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
【摘 要】 “你知道嗎?”是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新開設的內容,這個板塊系統而有序地滲透了一些數學基本思想方法,它的出現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數學知識,開闊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更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喜歡數學、研究數學。筆者認為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利用相關知識,提升學生數學素養,進一步開展高效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 教材;課堂;“你知道嗎”
《中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中每一位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為實現全面的數學文化素質教育,蘇教版專門開辟了“你知道嗎”板塊,旨在通過此板塊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史,向學生傳遞數學知識,傳播數學文化,提高數學核心素養。這就要求教師能充分挖掘教學資源,選擇合理教學方法,靈活處理該板塊與教材間的關系,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一、合理挖掘整合資源
依托教學資源,合理挖掘教材,是任何學科教學的必經之路。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善于追本溯源,利用教材激發學生求知欲和探究欲,促進學生主動建構有意義的數學知識,整合系統學科知識。“你知道嗎”板塊的出現,深化了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能利用好某一知識點的相關背景與數學課堂有機融合,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比如,筆者在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能夠用心深挖“你知道嗎”板塊,凸顯數學價值。認真研究三年級下冊第14頁有關我國明朝的《算法統綜》,文中記載了“鋪地錦”的乘法計算,用畫方格進行乘法運算,并將國外畫線法的三種不同方法有機融合呈現給學生,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與其他國家過去使用的計算方法,再與今天的豎式計算進行比較。教師通過積極整合教材資源,使學生在兩位數乘兩位數方面獲得新的認識和發展,使得學生明確,無論何種方法,它們背后的算理都是相通的——滿十進一(圖中分別是用三種不同方法計算12×23=276)。從時間發展順序來看,這樣的計算演變實際上是一個化繁為簡的演變過程。上述設計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計算算理,而且開闊了學生的數學視野,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探究數學的興趣。
二、把握課堂教學價值
數學文化價值體現在科學教育價值、應用教育價值、人文教育價值、美學教育價值。 如何讓“你知道嗎”板塊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其效能,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在教學《認識多位數》中的十進制計數法時(四年級下冊內容),充分發揮“你知道嗎”介紹“二進制計數法”的相關知識,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上網查閱資料和有關書籍或尋求家長幫助,了解“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等內容以及它們與十進制之間的轉化方法,特意增設了一節“數學小講堂”,由學生作為主講人。這個活動激發了學生巨大的興趣,紛紛報名,在家長、老師、同學的協助下投入研究,并在數學課堂上由學生自我展示授課過程。通過進一步的拓展延伸,學生了解了有關數學知識與信息,拓寬了數學視野,深刻體驗了“小先生”的感覺,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意識,更是踐行了“學講計劃”模式。相信這樣的數學課堂是學生所期待的,我們要教有價值的數學,并不能被“唯分數”“唯成績”“唯升學”所牽制,而影響我們去挖掘數學學科教學真正的內在深層價值。
三、呈現方式靈活多樣
對于“你知道嗎”內容,還應注重呈現方式的靈活性與多樣性。因為相當一部分內容是作為常識了解,尤其是有關數學史料,可組織學生開展數學專題閱讀和主題交流活動,注重其趣味性與實用性。“你知道嗎”板塊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也可以讓學生嘗試動手實踐。通過開展數學游戲、數學繪本、數學故事或開展大型數學文化節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啟發學生動腦思考,獲得獨特數學思維。此外,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班級數學閱讀交流會,進一步具體細化,低年級通過講數學故事、設計數學小報、寫數學日記等活動形式,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豐富數學知識積累。高年級在此基礎上設計更高層次的數學研究、數學論壇、數學沙龍等活動,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興趣和欲望,將“你知道嗎”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凸顯其實用價值。
四、充分彰顯德育功能
當前,小學數學教材中有關思想教育的內容與要求比較少見,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深度挖掘教材,找到有關德育的潛在因素。蘇教版“你知道嗎”板塊中有多處涉及我國古代數學所取得的成就,比如,數學家劉徽、祖沖之、朱世杰、李冶、陳景潤等,其中有關劉徽的相關成果介紹就出現了3次。從數學著作來看,有《九章算術》《算法統綜》《孫子算經》,還有古代的七巧板益智游戲、算盤、九九歌,這些都體現了中國數學文化源遠流長。同時,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數學發展史和所取得的成就,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而且突出了愛國主義教育,更是在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外數學家哥德巴赫、韋達、歐拉等呈現以及其他國家數學成就多元化的涉及,使得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欣賞不同文化中的數學成就,深刻領略數學思想的熏陶。
此外,軸對稱圖形、圓、黃金比板塊,幫助學生直觀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之美,大自然中的對稱之美、人類建筑之美等等都離不開數學。由此看來,數學教學中也可挖掘出美學教育,提升學生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綜上所述,對于“你知道嗎”的思考與實踐,還需要我們繼續進行深入持久的探索與嘗試。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你知道嗎”,讓它成為學生樂于知道、爭著知道、都能知道的一個亮點,這樣的數學教學才更有深意。只有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你知道嗎”板塊,積極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充分熏染陶冶,才能真正彰顯出其內在的文化價值,才能使其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催化劑、正能量。
【參考文獻】
[1]鄭玉梅.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你知道嗎”的修訂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6(13):44.
[2]朱興偉.挖掘教學資源 凸顯教學價值[J].吉林教育,2013(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