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麗
摘 ? ?要: 目前,技工院校的學生來源比較復雜,并且在學習、生活、思想、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作者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采取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方法,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超越自我,達到“重塑自我”的目的。
關鍵詞: 規則意識 ? ?責任意識 ? ?守時意識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普通高中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大多初中畢業生選擇上普通高中。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首先考慮上中專,技工學校的招生門檻越來越低:只要有人報名,就統統錄取,生源因之越來越復雜:高中畢業生、初中畢業生、參加工作兩三年的社會青年,以及在其他技校學習過的學生,等等。這些學生有許多共同點:1.懶惰懈怠、自由散漫、時間觀念淡薄;2.手機不離手沒有學習興趣;3.缺乏自我約束能力;4.缺乏恒心與毅力;5.缺乏自信;6.以自我為中心,服務意識淡薄;7.不懂文明禮貌;8.做事率性而為,不會溝通和交流。存在這些共性的同時,學生思想不統一、言行差異大,加大班級管理的難度。
如何采取措施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這些問題并逐漸克服,幫助學生不斷超越自我,達到重建“新我”的目的呢?這是本學期我不斷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通過網絡學習、閱讀《班主任工作與班級管理藝術》及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漫談》,結合學生存在的問題,我逐漸摸索出一條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從小處著手、細處著眼,做到教育與學生的心理愿望相統一,讓學生從思想上不斷“修剪”自己。以下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幾個案例。
一、通過共同參與、自我評價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山東省茌平縣杜郎口中學校長崔其升說:“學生最大的悲哀是依賴,教師最大的悲哀是包辦。”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也是一樣,不是老師提出要求學生就會遵守,更不是靠老師時刻的提醒與督促,只有讓規則根植于學生心中,內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并作為習慣永遠堅持下去,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首先,讓學生從內心接受規則。入學第一次班會,我就對學生說:我們的班級就是每位同學的家,班主任、任課老師就是大家的家長,同學們就是彼此的兄弟姐妹,為了我們每位成員的發展與進步,保證大家庭的和諧、穩定,我們必須共同定“家規”。之后通過提建議的形式,確保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制定規則,然后逐條表決,全部通過的定為“家規”,比如管理好自己的垃圾、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利用好自己的時間、照顧好“家人”的情緒等方面。這種通過民主的方式確定的規矩更容易走進學生的內心。
其次,建立個人檔案,用考核支持“家規”的執行。一切沒有監督考核的規矩最終都會形同虛設。因此,我建立了班級量化考核管理制度,開展在學習、生活、衛生、紀律等方面的“比、學、趕、幫、超”的競賽活動,一月一評比一總結。考核表每個學生一式兩份,人手一份記錄自己在各個方面的優點與不足,老師保留一份由大組長記錄好每個成員的情況,月底總結后交給老師存入個人檔案。個人評比的同時,各組也要展開競爭。班長在當月表現最優秀的小組的檔案袋上貼小紅星,學期末數一數哪組紅星多,就進行集體獎勵。
方法得當,事半功倍。我發現大多數孩子在考核表上減分和加分時,情緒是完全不一樣的。這說明他們在潛意識中都有向好的方面發展的內在愿望,班主任要小心維護這種信念。其次,這一措施增強了各小組的凝聚力,營造了團結爭先的良好氛圍,同時避免了訓斥等方式帶來的“表面服從、內心抗拒”的管理效果,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因此深受學生的歡迎,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效果。
二、開展班級活動,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責任意識。
軍訓期間注意到很多孩子想家,我便讓臨時班委組織開展文體活動、軍訓結束后舉行慶祝晚會,讓新生感受到新集體的溫暖,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有利于重建歸屬感。后來,針對學生在不同階段存在的問題,我設計了四次演講活動:“十分鐘,我們能做什么?”“讓指尖遠離屏幕,讓心靈回歸自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沖刺期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演講結束后,組織所有上臺主持和演講的同學合影,并將照片傳到QQ班級群相冊留念。老師做點評時,側重于對同學們的團隊意識和參與意識的鼓勵和表揚。組織過集體生日。了解到班級很多孩子的生日都不在假期,不能和家人度過,我選擇了在12月底買了六個大蛋糕,分八人一組過了一個集體生日,讓學生齊唱生日歌、許愿、相互祝福,暢談人生的感想。我寫了一段給學生的祝福詞,學生異常激動,他們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和集體的幸福。
