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黎 黃家銘 張莉 嚴植燕 陸麗華

【摘要】 目的 探究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術后血運觀察專科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70例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術后患者, 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5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血運觀察專科護理。對比兩組血管危象發生率、移植關節成活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管危象發生率34.3%(12/3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0.0%(28/35), 移植關節成活率94.3%(33/3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3%(26/3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1%高于對照組的77.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248, P<0.05)。結論 對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術后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血運觀察專科護理, 能夠有效降低血管危象的發生率, 同時提高患者的移植關節成活率及護理滿意度, 值得推廣。
【關鍵詞】 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血運觀察專科護理;移植關節成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105
各種手外傷伴有掌指關節缺損在臨床工作中常見, 多因機器割傷、電鋸傷、交通事故等所致。手外傷伴有掌指關節缺損不僅對患者手指美觀產生影響, 同時還會給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造成影響, 甚至還會摧殘患者心靈, 最終影響到治療的效果。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是臨床治療關節缺損的重要方法, 現階段, 我國醫學臨床上采用的最為普遍的一種再造拇指掌指關節的手術方式為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手術[1]。同時, 因為醫學技術的進步, 顯微外科技術在臨床的應用逐漸廣泛, 但手術能否成功不僅依賴于手術器械與操作, 在手術后移植關節血管危象發生率較高, 對患者移植關節成活的影響較大。因此, 術后的精心護理及對組織血循環的嚴密觀察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此種手術具備一定的難度, 要使再造關節能夠具有良好的功能, 關鍵在于對患者實施系統化的護理干預措施[2]。本文為了深入探究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術后血運觀察專科護理的臨床應用效果, 選取了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本院70例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術后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相關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本院70例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術后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所選研究對象均經X線證實, 且均為新鮮的關節缺損, 均行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術;患者與家屬均知情同意, 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且均無合并嚴重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患者, 無合并惡性疾病患者, 無不配合患者。將所有患者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5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19例, 女16例;年齡25~60歲, 平均年齡(36.2±4.1)歲;其中拇指關節缺損25例、第二指關節缺損10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18例, 女17例;年齡24~58歲, 平均年齡(38.1±4.0)歲;其中拇指關節缺損24例、第二指關節缺損11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斷指情況等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的方式, 主要內容包括:對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監測, 給予術后健康宣教、基礎護理、飲食護理、生活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血運觀察專科護理, 主要方法如下:①環境護理: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安靜、整潔的病房環境, 緩解患者對醫院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同時, 護理人員還應及時協助患者穿衣、蓋被子等。護理人員還應保證患者術后絕對的臥床休息, 并定期協助患者翻身、坐起等, 以免發生胃腸不適或褥瘡。②心理護理: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術后患者多伴有焦慮、恐懼、絕望等不良心理情緒, 因此, 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 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 仔細評估患者心理狀態, 并及時給予其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和疏導, 進而緩解患者悲觀、恐懼等心理;此外, 護理人員還可邀請恢復較好的病友與其進行交流, 進而提升患者治療的信心[3]。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管危象發生率以及移植關節成活率。②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在患者出院前向其發放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 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血管危象以及移植關節成活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血管危象發生率為34.3%(12/35),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0.0%(28/3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移植關節成活率為94.3%(33/35),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3%(26/3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中非常滿意20例、一般滿意14例、不滿意1例, 護理滿意度為97.1%(34/35);對照組患者中非常滿意15例、一般滿意12例、不滿意8例, 護理滿意度為77.1%(27/3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248, P<0.05)。
3 討論
近年來的臨床研究表明, 進行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拇指掌指關節的術后恢復有非常好的療效。患者在缺失拇指掌指關節后, 隨著時間的延長, 會導致廢用性肌肉萎縮, 而且肌肉萎縮會因為手術留下的創傷以及手術后的長時間內固定而加重[4-6]。其中血管危象就屬于一種典型性的術后病理變化, 主要是由于患者術后吻合的動靜脈循環障礙導致的, 屬于移植關節成活的主要危險因素。因此需要對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患者采用超前鎮痛護理方案[7]。在血運觀察方面, 護士使用同一相機, 在同一光照情況下進行拍照和錄像, 并將圖片和錄像發布在科室微信工作群中, 然后進行班班交接, 客觀記錄移植關節的血運變化過程, 既方便醫生、護士實時觀察, 又可保存圖片資料。
綜上所述, 對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術后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血運觀察專科護理, 能夠有效降低血管危象的發生率, 同時提高患者的移植關節成活率及護理滿意度,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美福, 馮小敏, 陳健, 等. 第二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拇指掌指關節術后的系統化康復護理探討. 現代醫院, 2017, 17(7):1091-1092.
[2] 張莉, 陸麗華, 嚴植燕. 多模式健康教育在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8(19):56-57.
[3] 周萍, 施春香, 黃正. 基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護理干預對人工跖趾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7, 38(11):248-249.
[4] 劉銘波, 李保龍, 葉偉德, 等. 帶皮瓣的第二跖趾及近側趾間關節移植重建拇指掌指及指間關節缺損.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2016, 39(5):420.
[5] 黃家銘, 張莉, 陸麗華. 多模式健康教育在跖趾關節移植修復掌指關節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及對患者VAS評分的影響. 中國醫藥科學, 2018, 8(13):117-120.
[6] 曲新強, 王劍利, 郭德亮, 等. 第二跖趾關節復合組織皮瓣移植重建手指關節. 實用醫藥雜志, 2011, 28(3):220-221.
[7] 梁鳳蕊. 保留足趾的跖趾關節復合組織游離移植修復手關節缺損效果觀察.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8(2):66-68.
[收稿日期: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