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偉


摘要 ? ?研究遮陽、品種、播種深度及栽培模式對茗荷生長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茗荷喜陰,大田栽培需采用遮陽網覆蓋設施,與其他作物間套種最好采用寬窄行栽培,保證通風透光條件良好,以獲取較高的產量。
關鍵詞 ? ?茗荷;遮陽;栽培模式;產量
中圖分類號 ? ?S64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0-0060-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茗荷屬姜科多年生蔬菜,南通市通州區石港等地習慣屋后零星種植,有悠久的栽培歷史[1]。作為風味獨特的綠色蔬菜,近年來國內外市場行情看好。為了探索大田栽培技術,為商品化生產提供科學依據,通州區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從播種方式、遮陽技術、品種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研究。
1 ? ?材料與方法
1.1 ? ?供試材料
黃花茗荷、白花茗荷,以地下莖為繁殖材料,從石港鎮漁灣村收集。
1.2 ? ?試驗方法
1.2.1 ? ?品種及遮陽技術試驗。為便于夏季進行遮陽處理,試驗安排在通州區林苗圃大棚內,面積200 m2,按地形南北做畦4個,畦寬120 cm,溝寬30 cm。遮陽技術試驗設2個處理,分別為處理1:雙行窄幅淺播,每畦播2行,播幅30 cm,播種深度8 cm,7月5日至10月底用遮陽網覆蓋;處理2:單行寬幅深播,每畦播1行,播幅50 cm,播種深度25 cm。其余栽培措施相同。品種試驗設2個處理,分別為黃花茗荷、白花茗荷。播種前1周施糞肥30 t/hm2,3月13日播種,2個試驗播量均為450 kg/hm2,施進口三元復合肥(15-15-15)750 kg/hm2作基肥。7月5日追施地產復合肥(8-8-9)600 kg/hm2,施肥量折純N 220.5 kg/hm2,P2O5 160.5 kg/hm2、K2O 166.5 kg/hm2。5月上旬始除草,松土3次[2]。
1.2.2 ? ?栽培模式試驗。試驗安排在通州區十總鎮中雁村2組某農戶的湖桑田內進行,面積333 m2。試驗設2個處理,分別為處理A:湖桑株行距67 cm×67 cm,茗荷在行間播種,播幅20 cm,播種深度5 cm;處理B:湖桑寬窄行栽培,寬行160 cm,窄行60 cm,茗荷播種在寬行空幅內,播幅30 cm,播種深度5 cm。播種前1周施糞肥30 t/hm2,3月12日播種,施進口三元復合肥(15-15-15)750 kg/hm2作基肥[3]。7月8日追施地產復合肥(8-8-9)600 kg/hm2。湖桑田管理同常規管理,6—8月湖桑葉對茗荷植株的遮陽作用增強。
2 ? ?結果與分析
2.1 ? ?遮陽與否對茗荷植株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遮陽栽培(處理1)長勢好于大田常規栽培(處理2),處理1植株生長茂盛,株高、葉片數均明顯超出處理2,產量增加1.1倍。
房前屋后栽培的茗荷,極少見有蟲害。而經不遮陽栽培后,蟲相發生了大變化。8月中旬發現茗荷弄蝶,有蟲株率高達85%,高齡雄性幼蟲形態特性為黑頭、青體,長4 cm左右,背上有2個對稱的腰子形黃斑,足4對。而在同一個大棚里覆蓋遮陽網栽培的茗荷,有蟲株率在10%以下。
2.2 ? ?品種對茗荷植株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品種間花軸單體重量、顏色、采收期及開花習性均有明顯差異,黃花茗荷花軸出現早,花蕾出現遲,單體重量輕,白花茗荷則反之。
2.3 ? ?播種深度對茗荷出苗的影響
3月1月至4月19日僅3個雨日,造成土壤干旱,出苗遲。4月25日觀察,處理1出苗20%,5月上旬末齊苗;處理2于4月底初見苗,5月中旬齊苗,出苗期推遲7~10 d。8月22日考察,處理1密度47.52萬株/hm2;處理2密度39.96萬株/hm2,比處理1下降了16%。但處理2花軸開花進程慢,利于延長采收期。9月25日數據顯示,處理2花軸開花率為38%,比處理1減少31個百分點。2個處理田塊未發現病蟲害發生。
2.4 ? ?不同栽培模式對茗荷田間長勢的影響
由表3可知,湖桑寬窄行栽培(處理B)茗荷長勢好于普通栽培(處理A),處理B植株生長茂盛,株高、葉片數、百株花軸數均明顯超過處理A。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茗荷是一種喜陰作物,大田栽培需采用遮陽網覆蓋設施,如采用間套夾種技術最好套夾種作物采用寬窄行栽培,使茗荷有一個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以獲得理想產量[4-5]。今后,應加強冬春大棚覆蓋技術應用,以提早上市期,提高經濟效益。利用礱糠、碎草、草木灰地面覆蓋,延緩花蕾開放時間,提高商品率[6];同時,加大保鮮加工技術研究的力度。
4 ? ?參考文獻
[1] 潘國云,徐長青.地方特色蔬菜茗荷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08(2):83.
[2] 周建軍.大棚茗荷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蔬菜,2007(5):20-21.
[3] 邱海榮,陳亞明,唐明霞,等.南通地區鮮食玉米套種茗荷高效栽培模式[J].農民致富之友,2013(6):48.
[4] 馬鋒,劉福彬,潘國云.梨園套種茗荷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4(11):7.
[5] 馬鋒,劉福彬,潘國云.梨園套種茗荷高效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04(6):85.
[6] 吳周.茗荷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20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