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功平 胡興年 張取仁


摘要 ? ?為探索減氮條件下密度對水稻望兩優361產量的影響,特于2018年進行了不同密度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懷寧縣單季稻在常規用量減少10%(施用純N 202.5 kg/hm2、P2O5 81 kg/hm2、K2O 162 kg/hm2)的基礎上,22.5萬穴/hm2為最佳移栽密度。
關鍵詞 ? ?水稻;密度;望兩優361;產量
中圖分類號 ? ?S51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0-0003-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ensity on the yield of Wangliangyou 361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itrogen reduction,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densities was conducted in 2018.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transplanting density of single cropping rice in Huaining County was 225 000 holes/hm2 on the basis of 10% reduction in conventional application(N 202.5 kg/hm2,P2O5 81 kg/hm2 and K2O 162 kg/hm2).
Key words ? ?rice;density;Wangliangyou 361;yield
雜交水稻占我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以上,其中長江中下游一季稻區是我國水稻主產區,以雜交中秈稻為主。近年來,由于氮肥過量施用、田間群體過大等因素造成雜交稻病蟲害明顯加重,倒伏風險顯著增加,同時米質有所降低,不利于雜交稻穩產增產[1]。因此,研究雜交稻合理的密度與施肥之間的互作關系,對指導雜交稻生產具有重要意義。為了研究減氮條件下密度與肥料的互作關系,通過小區試驗,得出合理的施肥量、密度,以期為雜交稻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依據。2018年在懷寧縣種植業管理局安排下,筆者在懷寧縣馬廟鎮育兒村建立試驗點,以望兩優361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栽插密度對水稻產量的影響效應,以確定不同密度對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從而為雜交水稻移栽提供科學依據。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懷寧縣馬廟鎮育兒大畈某種植大戶單季水稻田中進行。試驗田土壤為黏性土,肥力中等,含有機質35.2 g/kg、全氮2.09 g/kg、速效鉀129 g/kg、有效磷9.2 g/kg,排灌便利,旱澇保收。
1.2 ? ?供試材料
供試作物:水稻,品種為望兩優361,由湖南希望種業提供。供試肥料:復合肥(17-17-17),由沃夫特復合肥有限公司生產;尿素(含純N 46%),由中鹽紅四方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過磷酸鈣(含P2O5 12%),由銅陵市銅化集團生產;氯化鉀(含K2O 60%),由加拿大生產。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4個處理,具體如表1所示。3次重復,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20 m2。小區間做埂覆膜,防止串水串肥。
1.4 ? ?試驗管理
試驗于5月10日播種,濕潤育秧,6月2日移栽,栽插行距均為25.0 cm,育秧管理及大田水分管理和病蟲草害管理按照常規高產栽培模式進行。
1.5 ? ?調查統計
生育期、分蘗動態(包括有效穗數)等生育進程,每間隔5 d調查1次;株高、分蘗數、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等按照常規考種方法進行,采用DPS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4-5]。
2 ? ?結果與分析
2.1 ? ?不同處理生育進程比較
從表2可知,不同處理全生育期無差異,全生育期均為140 d。各處理間的生育進程(返青期、分蘗期、拔節期、抽穗期)基本沒有差異。隨著栽插密度的增加,分蘗期至拔節期天數有降低趨勢,而拔節期至抽穗期以及抽穗期至成熟期天數有增加趨勢,但全生育期沒有差異。
2.2 ? ?不同處理的分蘗消長動態比較
從圖1可知,不同處理的莖蘗數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規律,處理1由于栽插密度較低,高峰苗略低于其他處理;處理3由于栽插密度較大,最終有效穗略高于其他處理。
2.3 ? ?產量及構成因素比較
從表3可知,4個處理產量差異不大,但是處理1、2、3在肥料用量降低10%的前提下產量不降低,說明通過適當的栽插密度調控和肥料減量施用的配合,可以達到減肥穩產的效果。從產量構成來看,無論是低栽插密度還是高栽插密度,對結實率和千粒重影響不大,對有效穗數和穗粒數有一定影響,但是對穎花量沒有顯著影響;說明減肥條件下,調節栽插密度可以通過調控總庫容量來影響產量形成,從而獲得穩產甚至略增產。
3 ? ?結論與討論
水稻高產栽培的關鍵在于提高群體的總穎花量,同時保證結實率和千粒重穩定在較高的水平。本試驗中,千粒重與結實率相對穩定,二者受株行距的變化影響規律不明顯。不同處理有效穗數均達到225萬穗/hm2以上,穗粒數基本在250粒以上,總穎花量在6.3億朵/hm2以上,最終產量也都在12 t/hm2以上。因此,栽插密度大和小都能夠達到較高的產量水平,說明維持較高的庫容量(穎花量)對于雜交水稻的增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肥料用量來看,與對照相比,降低肥料用量10%、栽插密度在22.5萬穴/hm2左右可以維持較高的產量,可作為生產中推薦的施肥量和栽插密度[6-8]。
4 ? ?參考文獻
[1] 諶鈞,周俊,莫凈雅,等.高產優質雜交稻新組合望兩優5511的選育與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1):27-28.
[2] 王艾平,劉潔,劉文玲,等.一季晚稻新組合望兩優華占[J].雜交水稻,2018,33(3):82-83.
[3] 陳海飛,馮洋,蔡紅梅,等.氮肥與移栽密度互作對低產田水稻群體結構及產量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4,20(6):1319-1328.
[4] 鄧中華,明日,李小坤,等.不同密度和氮肥用量對水稻產量、構成因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土壤,2015,47(1):20-25.
[5] 許俊偉,孟天瑤,荊培培,等.機插密度對不同類型水稻抗倒伏能力及產量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5,41(11):1767-1776.
[6] 李靜.生態條件和栽培密度對水稻群體特征、產量和品質的影響[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3.
[7] 張江林,侯文峰,魯劍巍,等.不同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對水稻產量及灌漿特性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7,19(2):75-85.
[8] 周江明,趙琳,董越勇,等.氮肥和栽植密度對水稻產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0,16(2):27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