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海

摘要 ? ?對金塔縣10個春小麥品種進行引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酒春6號、441的折合產量分別為10 166.7、9 833.3 kg/hm2,較對照金春4號分別增產8.9%、5.4%,綜合性狀優良,抗病、抗逆性強,產量高,建議下年開展品種示范種植,以驗證品種的豐產性和適應性。
關鍵詞 ? ?小麥;新品種;產量;甘肅金塔
中圖分類號 ? ?S51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0-0038-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金塔縣是甘肅省河西地區主要的產糧大縣,為加快全縣小麥良種更新換代步伐,推動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保障糧食安全,筆者對金塔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2018年引進的10個春小麥新品種開展品種比較試驗,篩選適宜本縣區域內種植的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小麥新品種。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田位于甘肅省金塔縣金塔鎮中杰村,海拔1 235 m,四周無遮擋物,水澆地,灌淤土,地力均勻,前茬玉米。
1.2 ? ?試驗材料
參試小麥品種共10個,分別為441、酒春6號、86-141、永春4號、永良15、金春1號、2010、寧春15、寧春51以及金春4號。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10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金春4號作對照(CK)。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2 m2(6 m×2 m)。
1.4 ? ?試驗過程
試驗田在上茬收獲后,結合秋季犁地施腐熟的有機肥42 m3/hm2,春季播前整地,施磷二銨300 kg/hm2、三元復合肥150 kg/hm2作底肥,機耕耙耱。3月13日人工開溝分小區均勻條播,播深3 cm。每小區種植10行小麥,平均行距0.2 m。全生育期灌水4次,第1次灌水追施氮肥225 kg/hm2,第2次灌水追施氮肥120 kg/hm2,結合田間管理中耕除草1次[1-2]。田間記載物候期及主要性狀。收獲時每個小區中間行連續取樣20株考種,按小區單收記產[3-4]。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生育期
從表1可知,參試品種的生育期為120~126 d,其中441、86-141與對照品種金春4號(CK)同期成熟;金春1號、寧春15、永春4號、2010、永良15、寧春51、酒春6號較CK晚熟3~6 d。
2.2 ? ?主要農藝性狀
從表2可知,參試品種株高79.0~102.6 cm,其中酒春6號較CK高4.6 cm;永良15、金春1號、86-141、441、2010、永春4號、寧春51、寧春15較CK矮3.2~19.0 cm。穗長6.1~9.7 cm,其中441、寧春51、永春4號、酒春6號、永良15、86-141、2010較CK長0.5~2.3 cm;寧春15、金春1號較CK短0.2~1.3 cm。穗粒數28.3~34.2粒,其中寧春15、金春1號、2010、寧春51、酒春6號、441較CK多0.1~5.2粒。參試品種中千粒重最重的是酒春6號,為44.5 g,最輕的是441,為41.0 g。
2.3 ? ?產量
從表3可知,參試品種折合產量為9 166.7~10 166.7 kg/hm2,其中酒春6號產量最高,折合產量10 166.7 kg/hm2,較CK增產8.9%;441次之,折合產量9 833.3 kg/hm2,較CK增產5.4%;寧春51、2010、永春4號、金春1號分別較CK增產1.8%、1.8%、0.9%、0.9%;寧春15、86-141、永良15較CK減產0.9%~2.7%。對產量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品種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F=5.57>F0.01=3.60)。進一步進行多重比較,結果表明,酒春6號與寧春51、2010、永春4號、金春1號、金春4號(CK)、寧春15、86-141、永良15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441與86-141、永良15差異極顯著,其他品種間差異均不顯著。
3 ? ?結論與討論
該試驗結果表明,參試的10個品種中,酒春6號、441折合產量分別為10 166.7、9 833.3 kg/hm2,較對照金春4號分別增產8.9%、5.4%,綜合性狀優良,抗病、抗逆性強,產量高。建議下年開展品種示范種植,以驗證品種的豐產性和適應性。其他品種較金春4號增產效果不明顯或減產,有待于進一步進行試驗[5-6]。
4 ? ?參考文獻
[1] 李棟,雒興剛.金塔縣耕地質量評價[M].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2] 丁振文.全國小麥高產創建技術讀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3] 王寶山.田間試驗與統計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4] 任喜紅.靜寧冬小麥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甘肅農業科技,2014(4):36-38.
[5] 劉愈之.小麥品種平涼44號密度與肥效試驗[J].甘肅農業科技,2015(2):9-11.
[6] 張建偉,楊保安,范家霖,等.河南省中部地區優質小麥品種比較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30):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