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衛純 梁建文 晏紅兵
摘要 ? ?本文介紹了益陽市赫山區稻水象甲的發生癥狀,闡述了防控措施,以期為益陽市赫山區水稻高效生產、農民收入增加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 ? ?稻水象甲;發生癥狀;防控措施;湖南益陽;赫山區
中圖分類號 ? ?S435.112 ?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0-0109-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稻水象甲是一種國際性植物檢疫對象,是最具毀滅性的水稻害蟲之一,危害重、蔓延快、防治難。2011年,在益陽市赫山區會龍山街道、歐江岔鎮、滄水鋪鎮、岳家橋鎮等地發現疫情。2017年,在赫山區會龍山街道、岳家橋鎮、滄水鋪鎮、歐江岔鎮、魚形山街道、龍嶺工業園等6個鄉鎮、街道、園區,涉及20多個村826.78 hm2面積發生稻水象甲疫情。2018年,稻水象甲發生面積799.3 hm2。赫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稻水象甲疫情發生及防控,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經濟措施,確保了全區糧食生產安全。
1 ? ?發生癥狀
稻水象甲主要為害水稻、玉米、高粱等糧食作物。稻水象甲成蟲和幼蟲均可為害水稻,成蟲具有明顯的趨嫩性,喜食水稻嫩葉、新萌芽、新分蘗,尤其喜食稻田周邊伸出水面的葉片及幼嫩的稗草等。幼蟲食根,根內和根上均可,1~3齡幼蟲蛀食根部,4齡后爬出稻根咬食根系。根系被蛀食后變黑或腐爛,引起斷根,被害植株矮小、易倒伏、吸收能力弱、黃瘦、分蘗數顯著減少,易造成僵苗。稻水象甲成蟲取食水稻等寄主植物葉片后所留下的特有的白條斑痕是稻水象甲發生的主要標志。其寄主植物主要有狗尾草、白茅、水稻、稗草等。
2 ? ?防控措施
2.1 ? ?化學防治
當幼蟲密度達3頭/穴、成蟲密度達0.5頭/穴或稻葉受害率30%時,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尤其要抓好本田的越冬代成蟲和本田第1代幼蟲防治。成蟲遷入本田后,重點防治早插秧的田塊和靠近越冬場所的稻田。插秧后3周,幼蟲危害前,根據田間調查情況確定防治田塊,藥劑可選用吡蟲啉、丁硫克百威、氯蟲苯甲酰胺、三唑磷等單劑,同時注意合理輪換使用。
2.2 ? ?強化組織領導,加強預警監測
一是成立稻水象甲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分管農業的副區長為組長;二是制定《稻水象甲防控方案》;三是以村為單位,加強稻水象甲疫情監測;四是植保技術人員定時、定點進行巡回反復調查監測,一旦發現疫情,制定防治處理方案;五是制定及時報告疫情預警機制。
2.3 ? ?廣泛開展宣傳培訓
一是通過QQ群、微信群發送疫情信息和防治技術資料。二是利用農技寶、湘農科教云平臺宣傳稻水象甲相關植保技術知識,提高廣大群眾的疫情防控意識。三是組織村組干部和農業示范主體、種糧大戶、統防統治協會成員進行專業培訓。四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群防群治意識。
2.4 ? ?以農業防治為基礎,以化學防治為主導,加強綠色防控,多措并舉分段式綜合防控
一是調整水稻種植期,適期晚插秧,秋翻整地曬垡。二是加強水肥管理。據調查,插秧后不保持水層的稻田成蟲數量明顯減少;氮肥施用量多的水稻被害嚴重,幼蟲量大。三是采用生物防治,保護捕食性天敵,例如蟾蜍、青蛙、麻雀、螳螂和蜘蛛等。四是采用物理防治。使用燈光誘殺成蟲,效果明顯。近年來,益陽市赫山區利用國家財政補貼,不斷投入綠色防控經費,在全區范圍內共計安裝殺蟲燈1 000余盞,成效顯著。
2.5 ? ?按區域、分時段進行防控
一是狠抓越冬場所和秧田的越冬代成蟲防治。2018年,為了有效阻截稻水象甲疫情擴散蔓延,益陽市赫山區植保站切實做到“抓早抓小”,4月中旬開始組織監測普查,充分掌握疫情的發生分布情況,確定稻水象甲公共面積(田埂道路、山坡、溝渠、荒地等)799.3 hm2。二是選擇關鍵時期進行防治,3月底至4月初起秧前7 d左右是第一階段防治的重點。三是穩抓高峰期進行殲滅性防治。益陽市赫山區4月底至5月初是稻水象甲成蟲由越冬場所遷移到稻田的高峰期,稻水象甲比較集中,蟲口密度大,需要用藥的面積較小,是藥劑集中防治的最佳時期。因大部分越冬場所屬荒草地,農民一家一戶不容易防治,適合組織統一防治。針對水稻大田,通過發放《病蟲防治通知單》到疫區每一位農戶手中,明確防治對象、防治時間、防治方法,指導農戶進行自治;對公共區域,區政府出資以375元/hm2的價格購買服務,通過在大田和公共區域雙管齊下統一施藥,對確定的需防區域全覆蓋,不留任何死角。
2.6 ? ?做好田間普查工作
對赫山區所有稻田進行全面普查,嚴格控制好普查時間。在對田間進行普查時,根據實際普查需要分為2個階段進行。一是查秧田。4月中下旬秧田揭膜后,越冬代成蟲逐漸向田間轉移,選擇在這個時期進行普查,整體工作量相對較低。二是查本田。普查時間為5月上旬至8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為最佳時間。一旦水稻受到病蟲害侵襲,則嚴重影響水稻的健康生長。感染蟲害的水稻植株矮小黃瘦,容易被拔起,分蘗數量減少。因此,應強化田間普查,及時了解蟲害發生現狀,以便綜合防治。
在實際普查工作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普查方式。通常情況下,主要采用踏查和詳查相結合,對成蟲及其危害進行檢查。對于部分只有疑似癥狀而不存在蟲害的區域而言,需要做好踏查工作,即調查所有田塊,重點觀察是否存在稻水象甲危害癥狀。在具體的檢查過程中,一旦發現有稻水象甲危害,則需要采取詳查的方式開展檢查工作,即對疑似稻田塊周邊及田埂1.5 m范圍內采取5點取樣,調查成蟲每點秧苗要超過20株,以及時找出為害水稻的稻水象甲,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防治對策,為水稻生產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水稻產量。
3 ? ?結語
綜上所述,稻水象甲是全國重要的植物檢疫性蟲害,不僅具有較大的危害性,而且在整體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難度系數。若不能采取正確的防治手段,將會導致水稻總體產量大幅降低。基于此,赫山區要高度重視,重點分析稻水象甲的發生特點、發生規律,科學選擇防治措施。同時,要加強疫情的實時監測,從傳播途徑上進行有效控制,進而降低稻水象甲對水稻的危害,確保水稻健康生長。
4 ? ?參考文獻
[1] 閆寶榮,楊悅,劉仕剛,等.廣元地區稻水象甲發生現狀與防控對策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5,61(5):10-12.
[2] 魏煥志,何劍.漢中稻區稻水象甲發生危害與綜合防控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17,63(5):60-62.
[3] 張燕杏.廣西稻水象甲生物學及其種群動態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5.
[4] 張鋒.江西省樂平市稻水象甲發生規律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