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璐
【摘要】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普及為人們獲取知識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就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前翻轉課堂的應用已經步入深水區,因此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翻轉式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分析了高校翻轉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理念,并提出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層面來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以此與高校的課程設置和培養人才的目標更好地契合。
【關鍵詞】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高效課堂推動了翻轉課堂在我國的發展,這種授課模式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先教后學”的教育理念,引發了教師教學角色、教學管理、課程模式一系列的轉變。“互聯網+教育”的快速發展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提供了充足的資源保障,與此同時,建立一套符合此種教學模式新要求和新方法的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式,有利于推動翻轉課堂教學評價制度走向合理化、標準化和制度化。
一、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理念
(一)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翻轉課堂的關鍵點就是要做好角色轉換,教師將學習任務布置給學生,學生可以在課上通過看視頻講座、聽音頻講解、電子閱讀等多種形式完成自主學習,學生還能在網上與其他學習者隨時進行互動并查閱所需的學習資料,同時,教師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這一階段被稱為信息傳遞,主要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來實現第二階段的內化吸收。第二個階段是通過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的互動來完成的,這個階段要求教師具備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正確把握教育發展的規律,將關注點放在課堂的每個學生身上,教師要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在課堂上創造更多與學生交流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方案,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吸收。
(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知行合一”教學模式
教育是國家發展建設之基,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是推動我國教育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養優秀人才的關鍵所在。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大部分學校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實踐學習要解決長期以來以課堂教學模式為主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脫節的現象,實現由單一的教學模式向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的轉變,促進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環節設置
(一)課前評價
課前評價一般發生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之前,課前的評價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來進行研究。就學生來說,學生在課前根據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利用互聯網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料,促進自身的自主探究學習。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要保證學習資料的多樣性,利用網絡搜索資料、自主購買文本資料、登錄學習網站觀看學習視頻等,這樣能夠加深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對老師來說,要在翻轉課堂模式下走出教學“主導角色”的設定環節,主動將課堂交給學生,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
(二)課中評價
對學生來說,課中模塊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吸收的重要模塊,有的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強,而有的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較弱,所以課中的學習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學課堂,教師針對學生的疑惑和不解進行一對一的教學指導。課中模塊對教師的評價主要體現在:教師要時刻做足充分的準備,引導學生敢于并善于提出不同的想法,教師要及時對不同的學習理論做出積極的回應,從而使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課后評價
在翻轉課堂的課后教學模式的評價中可以將課題報告和課后練習作為基本的評價指標,課堂練習完成之后,學生可以及時將本節課堂知識的了解掌握程度、對學習的反思、今后學習過程中需要改進的地方以課題報告、課堂演講匯報的形式與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分享,最后通過自我點評的方式給予全面清晰的評價,對表現較好的地方進行自我肯定、表現欠缺的地方予以改正,以此不斷完善自身、增強自信、培養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要具備自主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后訓練等教學任務的能力,同時教師為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要體現差異性和層次性。
參考文獻:
[1]李馨.翻轉課堂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研——借鑒CDIO教學模式評價標準[J].電化教育研究,2015(3):96-100.
[2]謝永鵬,楊英歌.職業院校翻轉課堂
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8):53-56.
【本文系三江學院校級教學建設與改革項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廣告策劃課程群中的實踐與效果研究”(J1807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三江學院文化產業與旅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