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海
【摘 要】自然生態物在經歷了億萬年的洗禮后,其自然藝術形象各具情態,在心靈上給人們造成了震撼,同時又是人類設計靈感的不竭源泉。人類模仿大自然的一個表現就是仿生服裝的設計,以此為基礎源源不斷地進行創新,最終設計出的服裝完全符合人類生理和心理需求,其具體表現為服裝的色彩、面料、造型以及紋理。我們因為仿生設計的思維而更加貼近大自然,也和“回歸自然”的現代主題吻合。
【關鍵詞】服飾;仿生設計
中圖分類號:TS941.2?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1-0097-02
一、仿生設計的定義
仿生設計是建立在仿生學(Bionics)基礎上的,是仿生學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來的新興邊緣學科,廣泛運用在國防科技、工程技術和信息系統等領域,而且成績不俗,獲得科技界的高度關注。迥異于常規設計,仿生設計的研究對象取之自然,自然界聲、形、色甚至生理“功能”無一不是入眼之物,設計時對這些特點的原理進行有挑選性的使用,加之融入仿生學的科技成果,在設計中注入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渠道。 服裝仿生設計就是以仿生學為基礎的衍生物,它不僅僅單純模仿自然,更對自然生態蘊含的原理進行探究、提煉以及生活中的應用。
二、淵源長遠的仿生設計史
人類的一切科學技術全部取法自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發明創造。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浩繁,悠長的演化歷程使它們在生存與發展的爭斗中,逐漸掌握了和自然界變化相適的才能。這些獨特的生存技能,將人們吸引過去,推動他們豐厚的想象和惟妙的模仿。人類模仿生物,調動了人類全部的思維力、觀察力和設計力。
BC3000多年前,有巢氏開始從鳥類筑巢中獲得借鑒,搭建窩棚防御風雨野獸的侵襲。BC4000多年前,先輩們從飛蓬草隨風旋轉中得到啟示,于是輪子發明了出來,有輪子的車也就順勢而出,也即“見飛蓬轉而知為車”。公元1世紀,風箏被發明出來,并用于軍事。春秋戰國的魯國工匠魯班,先是研發了會飛的木鳥,接著又因帶鋸齒的草葉有了鋸子的創造。 西漢時期,飛鳥讓人產生新的夢想,他們把鳥的羽毛捆在一起做成翅膀飛下高臺,希望實現飛行夢。同樣,水中的動物——魚類,也成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模仿對象,并且取得的成效顯著。模仿魚類在水中的生活方式,古人們砍伐木頭、開鑿船型,得到了魚形狀的木質船,從魚的雙鰭中得到啟發,發明了雙槳與單櫓,從此人們能夠自由地進行水上運輸。現代,得益于鯊魚皮膚的研究,發明出水流摩擦力小、流速快的新式泳衣,幫助游泳運動員在游泳競賽中提高成績。很明顯,我國古代文明因為仿生設計的行為獲得了燦爛非凡的業績。
三、現代服飾的仿生藝術表達
(一)仿生設計的服飾造型
服飾造型中的仿生設計思維屬于創造性思維,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遠古時代,人類系在腰際、因身體動作而發生晃動的樹葉、茅草或羽毛的下垂物便是最初的服裝。此時的衣服的功能有兩個:一是驅蟲,一是狩獵時的隱蔽物。這便是仿生服飾造型的雛形。如今服飾中流蘇便源自遠古服裝中的下垂物。
現如今,趨于自然的時裝樣式更受人們青睞,這些設計大多源于自然界生物造型。1995 年楊劍青設計的“花生戀”主題使他摘得了“兄弟杯”的金獎,在服裝中,花生的外形和肌理纖毫畢現地展現了出來。設計師能夠從自然界的動植物中獲得設計靈感。被稱為“蝴蝶夫人”的森英惠是日本服裝設計師,獨愛蝴蝶,在多年的對蝴蝶翅膀孜孜不倦的研究中,其服裝設計充滿了蝴蝶的各色形態,她在成衣、禮服設計中大量使用蝴蝶的色彩和造型。法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 Christian Dior1953 年推出名為“NewLook”的衣裙,你可以從那上面獲得三種鮮花——玫瑰、郁金香和馬蹄蓮的想象,是仿生服裝中的范本。三宅一生,是服裝設計界的叛逆者,具有創新魔法師的美稱,他最為著名的是褶皺時裝,這其實是一條三色長裙,但是衣服會隨模特發出的自然肢體動作呈現出動態的褶皺。此類仿生造型設計例子比比皆是,西方中世紀的花瓣型喇叭袖、雞冠式的頭巾帽、花形的環狀領、東方的燈籠褲和羊腿袖,文藝復興時的X造型和S造型,呈現出鮮活的蝴蝶形和蜂腰狀,還有十八世紀男式燕尾服;中國傳統的水袖和馬蹄袖。自然界為人類的創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人類對自然的認識越多、服裝造型模仿形態也越加豐富。
