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云哲 王亮 柳洪良

摘要 ? ?開展水稻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試驗,研究其對秸稈干物質失重率和水稻經濟性狀的影響。結果表明,水稻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配合施用液體秸稈發酵劑,秸稈干物質失重率為79%,比未噴施液體秸稈發酵劑的對照高18%;水稻產量較常規栽培對照顯著增產。
關鍵詞 ? ?水稻;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干物質失重率;經濟性狀;吉林延邊
中圖分類號 ? ?S51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0-0019-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水稻是延邊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年產秸稈數量巨大。水稻秸稈中富含纖維素、木質素以及氮、磷、鉀等多種營養元素,秸稈還田有利于土壤改良,培肥地力[1]。春、秋季大量水稻秸稈被焚燒,造成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及土壤生態系統的破壞[2-3]。如何做好水稻秸稈的就地轉化已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關于江淮地區水稻秸稈還田的研究相對較多,但是針對吉林省東部延邊地區水稻秸稈還田的研究較少。因此,本試驗研究了延邊地區水稻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對秸稈干物質失重率和水稻經濟性狀的影響,以期為實現秸稈資源循環利用提供技術參數。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概況
試驗在龍井市智新鎮進行,試驗地土壤為棕壤土。供試作物:水稻,品種為吉粳81。供試肥料:水稻摻混肥(18-13-15)。供試秸稈發酵劑:液體和固體CB發酵劑,有效活菌數 ≥5億/g,主要成分是芽孢桿菌、黑曲霉及其活性代謝產物,由上海創博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2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4個處理,分別為CK1:常規栽培,焚燒秸稈,旋耕5~10 cm;CK2:未噴灑秸稈腐解菌,半喂入收割機收割、高茬、碎草排放,春季深翻20~25 cm;處理1:噴灑液體秸稈發酵劑30 kg/hm2,半喂入收割機收割、高茬、碎草排放,春季深翻20~25 cm;處理2:用固體發酵劑30 kg/hm2兌水噴灑,半喂入收割機收割、高茬、碎草排放,春季深翻20~25 cm。3次重復,大區試驗,每個大區面積1 000 m2。
1.3 ? ?試驗過程
1.3.1 ? 整田。翻耕后泡田5 d,第一遍打漿,起到碎土、滅茬、起漿作用;第二遍整平田面,要求秸稈埋入地里,土碎地平。整田的目的是保證機插時田面有水層,泥漿沉淀,插秧機過后可壓出2 cm水層,以防水多風大漂苗或缺水沾秧。
1.3.2 ? ?育苗插秧。機械插秧,秧盤育苗,一般于4月15日播種,5月28日插秧,移栽時葉齡為4.0~4.5,部分帶有分蘗,插秧密度為30 cm×20 cm。
1.3.3 ? ?水肥管理。一是水分管理。5—6月分蘗期淺灌3.3 cm左右,7月孕穗期深灌10 cm左右,7月中下旬減數分蘗期深灌20 cm,出穗后淺灌3 cm左右,30 d后停止灌水,自然落干,9月10—15日排除田間積水。二是肥料管理。春季深翻之前施用水稻摻混肥300 kg/hm2作基肥,插秧后5 d施用尿素75 kg/hm2作返青分蘗肥,6月15—20日追施尿素50 kg/hm2,出穗前后施尿素25 kg/hm2 [4-5]。
1.3.4 ? ?病蟲草害防治。插秧緩苗后用丁草胺+吡嘧磺隆土壤封閉,防除雜草;5月末6月初噴施吡蟲啉防治潛葉蠅;6月中旬噴施吡蟲啉+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負泥蟲;7月初噴施苯達松+二甲四氯防治三楞草和慈姑;7月末出穗之前噴施稻瘟靈或富士一號防治稻瘟病。
1.4 ? ?指標測定
水稻秸稈還田之前,取樣0.5 m2,3次重復,收集秸稈;水稻秸稈還田1年后,挖土取樣,面積0.5 m2,深度25 cm,3次重復,樣品放在盆里充分泡水,用篩子過濾,去除土壤和雜質,收集秸稈,80 ℃條件下恒溫烘干,稱重3次,重量沒有變化時為秸稈干物質重量[6]。干物質失重率計算公式如下:
干物質失重率(%)=水稻秸稈還田1年后干物質/水稻秸稈還田之前干物質×100
2 ? ?結果與分析
2.1 ? ?不同處理水稻秸稈干物質失重率
水稻秸稈還田1年后取樣測定水稻秸稈干物質失重率,結果表明,CK2干物質失重率為61%,處理1干物質失重率為79%,處理2干物質失重率為68%,處理區高于CK2干物質失重率7~18個百分點,說明水稻秸稈全量還田配合使用秸稈發酵劑,有促進秸稈腐熟的作用。
2.2 ? ?不同處理對水稻經濟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從表1可知,CK1每穴穗數最少,處理1最高,達到每穴28.3穗;不同處理之間千粒重無顯著差異;結實率最高的為CK1,為88.4%;穗總粒數和穗實粒數最高的均為CK1,分別為82.8、73.2粒。產量最高的為處理1,為7 821 kg/hm2,其次為處理2,為7 703 kg/hm2,說明水稻秸稈還田及發酵劑的噴灑對水稻產量影響顯著。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水稻秸稈全量還田配合使用秸稈發酵劑,有促進秸稈腐熟的作用,產量也有顯著提高。該結果對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7]。
4 ? ?參考文獻
[1] 譚可菲,王麟,劉傳增,等.黑龍江西部地區水稻秸稈腐解特征研究[J].中國稻米,2018,24(4):96-98.
[2] 韓云哲,徐偉豪,柳洪良,等.延邊地區水稻秸稈全量還田對土壤養分變化及水稻產量的影響[J].現代農業科技,2019(5):12-13.
[3] 孫華,錢國明,徐冬大,等.水稻秸稈還田對水稻經濟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稻米,2010,16(1):47-48.
[4] 徐國偉,李帥,趙永芳,等.秸稈還田與施氮對水稻根系分泌物及氮素利用的影響研究[J].草業學報,2014,23(2):140-146.
[5] 袁玲,張宣,楊靜,等.不同栽培方式和秸稈還田對水稻產量和營養品質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3,39(2):350-359.
[6] 余為仆.秸稈還田條件下鹽脅迫對水稻產量與品質形成的影響[D].揚州:揚州大學,2014.
[7] 程式華.現代中國水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