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廣
摘要 ? ?根據我國當前小麥生產趨勢,結合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主要從小麥品種選用與種子處理、合理整地與科學施肥、嚴把播種質量關等方面對小麥播種技術進行了總結,以期為小麥高產、高效、綠色栽培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 ?小麥;播種;品種選用;整地施肥
中圖分類號 ? ?S512.1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0-0039-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隨著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和國家土地流轉政策的實施,小麥逐漸從零星種植轉向規(guī)模化生產,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小麥生產產業(yè)化已成趨勢;但由于當前農民文化素質比較低,農業(yè)技術水平比較差,所以在農業(yè)生產中還存在很多問題。
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其高產、高效、綠色栽培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宣傳和推廣小麥新品種、新技術,才能滿足現代農業(yè)發(fā)展的需求。合理科學的播種技術是小麥獲得高產、高效的前提條件,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現將小麥播種技術總結如下。
1 ? ?規(guī)范品種選用與種子處理
1.1 ? ?選擇適宜品種
根據生產條件和氣候情況合理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高產、優(yōu)質、多抗小麥新品種。高肥水地塊選擇高產、抗倒伏、大中穗型品種,如濟麥22、山農30、臨麥4號等;丘陵旱地選擇抗旱品種,如煙農21號、臨麥9號等;晚播地塊選擇晚播早熟品種,如墾星一號等。
1.2 ? ?搞好種子處理
一是要精心選種,播種前用種子精選機進行精選,盡量選用飽滿整齊的種子,以利于形成壯苗;二是要做好發(fā)芽試驗,保證種子發(fā)芽率達到85%以上,以利于苗齊苗全;三是要進行種子包衣,合理選用殺蟲和殺菌包衣劑進行包衣,可以選擇6%戊唑醇(立克秀)+30%氯氰菊酯(帥苗)或其他包衣劑,能有效防治小麥苗期病蟲害,相對苗期大田噴霧防治更經濟、環(huán)保[1]。
2 ? ?合理整地與科學施肥
2.1 ? ?提高整地質量
選用秸稈還田機,推廣秸稈精細粉碎技術,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不斷培肥地力。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采用深耕、深松、旋耕或免耕等耕作方式,使土壤水、肥、氣、熱狀況協調,地面平整狀況適宜,整地質量達到土壤上松下實,符合小麥播種要求。
2.2 ? ?科學配方施肥
施肥前,首先要到田間對土壤耕層進行多點取土,委托當地土肥站檢測土壤養(yǎng)分含量,然后根據小麥目標產量計算施肥量。采取有機、無機肥料相結合,氮、磷、鉀平衡施肥,增施微肥,做到科學配方施肥,減少肥料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實現綠色、高效生產。
3 ? ?嚴把播種質量關
3.1 ? ?適期播種
當前農業(yè)生產中普遍存在小麥播種過早現象,經調查,魯西、魯西南地區(qū)大多數農戶10月1日左右已經播種結束,造成冬前旺長,冬季產生凍害現象,從而造成減產。實踐證明,溫度是決定小麥播種期的主要因素,在一般情況下,冬性品種最適宜播種溫度為16~18 ℃。半冬性品種最適宜的播種溫度為14~16 ℃,根據近些年的氣候情況,魯西、魯西南地區(qū)小麥適宜播種期應該在10月5—15日,最佳播種期為10月10日左右。
3.2 ? ?精量播種
近幾年的生產實踐證明,寬幅精播、半精播是小麥獲得高產高效的有效措施,一般播種行距25 cm左右,播幅3~4 cm。寬幅播種籽粒分散均勻,擴大了小麥單株營養(yǎng)面積,有利于植株根系發(fā)達,個體健壯,群體質量好,提高小麥的抗寒性和抗逆性[2]。
在適宜播種期內,分蘗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種,基本苗以225萬~270萬株/hm2為宜;分蘗成穗率較高的多穗型品種,基本苗以180萬~225萬株/hm2為宜。在此范圍內,高產田選擇基本苗范圍低限,低產田選擇基本苗范圍高限。如果播期推遲,比適宜播期每晚播2 d,基本苗增加15萬~30萬株/hm2。
當前,農民播種時往往擔心出苗不齊,存在“寧愿多播不能少播”的心理,因而出現播種量普遍過大的現象,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小麥出苗后還會造成群體偏大、個體偏弱、病蟲害加重等不良現象,后期還容易發(fā)生倒伏,造成減產,降低經濟效益。
3.3 ? ?注意播種深度
合理的播種深度才能形成健壯的幼苗,如果播種過深,會使小麥長出地中莖,從而耗費大量的養(yǎng)分,出苗后就會形成弱苗,還會影響分蘗,造成減產;如果播種過淺,會使小麥的分蘗節(jié)裸露在地面上,致使小麥苗期抗寒能力降低,冬季來臨時很容易產生凍害,同時播種過淺還會降低小麥的抗旱能力,后期很容易產生早衰現象。實踐證明,小麥最適宜的播種深度是3~5 cm,過深或過淺都不利于小麥高產。因此,播種時要深淺一致、適宜,下種均勻。
3.4 ? ?播后鎮(zhèn)壓
經過近幾年的生產實踐證明,小麥播種后鎮(zhèn)壓是提高小麥出苗質量和苗期抗旱能力的有效措施。特別是秸稈還田地塊,土壤比較疏松,播種后土壤水分流失較快,容易造成干旱;同時,有些根系懸在土壤中,冬季很容易產生凍害。因此,播后鎮(zhèn)壓能保證小麥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長,提高抗旱和抗寒能力[3]。
3.5 ? ?靈活造墑
適宜的土壤含水量是小麥出苗的重要條件,所以播種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造墑,保證小麥苗齊、苗勻、苗壯。對于土壤耕性較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如果天氣干旱,播種前要及時造墑;對于沒有水澆條件的旱地,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播種,或等降雨后再播種;對于土壤耕性較差的黏土,如遇干旱天氣,可以先干播,播完后鎮(zhèn)壓再進行節(jié)水噴灌,保證小麥出苗質量[4]。
3.6 ? ?查苗補種,杜絕缺苗斷壟
苗全、苗勻是小麥獲得高產的關鍵。因此,小麥出苗后要及時到田間檢查出苗情況,對于缺苗斷壟的地塊,要及時進行補種,盡量補種同一品種并且浸種催芽的種子,補種后隨即澆水,保證出苗質量,縮短出苗時間。
4 ? ?參考文獻
[1] 柳斌輝,王變銀,龐建周,等.冬小麥旱作雨養(yǎng)穩(wěn)產栽培技術規(guī)程[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9,23(2):46.
[2] 盧愚泰,陳惠.行唐縣小麥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9(5):15.
[3] 謝旭東,周國勤,吳國強,等.稻茬晚播小麥生育特性及配套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湖北農業(yè)科學,2019,58(7):16-18.
[4] 溫俊鋒,曹建明.河津市富硒小麥生產概況及栽培技術[J].基層農技推廣,2019,7(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