(二)現代仿生的色彩
宇宙萬物色彩繽紛、充滿情感和生機。常規的審美形式中色彩是極為普通的和基礎的。色彩為服裝增添了美的靈魂。服裝訴諸于視覺語言,第一刺激就是服裝的色彩,因為它可以在對人們視覺器官進行快速刺激時獲得色的體驗,又能夠迅疾地支配人們的情感變化和體驗。仿生服飾把對自然和諧追求當作設計的宗旨,將天然單純予以設計設計語言重。創造的靈感因為色彩而不斷被激活,自然界中的美麗色彩成為了服裝色彩的借鑒。例如原始自然色:富含美的韻律的四季色、動物色、植物色和土石色等;富有紋理色彩的樹皮裂紋、巔巖石肌理、七彩鳥羽、爬行動物皮毛和貝殼斑痕等。這些都被設計師巧妙地融入服裝色彩,給喜歡自然美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誘惑,這就充分展示了設計者們對自然界內涵的感悟與與情感交流。
(三)現代仿生的圖案
人們孜孜不倦地追求著服裝設計的返璞歸真,更加關注人與自然的協調,動物毛皮、花草樹木、美麗蝴蝶和粗獷巖石的紋理、形狀、紋路、翅膀以及肌理,既創造了和諧之美,又提供了藝術創作的素材,設計師們在服裝上獲得抽象或具象圖案的素材,使用了多種手法:抽紗、扎染、刁繡和手繪,產生的美感也與之適應。各色花卉是眾多自然元素中設計師們的最愛,成為了設計師取之不竭的材料,設計師裝飾時往往喜歡采用形式各異的素材,尤其是牡丹、紫羅蘭、雛菊、梔子花和玫瑰,成為了服裝設計造型一道道亮麗和諧的自然風景線。2011春夏巴黎時裝周,“花 卉”裝飾成為演繹T臺的極為關鍵的裝飾角色,營造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舞臺境界。Chris- tian Lacroix 在具有少女風情的連身長裙里使用了這一元素,服裝的造型再現了大自然的魅力,具有極為豐富的色彩和肌理效果。除了花草,同樣成為設計師們寵兒的還有各種動物紋樣:斑馬紋、豹紋、蟒蛇紋、虎紋等,視覺刺激極為震撼,面料的細節之處是羽毛的點綴,時裝充滿了野性。
(四)服裝材料上的仿生設計
對服裝設計來講,服裝材料是關鍵,仿生的服裝材料需要依賴高科技。 這幾年,仿生科學成為了新型服裝材料創新的基礎,研發的范圍不斷增加,如仿自然纖維、化纖織物仿毛、仿生染色和仿麻絲毛皮等。仿生設計體現在服裝材料的兩個方面:一是織物面料的仿生。最為典型的的就是滌綸仿真絲綢是處理堿減量的方法,主要是將仿生學原理應用到了織物后整理中。堿減量的處理過程是:滌綸織物先進行氫氧化鈉溶液的處理,在重量減輕后整理仿真絲綢。在這過程中,滌綸纖維表面因為纖維分子酯鍵的水解形成了溶蝕,織物中的纖維及紗線之間發生變化,空隙變大,這就減輕了織物重量,衣服具有了透氣、柔軟、形變恢復、懸垂以及高仿真真絲綢的特點。二是纖維紗線的仿生。根據變色龍變色原理,科學家系統分析研究后得到了變色纖維;夜蛾的角膜使超微坑纖維創造出來,他同樣具有深色光澤;從人體的生理特點——呼吸和新陳代謝中,會呼吸的纖維也成了科學家們的研發成果。
萬物之源的大自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人們探尋著大自然的神秘魅力。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在不斷地向前走,提高了人們的生態意識。“有機”和“技術”在服裝仿生設計中得到融合,符合“回歸自然”的理念,在改造創新服裝的面料、色彩、圖案和造型過程中,探求一條和諧統一服裝與自然的途徑,通過服裝藝術獲得自然界百花爭艷、蜂飛蝶舞的自然享受。
參考文獻:
[1]王蕾.論服裝造型的仿生設計方法[J].江蘇:藝術百家雜志社,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