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續 陳虹地 李玉
摘要 ? ?通過對玉米機械化籽粒直收難度及適宜機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種特點的闡述,對培育適宜機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種提出一些育種方面的建議,以期加速玉米機械化粒收的進程。
關鍵詞 ? ?玉米;粒收;機械化;育種目標
中圖分類號 ? ?S513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0-0045-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玉米是吉林省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播種面積和產量逐年升高。玉米機械化粒收是指使用玉米收獲機械在田間一次性完成摘穗、剝皮、裝車脫粒、秸稈粉碎還田或回收、籽粒烘干收獲等多項工序的過程。近年來,隨著玉米收割機的推廣應用,玉米機械化收獲水平逐年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1 ? ?玉米機械化粒收的難度
1.1 ? ?適合機械化收獲籽粒的品種少
目前,生產上大面積應用的玉米品種不適合機械化收獲籽粒,尤其是含水量高的品種。因為多數玉米品種熟期偏晚,需積溫高,所以在玉米成熟時籽粒含水量很高,大都在30%以上,未達到機械化粒收和安全儲藏的水分指標[1-2]。
1.2 ? ?收獲設備與農藝不匹配
目前,農戶種植零散,品種繁多,種植方式和播種機械多樣,造成收獲設備與農藝不匹配。多數玉米機械化粒收設備體積大,對玉米種植行距及水分含量要求苛刻,而適合我國現狀的機械化收獲設備較少。
1.3 ? ?配套的烘干設備缺乏
田間收獲的籽粒水分偏高,在沒有加工能力的情況下需要儲藏。從目前品種的水分含量看,如果沒有配套的烘干設備,玉米將無法安全儲藏。
2 ? ?適宜機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種的特點
2.1 ? ?脫水速度快
長期以來,育種者和農民的目標都是產量,因而一般種植晚熟、極晚熟玉米品種,造成多數玉米品種在收獲時含水量為30%~40%,有時甚至更高,導致脫水速度慢、籽粒破碎率高,易造成霉變,形成產量損失[3]。玉米收獲機械化作業,具有作業時間集中、處理量大的特點,剛收獲的玉米含水率高,需要經過晾曬或者烘干作業使玉米含水率降至安全儲存水分以下方可安全儲存。玉米果穗脫水速度即成為評價機械化收獲玉米品種的重要指標,玉米品種的脫水速率受到重視并成為玉米育種核心指標之一。
2.2 ? ?莖稈堅韌,根系發達,抗倒伏
玉米因抗倒伏性差、抗病蟲害力低,造成倒伏、果穗下垂、脫落等嚴重影響機械收獲,致使收獲不徹底,田間損失大。因此,玉米機械化收獲的首要條件之一為植株直立,品種莖稈堅韌,高抗倒伏。為了促進高產和抗倒性能的統一,矮稈耐密是未來品種發展的方向,根系發達強調的是品種氣生根發達,抓地牢固[4-6]。
2.3 ? ?緊湊型葉片株型
玉米機械化收獲較適宜于株型緊湊型品種,葉間距要求開闊,以滿足通風透光條件。具體品種表現是莖葉夾角小(小于25°)、葉片上沖、葉片狹窄、株型和葉片間呈塔形結構。
2.4 ? ?穗位適中,均勻果穗
傳統品種果穗大,增加密度后果穗大小不一,收獲時給脫皮輥間隙調節造成不便,穗大的易將籽粒擠碎,穗小的易掉落。因此,機械化粒收要求穗位適中,利于機械抓穗,避免造成漏收;果穗以中小穗為宜;苞葉適中,便于剝皮輥將苞葉脫下,加快籽粒脫水速度;成熟的最后幾天,苞葉自然松散開,易扒光;籽粒硬度高且籽粒在穗軸上有較好的緊密度[7]。
3 ? ?育種目標
長期以來,培育優質、高產、多抗、適應性廣的玉米品種一直都是育種者的目標,并為此下功夫,育出了一系列高產玉米品種,推動了我國玉米育種進程。特別是高產將是永恒的主題,是育種者主要的育種目標。由于這一歷史背景,導致現有的玉米主推品種大部分沒有考慮到機械化生產的需求,玉米主產區的品種繁多,參差不齊,不同品種的生育期、穗位高低、最適宜種植密度等均不相同,育種目標與玉米生產機械化的偏差是限制我國玉米機械化收獲的主因之一。
綜上所述,適合機械化粒收的玉米品種在高產基礎上還應具備以下特征:品種熟期適中,以中熟、中晚熟品種為宜,籽粒灌漿快、后期脫水快;莖稈堅韌,根系發達,活稈成熟,葉片掉落;穗位適中、整齊一致,果穗一致,苞葉長短適中、后期松開。
未來,隨著玉米品種的不斷改良,籽粒直收將會逐漸普及,也將帶來玉米育種水平的提升。
4 ? ?參考文獻
[1] 佟屏亞.玉米全程機械化邁步最后一公里—機收籽粒[J].農業科技通訊,2016(3):3-5.
[2] 沈海波,徐世艷,劉志全,等.吉林省玉米機械化生產現狀及發展途徑探討[J].吉林農業科學,2010,35(5):46-49.
[3] 朱秋云,潘士榮,滕濤,等.我國玉米機械化生產對育種要求淺析[J].農業科技通訊,2015(5):10-11.
[4] 肖萬欣.遼寧玉米機械化生產現狀和發展建議[J].遼寧農業科學,2012(2):55-57.
[5] 尹曉紅,劉中杰,楊晶,等.影響玉米機械化收獲的質量因素及發展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6(6):56-57.
[6] 柳楓賀,袁克如,李健,等.影響玉米機械收粒質量因素的分析[J].作物雜志,2013(4):116-119.
[7] 吳志賢.玉米收獲機械化發展狀況及措施[J].吉林農業:學術版,2012(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