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意識到了珍惜時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重要性,而且讓他們從內心懂得了得失之間的取舍。同時,這些活動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強化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另外,生生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他們由相容,相助到相親、相愛,無形中增強了對小組、對班級的依賴感、認同感、責任感、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從而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三、通過淡化紀檢分數,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
紀檢是大多數技工院校督促學生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量化考核一個班級及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據。因此,班主任對紀檢分數非常重視,每次開班會必須強調紀檢扣分問題。但是一些學生似乎并不在意,總是一而再地給班級扣分,受到批評也不以為然。這種現象已經成為班級管理中的“難關”,怎樣才能攻下這個難關?我決定實行新的管理方式——化大為小。開學以來,我一直強調內務、衛生等(紀檢必查項目)是小事,是自己的事情,紀檢被扣分說明自己的事情沒有處理好,根據“家規”屬于沒有照顧好自己的生活方面,要在這一項的量化考核中給自己扣分。和扣分多的學生談話,我從來不提“扣分”的問題,只從生活、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教育引導他們。這樣,把班級大事淡化為學生自己的小事情,引導學生在潛意識中認識到必須做好的事情自己也一定能做好,從而從日常小事中學會自我管理。每位學生都在改進,都能逐步做好,班級量化考核成績自然水漲船高、越來越好。
四、通過選擇教育,培養學生守時意識。
守時守紀是班級管理的根本保證。但是班上總有那么幾個同學特別愛遲到,而且遲到時間總是在5分鐘之內,甚至幾秒鐘。其中兩個女生總是在班長點完名的幾秒鐘后現身。我決定跟這兩位“神遲到專業戶”談話。了解到她們遲到是因為出去買東西、上廁所、吃飯或洗頭發等這些小事情后,就意識到她們的時間觀念出了問題。但是沒有明確指出來,而是站在理解她們的角度問了三個問題:一是“好好想一想,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能不能選擇擠出幾秒鐘提前到教室?”她們想了一下回答:“能!”接著我讓她們都說說如何擠出這幾秒鐘。她們表示跑著進教室、吃飯時不聊天等都能節省出幾分鐘的時間。接著我問:“吃飯時間你們通常都做什么?有沒有選擇性地去做?”聽她們說出了常做的事情(買飯、吃飯、買東西、取包裹等)后,我說:“這些事情確實需要做,你們愿意聽聽老師是怎么做的嗎?”看她們微笑點頭,我便說:“首先我要把這些事情按輕重緩急排排隊,然后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時間不允許,我就要在遲到和做不重要的事情之間做出選擇,遲到會違反‘家規,給個人和小組扣分,因此我選擇不遲到,課下解決不著急做的事。你們覺得老師的這個選擇明智嗎?”從她們明亮的眸子和恍然大悟的表情中,我看出她們已經明白了我的意思。最后我問:“你們有沒有不遲到的現象?”她們開心地表示一周兩三次她們都能提前進教室。我興奮地說:“太好了!既然有先例,我相信你們今后也能不遲到,因為你們已經掌握了作選擇秘訣,對不對?”她們用力點頭并主動要求在保證記錄本上簽下名字。以“選擇教育”為切入點,通過三個問題,將守時的可能性變為可行性激發了學生的守時意識,同時讓學生明白了做事情的章法,達到了一箭雙雕的教育效果。
培養習慣和改變學生原有的不良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仍需要堅定信念。正如冰心所說:“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學生不可愛。”每個學生都是一本需仔細閱讀的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生,班主任都需要用充滿愛和熱情的科學方法從日常小事著手,不斷用一顆心靈喚醒另一顆心靈,潤物細無聲,從而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完善,積極、樂觀、自信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譚家德.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2]勞凱生.教育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3]陳桂林.教育學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4]耿向東.教師的科學思維[M].成都:川大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