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羽
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超復雜時期,既是新舊兩個時代的交會時期,即舊的工業化時代正在走向終點,新的智慧化時代正在全面展開的時期,也是兩種沖擊影響的疊加時期,即世界經濟轉入衰退蕭條、新產業革命已在各個領域展開的時期。在這種超復雜形勢背景下,河南工業面臨重建新型產業體系的歷史選擇,如何抵御和應對這場撼動根基的沖擊震蕩,如何破解今天的生存和發展困境,如何確定明天的方向和道路,是“河南制造”實現轉型升級、重構新型產業體系必須思考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河南工業發展現狀
河南工業門類覆蓋了國民經濟工業行業的39個大類,形成了以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食品、有色、煤炭能源、鋼鐵、建材、化工、紡織、服裝、現代家具等為主的傳統產業,以電子信息、儀器儀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醫藥工業為主的新型產業。在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后,由于資源、環境的約束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國內工業經濟已進入中低速增長的新階段和新常態。從河南省工業傳統產業發展情況來看,傳統產業工業增加值雖保持小幅度增長,但增速卻呈現明顯下滑態勢。
(一)河南工業增長持續徘徊
2008年“9·15”美國金融海嘯引發世界經濟危機以來,河南經歷了11年的經濟衰退調整期,在這11年中,河南工業經濟經歷了從繁榮到衰退、由衰退到蕭條的過程。
2008年下半年以來,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度增速走勢起伏下行,從“過山車式”的大起大落到變化逐步平緩,河南省工業經濟增速走出了“下臺階式”的回落走勢。月度增速從2009年1月波谷的1.6%至2010年1月波峰的33.7%,峰谷差高達32.1個百分點,而自2015年1月跌破10%,到2019年8月的6.6%,56個月的月度增速波動幅度僅有約3個百分點。作為一個工業經濟總量全國第5的工業大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度增速長期處在如此窄小的區間波動是歷史罕見的。雖然其原因很值得研究,但這種上漲乏力、下跌支撐、波動平緩的走勢,表明河南工業已經從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以來的衰退期進入了蕭條期。
(二)河南工業產業生態狀況
從河南省工業近年來的發展情況看,傳統產業增長乏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則保持較高增速。2018年,傳統產業增長6.7%,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增速較高,分別達到12.2%、12.3%,但整體發展仍然比較緩慢,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為15.4%、10.0%,難以替代占全省46.6%的傳統產業的增長貢獻力。這表明目前傳統產業為主導的河南工業體系還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并已暴露出明顯的產業生態老化危機,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區域工業增速下滑和產業衰退,一些傳統工業市的主導產業受多重因素嚴重影響,出現產能過剩、市場疲軟、庫存積壓、增長滑落、大面積虧損、刺激或救助失效等現象,許多中小企業關停甚至倒閉,導致全省工業增速持續降低;二是產業鏈體系失調,增長乏力效益低下的企業充斥其中,尤其是產業龍頭企業衰落,拖累整個產業鏈配套企業增長率滑落,難以保持健康有序的發展狀態;三是傳統企業發展模式僵化,多數傳統企業發展模式表現出強烈的路徑依賴,企業生存整體仍依靠老技術老產品老模式,不研發新技術,不開發新產品,不尋求新模式;四是市場競爭力減弱,主導產品更新難以適應市場變化,老產品收益率低競爭力弱,新產品難以為繼;五是創新能力不強,主導技術迭代更新“斷檔”情況嚴重,老技術無法滿足新要求,新技術接續不上;六是全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降低,投資拉動率從2007年以來呈現持續周期性波動下滑,投資效率在持續下降。全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從2007年的4081.42億元增至2017年的19190.97億元,投資增速卻從2007年的50%以上降至2018年的2.0%,呈現投資總額持續增長與投資增速連年降低的“雙向對沖”態勢。
(三)傳統產業生態危機對河南工業增長的影響
產業生態危機影響河南工業增長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加速傳統產業的衰落,從而加重經濟衰退程度。河南省工業傳統產業比重很大,傳統產業老企業技術和產品“斷檔”嚴重,市場競爭力不強,新型產業的新型企業尚呈青黃不接態勢,全省工業新動能新增長點的接續能力不足,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降低,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持續降低,工業經濟增長復蘇難度較大。二是導致產業技術創新動力不足從而加大經濟轉型難度。河南省正處在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換擋期,主要依靠新技術主導的新企業新產業發展,衰落的傳統產業及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低下,抑制了產業迭代升級能力,經濟轉型的換擋動力不足,將會嚴重制約河南省經濟轉型發展。三是產業結構弊病導致的工業增長放緩和經濟蕭條衰退危機,不同于以往的周期性經濟危機或生產過剩性危機,會引發河南省工業的傳統產業與擁有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的新型產業的競爭。隨著新型產業的崛起,依然占據主導地位的傳統產業在與充滿生命活力的新型產業競爭中,既處于被動和弱者地位,又將扮演阻礙新型產業發展的“攔路虎”角色。
