, 患者出現脾腎雙虛情況, 導致濕濁毒邪潴留體內, 伴有氣滯血瘀情況[1], 隨著時間推移形成正虛邪實之證, 臨床治療應以補腎活血為主。本次研究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中藥塌漬治療慢性腎衰竭, 效果較好,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慢性腎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 每組3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1例, 女17例;年齡48~72歲, 平均年齡(60.23±4.44)歲;原發疾病:高血壓性腎損害8例, 糖尿病腎病12例, 腎小球腎炎18例。試驗組患者中男22例, 女16例;年齡48~70歲, 平均年齡(59.21±4.76)歲;原發疾病:高血壓性腎損害9例, 糖尿病腎病12例, 腎小球腎炎1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心肝肺等重要臟器嚴重功能障礙患者;神志不清或語言障礙患者。納入標準:患者臨床資料完整, 依從性良好, 遵醫囑接受具體治療。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常規治療, 患者勞逸結合, 避免感冒, 飲食以低鹽低脂為主, 增加優質蛋白攝入量, 室內干凈整潔, 配合貝那普利治療, 10 mg/次, 1次/d, 持續治療4周。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合中藥塌漬治療, 方劑:川芎15 g、當歸15 g、菟絲子15 g、制大黃9 g、雞血藤15 g、杜仲15 g、透骨草20 g、伸筋草20 g、川牛膝15 g、獨活15 g、熟地黃15 g, 將中草藥裝入布袋內, 完全浸泡后蒸煮30 min, 熱敷于雙腎俞穴, 同時輔以紅外線燈局部熱療, 治療30 min/次,?持續治療4周。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后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 血肌酐降低≥20%;有效:治療后癥狀好轉, 血肌酐降低10%~19%;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2]。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4 h尿蛋白定量評估于治療前1周和治療后4周檢測。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11%,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6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 治療前1周, 兩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 兩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本組治療前1周, 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腎衰竭臨床較為常見, 發病后出現機體功能紊亂情況[3], 隨著疾病發展, 患者腎臟萎縮, 腎功能減退, 24 h尿蛋白定量明顯增多, 進一步加重代謝紊亂問題, 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 目前臨床治療以西藥治療為主, 藥物作用于機體后可延緩腎功能衰竭, 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病情發展, 但長期療效不理想, 而中醫在腎病治療中存在悠久歷史, 中醫理論認為此疾病屬“水腫”“癃閉”范疇, 病機在于腎虛血瘀, 治療應以補腎活血為主, 且創新性采取中藥塌漬治療, 藥物更好地滲透于臟腑, 發揮良好的疏經通絡效果,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11%,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6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1周, 兩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 兩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本組治療前1周, 且試驗組(1.26±0.71)g/24 h低于對照組的(1.67±0.72)g/24 h,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原因分析如下:組方中熟地黃、菟絲子可補腎填精, 杜仲、獨活、川牛膝可強筋骨并補肝腎, 可益精血, 制大黃可泄濁排毒, 透骨草、伸筋草祛風濕、通經絡, 雞血藤可活血化瘀, 川芎、當歸可補血活血, 配合熟地黃調補結合, 補血且不滯血, 全方配伍共奏祛瘀通絡和補腎瀉濁之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結果顯示, 生地黃能夠對多種真菌進行抑制, 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大黃能夠對腎小球上皮細胞產生影響, 調節系膜細胞增生情況, 抑制腎衰竭進展, 對腎衰竭時脂質紊亂情況進行調節, 促使血液中氨基酸增加, 減少尿素氮合成量。《黃帝內經》中有“其有邪者, 漬形以為汗”之說[5]。塌漬療法不但可以治療所塌漬部位的病變, 而且可以通過經絡起到“內屬臟腑, 外絡肢節, 溝通表里, 貫穿上下”的作用, 中藥溻漬的機理是通過濕敷的輻射與滲透傳導作用, 使藥物經肌腠毛竅而入臟腑, 通經活絡, 作用全身, 調節全身機能狀態, 提高機體免疫力。還可疏其汗孔、宣導外邪, 促進毒素排出體外。中藥溻漬利于藥效發揮, 治療價值更高。因此與常規西藥相比, 中藥治療正中慢性腎衰竭患者病機, 可從根本上改善患者機體狀態, 促進氣血順暢, 填補腎精, 改善患者機體狀態, 同時采取中藥塌漬治療方式利于藥物滲透, 更好地作用于患者臟腑, 強化藥物調節免疫功能效果, 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更利于患者病情恢復[6-8]。
綜上所述, 在慢性腎衰竭患者治療中, 中藥塌漬治療利于患者病情恢復, 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效果理想, 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陳永炤. 腎康注射液治療慢性腎衰竭臨床療效觀察. 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1):38-39.
[2] 高辰馨, 張勉之, 張大寧, 等. 補腎活血法配合結腸透析治療早中期慢性腎衰竭的短期臨床觀察. 中華中醫藥雜志, 2014, 29(6):2063-2065.
[3] 崔龍, 袁海. 補腎活血法聯合血液透析治療慢性腎衰竭療效及對血清MCP-1、AngⅡ水平的影響.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8, 27(26):40-42, 122.
[4] 杜霞, 李鶴鳴, 陳志永, 等. 基于網絡藥理學方法研究補腎活血方治療腎纖維化藥效物質基礎及分子作用機制. 陜西中醫, 2018, 39(11):1637-1641.
[5] 華燕麗. 深靜脈置管在慢性腎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觀察和護理. 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6):124-125.
[6] 劉慶榮. 中藥內服配合中藥塌漬治療脾腎陽虛型慢性腎衰46例臨床觀察. 養生保健指南, 2016(21):108.
[7] 段艷菊, 王春霞, 牛喜平, 等. 藥竹罐聯合中藥塌漬治療慢性胃炎療效觀察. 中醫臨床研究, 2016, 8(31):82-83.
[8] 徐亞赟, 王琛. 中藥防治慢性腎衰竭腎纖維化作用機制的研究概況.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17, 18(2):177-180.
[收稿日期:2019-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