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毛 王湘江

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慶祝大會后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游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大開大合、革故鼎新、蹄疾步穩。實現了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的整體性、革命性重塑,有效解決了制約人民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
如今,已實現了政治生態重塑、組織形態重塑、力量體系重塑、作風形象重塑的人民軍隊,重整行裝再出發,正圍繞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加強練兵備戰,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狠抓全面從嚴治軍,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軍隊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啟了強軍事業的新征程。昭示了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壯觀前景。
第一,開展領導指揮體制改革、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建立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推動人民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
其一,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強大腦”,重在破解體制性障礙,大幅提高作戰指揮效率。
黨的十八大以來,依據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總原則,將原有的解放軍四總部改為十五個職能部門,將原有的七大軍區調整為五大戰區,由戰區負責所轄戰略區域和方向上的戰略戰役籌劃和作戰指揮,將管理、訓練等大量日常工作交由各軍種負責。有效避免了以往軍區既抓作戰又抓管理的狀況。
其二,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壯筋骨”,重在解決結構性矛盾,打造一支能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的現代化軍隊。
改革開放以來到黨的十八大之前,人民軍隊先后完成五次精簡整編。使軍隊總規模降至230萬。2015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拉開了本次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大幕。
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決不是簡單地降級別、減人數。通過實行軍旅營體制,加速部隊精干化、一體化、小型化、模塊化、多能化建設,根據任務需要進行模塊化組合、快速投入,使作戰和指揮系統更趨扁平化,大大提高了聯合作戰的效能和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
第二,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逐步提升。
國慶閱兵是我國集中展示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的重要窗口。1984年、1999年、2009年三次國慶閱兵,人民軍隊主戰裝備從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一代以上。到差距大幅縮小,再到第三代主戰裝備悉數亮相,展示了初具現代化規模的軍隊形象。
2015年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時,人民軍隊各兵種的武器裝備有了新飛躍,空警-500、新型防空導彈、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一大批新型武器裝備展示在世人面前。
2017年在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時,殲-20、殲-16、殲-10C新型戰機,東風-16改、東風-31AG彈道導彈,紅旗-9B、紅旗一22防空導彈等大國利器登臺亮相。大量新型主戰裝備和保障裝備列裝,使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發生了質的飛躍,縮小了與軍事強國的代差,有的裝備還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2019年的國慶大閱兵,東風-41、長劍-100、東風-17、無偵-8在內的一系列先進武器首次公開亮相,向外界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發展的最新成果。
第三,戰略威懾能力顯著增強,核心作戰能力向遠程作戰、機動作戰、精確作戰轉變,遂行多樣化任務向專業化轉變。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核常兼備的力量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各種型號的常規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正成為人民軍隊未來作戰的首選力量和遠程作戰、精確作戰的基本力量。人民軍隊戰略預警、導航定位、防空反導能力也大大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領導和指引人民軍隊全面重塑、浴火重生,向著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闊步邁進。
一是堅持政治建軍,筑牢軍隊建設的根基。
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聽黨指揮是靈魂,決定軍隊建設的政治方向。政治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政治優勢,是人民軍隊同其他軍隊的最大區別,也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軍隊一直堅持的根本。
貫徹落實軍委主席負責制。1982年憲法確立了軍委主席負責制。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對鞏固和完善軍委主席負責制作出重要論述。黨的十九大黨章修正案明確中央軍事委員會實行主席負責制。軍委主席負責制貫徹得好,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就有根本保證,黨和軍隊事業就會興旺發達。
開展軍隊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針對一段時間以來軍隊特別是領導干部在理想信念、黨性原則、革命精神、組織紀律、思想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習近平主席果斷作出在全軍開展正風肅紀的重大決策,整頓思想、用人、組織和紀律,懲處郭伯雄、徐才厚等一批貪腐分子,軍隊作風逐步好轉。
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

長劍-100巡航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二是堅持創新驅動,大力提升國防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不斷改革創新,特別是習近平強軍思想為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擘畫了建設藍圖。
發展中國特色軍民融合戰略,引領國防科技裝備快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黨堅持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發展之路,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良性互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促進了國防實力大幅提升。
三是全面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
借新軍事革命東風,從先進技術和武器裝備人手,多項技術裝備實現跨代發展,使我國在武器裝備總體上迅速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一些尖端技術裝備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并呈現出向數字化、精確化、隱形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人民軍隊作戰方式正從合同作戰向聯合作戰、線式作戰向非線式作戰、接觸作戰向非接觸作戰、粗放作戰向精確作戰、火力打擊向信火突擊、平臺對抗向體系對抗、傳統領域向太空和網絡等新領域演變。
作戰指揮由軍委聯合參謀部和戰區負責,既有利于提高聯合作戰指揮水平,也有助于陸、海、空、火箭等軍種建設的平衡發展。2015年底,根據未來戰場向網絡、空間拓展的趨勢,人民軍隊還組建了戰略支援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