二、破解河南工業傳統產業生態危機
(一)順應新技術新產業革命浪潮,推進“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轉型
1.全力支持革命性先進技術自主創新和引進轉化。積極推動“河南制造”新產業技術革命進程。一是省政府應盡快制定全省自主創新和引進轉化新技術開發新產品的指導性文件,如《關于大力支持革命性先進技術自主創新和引進轉化的意見》,明確支持的先進技術項目和獎勵扶持政策。二是要確定“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升級應該擁有的革命性先進技術及產品。有關部門要盡早組織技術和產業專家展開研究,緊密跟蹤前沿新技術動向,研究、篩選、制定“河南創造”先進技術及產品目錄和圖譜,可作為上述文件的部分內容和附件。
2.大力支持革命性先進技術主導的新型產業加快發展壯大。積極推動“河南制造”產業體系的革命性變革。一是省政府應盡快制定指導全省加快發展先進技術主導的新型產業的文件。如《構建河南制造新型產業體系的指導意見》或《河南制造2030》,明確新型產業體系框架和獎勵支持政策。二是要確定河南制造新型產業體系革命性變革的內容。有關部門要盡早組織產業和技術專家展開研究,緊密跟蹤國內外新型產業發展動向,大膽顛覆河南工業原有傳統工業化產業體系,著眼智慧化時代的需求和河南制造新產業發展戰略的需要,研究、選擇、制定河南制造新型產業體系的新產業分類框架和圖譜,可作為上述文件的主要內容和附件。
3.大力支持建設革命性先進技術自主創新和引進轉化新型科研平臺建設。積極推動“河南制造”技術研發平臺開放創新建設。一是省政府應盡快制定指導全省加快先進技術新型科研平臺的文件。如《大力支持建設革命性先進技術自主創新和引進轉化新型科研平臺的意見》,明確新型科研平臺的內涵和獎勵支持政策。二是要確定“河南制造”先進技術自主創新和引進轉化新型科研平臺建設方案。有關部門要盡早組織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專家展開研究,按照新產業革命的要求,規劃設計創新自建、引進先進技術自主創新和引進轉化新型科研平臺的建設方案。建設方案制定應以開放創新建設為指導,創新設計多種新型科研平臺,例如,可為引進的重大革命性先進技術和發明人或專利擁有者創建專門研究院(所),并在資金等資源要素和優惠政策上給予重點支持。
(二)以新技術新產業培育河南工業的新型企業和新型產業
1.全力培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新型企業。重點培育三類創新型企業:一是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即以先進技術產品創新研發及制造主導的企業,優化產業體系技術生態;二是培育模式創新型企業,即以先進的商業模式創新主導的企業;三是培育業態創新型企業,即以先進的創新型業態生存發展的企業。切實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意見》,重點扶持上述三類創新型小微企業。
2.全力發展信息化智能化互聯網化主導和新型企業集聚的新型產業。要以信息化智能化互聯網化深度融合主導新型產業發展,著力推進智慧化產業園區建設,打造高技術企業智能化智慧化集聚平臺,要以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新型企業集聚發展壯大新型產業,著力培育智能化智慧化新型企業,構建新型產業的智能化智慧化產業生態圈。
(三)以“智能化+”推進傳統產業和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1.高層推進傳統產業和傳統企業新型化戰略。省政府應盡快制定大力推進傳統產業和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性文件,如《傳統產業和傳統企業新型化戰略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以“互聯網+” “智能化+”全面改造傳統產業和傳統企業,制定應該轉型升級的傳統產業清單和重點傳統企業目錄,明確支持新型化改造升級項目和獎勵扶持政策,同時也明確對不能轉型升級的傳統產業及企業的淘汰政策。
2.全面轉軌改性傳統企業和傳統產業。傳統企業全面轉軌改性就是要脫胎換骨甚至要換心換腦,就是要把傳統企業通過革命性先進技術徹底顛覆原有企業形態,使其從傳統工業化發展軌道徹底轉換到智慧化發展軌道,使其產業屬性從傳統產業性質徹底改性為新型產業性質。例如,傳統的鋼鐵產業、汽車產業、服裝產業正在受到革命性先進技術“創造性破壞”的強烈沖擊,應該通過將其轉軌改性為新型材料產業之一。
