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風,趙麗雪
(東北電力大學藝術學院,吉林 132012)
本文以契科夫《裝在套子里的人》的為靈感來源進行設計,如圖一所示。《裝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別里科夫是一個思想禁錮,小心翼翼又比較呆板、膽小怕事的人,他長期活在沙皇統治的陰影下,害怕打破常規,一生顫顫巍巍,生怕出什么亂子。這其中的原因我們不在過多追究,僅從題目本身出發,一個長期活在套子的人,他缺乏了作為一個人所擁有的自由性,套子里的他內心到底是什么樣的我們誰也沒有辦法得知,人都有兩面性,或許有一天長期活在虛假的世界中我們連內心最想要的東西是什么也不知道了。以此為據,將服裝正面設計為寬松的H型,背后是人體的曲線,前面意為掩蓋,后面表達真實,肩膀兩側裝有拉鏈,其實想要沖破束縛很簡單,只要把拉鏈拉開即可,選擇封閉或者開放全由自己決定,白色網格指的是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但當你到了世上之后就會被各種蹂躪,以網格的形狀將其串聯表達出來,旨在說明我們每個人的經歷。用刻有麻繩紋路的皮革將心臟覆蓋住,意為心被禁錮。

圖一
那么在設計中,如果我們也是那個裝在套子里的人會是怎么樣的?簡直不敢相信。
自由是我們的必需品,然何謂自由?孟德斯雞說,“沒有一個詞比自由有更多的涵義,并在人們意識中留下更多不同的印象了。”自由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既是顯露的又是隱晦的,既是有限的也是無限的……甚至,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自由。雖然我們都確認自己知道且能夠體驗自由,但這種“自由”卻又是個體的、多樣化的和差異的自由,它是一種可見與不可見的交織體。
自由在中國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即自己做主。在歐洲文字里,“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從外力制裁之下解放出來,才能自己作主。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的設計水準,只有一把尺子——設計的自由。創作出來任何的事物,創作者都必須要有身心的自由。設計自由并不取決于制造一個社會水平的高低,本質上是一個社會文化的問題。只有鼓勵個性發展,褒揚離經叛道精神的社會氛圍中,設計自由的空氣才會濃厚起來。縱觀國內設計師們,經常可以聽到他們的抱怨:限制太多,設計不自由,無法充分釋放創造力拿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要不然就是老板讓你去抄襲別人的設計,什么火就做什么,在這種環境下所出來的作品,千篇一律,舉個例子就是可能會出現幾乎一模一樣的服裝款式,市場上的衣服大都相似,然后這并不是流行規律所導致的,而是市場為了追求效益盲目的模仿,這不是設計師的原因,背后的整體原因還是因為落后的制造技術、粗糙的生產工藝、非理性的設計要求、模糊的定位市場、苛刻的成本控制指標等“硬”因素的制約,再加上企業開發目標普遍短期化,以致我們整個工業設計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大量的所謂“新設計”僅僅是產品外形的變異,或純粹是為避免專利沖突而玩的式樣游戲,談不上改良和創新。