3.加快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和傳統企業。傳統企業改造升級的三個重點路徑和目標:數字化、互聯網化、智能化。這是對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互聯網化、智能化的嫁接式改造升級,改造升級的成功標準就是傳統企業實現了數字化、互聯網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應對傳統產業和傳統企業實施“互聯網+”產業新型化戰略,培育新型產業生態群落,構建“互聯網+”新型產業體系生態架構。推進產業生態互聯網化系統工程,“互聯網+”是傳統產業生態優化的核心,以此構建“互聯網+”產業生態鏈:需求、制造、營銷、O2O、消費、供應、數據、社交等,逐步形成“互聯網+”的產業生態架構,由產業生態單元(企業)、產業生態鏈、產業生態圈、產業生態系統組成,有機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互聯網產業經濟形態。
4.堅決淘汰轉移正在被新產業技術革命嚴重顛覆的傳統產業和傳統企業。對于落后產品技術、落后產能嚴重過剩、正在被新產業技術革命嚴重顛覆的傳統產業,應該堅決實施淘汰轉移戰略措施。一是戰略性精減,“騰籠換鳥”,徹底淘汰落后過剩產能。二是戰略性轉移,優勢傳統產業過剩產能“轉出去”,主要是向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轉移,實現國際產能合作。
三、創新構建河南工業新型產業體系
作為傳統工業大省,河南正在努力而艱難地從工業化中期向工業化后期發展,并積極向新型工業化轉型升級,“河南制造”已經到了傳統產業發展軌道與新型產業發展軌道交匯的岔道口。筆者認為,全面轉型新型產業并向智慧化時代轉軌前進是“河南制造”的唯一正確選擇,河南工業需要的不是“河南制造”工業化時代傳統產業體系的升級版,而是智慧化時代“河南制造”新型產業體系的創新版。雖然全面轉軌要比局部改進更具操作難度,付出的代價也可能大得多,但是“河南制造”全面轉軌的前方將是智慧化時代的廣闊天地。繼續沿著傳統工業化軌道駛向終點,傳統產業將注定被淘汰而不能進入智慧化時代。
(一)總體思路
順應新技術革命和新產業革命發展趨勢,以《中國制造2025》和《中國制造2025河南行動綱要》為指向,加快河南工業信息化智能化進程,推動革命性先進技術自主創新和引進轉化,徹底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和傳統企業,大力培育新型產業和新型企業,優化培育“河南制造”新產業生態,全面實施河南工業產業體系新型化戰略。推動河南工業由生產加工型傳統制造向創新創造型先進制造轉變、由注重速度和規模向注重效益和質量轉變、由資本力競爭向智慧力競爭轉變,實現傳統產業大省向新型產業強省的新跨越。
(二)基本原則
創新構建“河南制造”新型產業體系要順應新產業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符合智慧化時代的產業要求,秉承未來導向、智慧引領,創新構想、科學布局,因勢利導、破舊立新,脫胎換骨、轉軌升級的基本原則,跳出河南工業傳統的產業發展思路,不僅要根據現有條件謀劃當前適合發展的產業,更要從戰略層面出發,站在新產業技術革命的高度,用發展的眼光來規劃河南工業未來發展所需的產業,進而全面構建符合智慧化時代要求的“河南制造”新型產業體系。
(三)總體架構
一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主要包括新一代網絡通信技術、大數據、云計算、芯片研發與制造、系統研發與軟件集成、人工智能、空間信息技術、物聯網、智能終端及信息通信設備9個領域。二是智能與智慧裝備產業,主要包括智能制造裝備、智能成套裝備、智能電氣裝備、新型動力裝備、智能農機及工程機械裝備、智能機器人6個領域。三是新交通運載工具產業,包括新能源汽車、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及零部件、高鐵動車組及零部件、航空運載工具、航天運載工具、水運工具6個領域。四是新能源產業,主要包括氫能源技術研發、太陽能技術研發、風能技術研發及新型儲能電池技術研發4個領域。五是新材料產業,主要包括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前沿新材料6個領域。六是生命科學與醫藥產業,主要包括生物工程、生物醫藥、智能醫療3個領域。七是智能化食品產業,主要包括食品飲料加工制造過程智能化、食品飲料加工制造產品信息化、食品飲料儲運配送智能化3個領域。八是智能化輕紡產業,主要包括智能化紡織、新型面料、服飾智能化加工、智能化特種服飾生產研發4個領域。九是新型制造服務業,主要包括智能制造載體、制造業智能倉儲物流配送、制造業工業品電子商務、制造業先進技術研發運營機構、互聯網制造平臺5個領域。
四、建議
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是解決河南工業的產業老化危機、推進“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轉型、讓河南工業在智慧時代實現轉軌超車的必然選擇。要全面推進河南工業經濟產業機構優化升級,構建新型產業體系,提高區域經濟發展質量,應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深入對接新技術新產業革命帶來的新興技術,提高創新能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技術全面升級換代。二是打破對傳統發展模式的路徑依賴,立足現實問題,把握發展潮流,確立適應新產業時代的發展戰略,尋求符合自身現狀的全新發展模式。三是以市場為導向,摒棄收益率低競爭力弱的舊有主導產品體系,重新確立能夠滿足市場需求、適應市場變化的全新主導產品體系。四是淘汰落后企業,培育和引進活力十足和前景廣闊的新型產業企業,調整優化產業鏈結構,保證產業鏈有序的發展狀態。五是構建以新型產業為主導的區域產業,合理配置區域內企業,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實現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鄭州信大先進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