衣食住行,衣服排在了首位,這也就說明我們必須要重視服裝問題,服裝現在已經不單單是遮蔽身體等原始概念了,服裝現在可以體現著一個人的身份地位、代表一個人的文化內涵、審美要求及自我表達的一個載體。服裝市場仍是參差不齊,劣幣驅逐良幣,使得那些制作精良,又有設計感的衣服被工廠大批量所生產的款式均一的服裝所代替,作為一個學了幾年服裝人,實在是不想看到每年有很多淘寶爆款,但是這之間有其原因,也能夠拉動經濟增長,但我僅僅是從設計而言,考慮到爆款帶給大眾的體驗,因為一個爆款并不代表一件好的設計,它可能僅是因為明星效應。隨著近幾年,人們對自身定位的把握,小眾品牌的崛起與其密切相關,不與市場上廣而紛雜又相類似的服裝相同,同時展現著自己的設計理念,服裝能夠完美的表達出自己的態度和性格,設計師也不是為了去迎合誰而設計的,只是通過自己的設計去與那些同自己有感應的人相呼應,除此之外,淘寶原創店也做的風聲水起,設計師既表達了自己的理念,又做成了高質量的服裝。
在主體積極主動性運作中,人會深刻感受到一種自由感。也就是說,自由一般和主動性關聯,而傳統觀點也認為自由與人的能動性緊密相連。人們甚至認為,只有主觀能動性才能引發主體自由。然而這種看法過于狹隘,因為受動性同樣可以帶來自由:“在現實的不自由中,人仍然能夠進行自我感性的調節去實現一種超越性的自由,這種超越性的自由正是借助于人在現實實踐中的感性受動性才達成的。”我們在面對客體(或對象)時,并不一定能夠迅速掌控它,往往要經歷一番斗爭才能實現目標。不過這種現象依然屬于主體的主動性范疇,而“自由”在這里也體現得十分自然。但我們還會遇到另外一種現象:受限于自身的能力,受限于未知之物的神秘性,我們往往會陷入一種被動性。在生存之中,這種被動性會經常出現,它與主動性一起構成我們的生存能力。
所以我們所期待的設計并不是對自由的放任,更不是設計師個人風格的隨意發揮。對那些喜歡張揚個性的設計師來說,設計師的自由也許就變成了濫用自由,回想一下我們今天的設計領域,那些發揮自由個性的劣質設計產品成為了我們衣柜中角落里的抹布。尤其是外人觀看時裝周秀場的時候,總會有一些無厘頭的服裝,讓人去懷疑初衷,不難說有些服裝設計純是為了設計而設計,個人認為,沒有個人意愿表達和遵循人道主義的服裝都應該被抹殺掉,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說不是設計自由嗎,這樣打壓別人的設計還有什么自由可談?所有的自由都是有一個參照點在里面的,都需要有一定的度在里面。設計發展到今天,經歷了無數次風格流派的洗禮與換血。作為新設計的設計人員,作為中國設計界的新生代,我們有必要去回顧和研究歷史,這不是為了過去,而是為了現在和未來,它有助于我們從歷史的角度去審視和借鑒前人的經驗,好的作品都是應運而生,與時代背景有著很大的關聯,如二戰后NEWLOOK的興起。
古往今來,對自由的爭議性就很大,人們常常說沒有絕對的自由,但這并不是消極的人生態度,并不是告訴我們不應該去追求。自由也是一個哲學名詞,人認識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并有計劃地把它運用到時間中去。即指對必然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設計自由一詞是由80后廣告人DS提出的,原意為Designfreedom,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三杰的成名作,無不以靈感多變的思維、驚訝而又合理的創意、使人心靈觸動的智慧讓作品乃至設計人永垂青史,在當代科學不斷進步,藝術表達手段多樣化的前提下,作為服裝設計師亦或者從事相關建筑、藝術、平面、展覽、工業等設計行業的人,更應該將設計自由發揮到極致,將設計的自由把設計師渴望的東西與制造商、工業設計師和機械工程師等所有與新產品開發有關人士聯系起來形成共享的創作氛圍,制造商要有意識地拋棄頭腦中固有的產品禁忌,先讓自己自由,再讓設計師放開了去思考最基本的設計概念問題,以變化了的眼光重新審視以為被認為是正確的產品樣式。工程師不再把“最容易加工”和“最容易造”作為取舍設計方案的唯一標準,嘗試著去攻克一下技術難題。設計師也不要天馬行空的設計與大眾相背離的服裝,一些高端秀場及其具有概念性的服裝對于普通大眾來說穿出去實在是有點太辣眼睛了,努力去在結構版型上下下功夫、使服裝在具有普遍性的基礎上同時更能有設計點,這樣的話國民穿衣水平也能有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