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英
摘 ? ?要: 關愛是兒童良好的社會性與人格特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實施關愛教育,培養孩子們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自然、關愛社會的思想情感,并以此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斷提高綜合素質,為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基于此,本文探討新時期幼兒園實施關愛教育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幼兒園實施關愛教育的可行性建議,為廣大幼兒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 幼兒園 ? ?關愛教學 ? ?綜合素質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培養幼兒樂于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與分享,有同情心,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的良好情感。”所謂關愛,即指個體與他人、社會之間相互關心、相互關愛的一種積極情緒情感,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相當一部分幼兒由于在父母和長輩的過度關愛下,逐步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觀念,常常表現出自私、缺乏關愛意識、不合群的現象,一些幼兒很少體驗到關愛行為帶來的成就感與幸福感。古人有云:“桑樹從小扶。”幼兒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教師要注重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實施關愛教育,讓關愛教育潤澤幼兒的心靈,以此增強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能力,保障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一、新時期幼兒園實施關愛教育存在的問題
關愛教育是一項復雜性與系統性工程,短期內難以看到顯著成效,筆者認為新時期幼兒園實施關愛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部分幼兒園功利化傾向明顯。如今,社會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教育事業在人才競爭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人才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一些幼兒園和學前教育機構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打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口號,將幼兒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具有外顯性的知識與技能培養方面,忽視幼兒關愛情感的培養,這樣具有功利性的價值取向容易導致幼兒形成自私自利的思維意識;其二,部分家長對幼兒過度關愛,忽視愛的反饋。幼兒期是幼兒個性和社會性培育和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注重培養幼兒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培育幼兒的個性和社會性,但是家長的過度關愛和無原則的滿足,久而久之會導致幼兒做事不考慮其他人的處境與感受,很難在心靈中播下關愛的種子,對幼兒未來成長與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二、幼兒園實施關愛教育的策略
1.樹立愛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幼兒園的孩子有著很強的“模仿”本能,這就決定了通過樹立榜樣培養幼兒關愛情感是可行的。有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榜樣激勵對人的行為具有驅動與導向作用,幼兒老師需要耐心觀察幼兒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關愛行為,針對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的幼兒給予充分表揚和精神激勵,增強孩子們發現愛、表現愛的意識,并向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充分發揮好榜樣在培養幼兒關愛情感中的積極作用。如剛開學時,一些幼兒尤其是小班幼兒剛剛離開爸爸媽媽,會不停地哭,就在這時候有一個叫雨涵的小朋友拿出紙巾幫哭鬧的小朋友抹眼淚,并勸說:“別哭了,放學了媽媽就該來接你了。”幼兒教師要把握這一時機樹立關愛他人的榜樣,并給予雨涵小朋友精神獎勵,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與此同時,幼兒園老師要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利用自己的言行舉止踐行關愛他人、關愛自然和關愛社會的行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說到做到,言行一致,幼兒在模仿老師的過程中自然形成關愛情感。
2.營造濃厚的關愛教育氛圍
愉悅輕松的關愛氛圍是培養和增強幼兒關愛情感的必要條件,幼兒園老師要注重營造濃厚的關愛教育氛圍,突出幼兒在關愛教育中的主體性地位,以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開展關愛教育活動,在激發幼兒參與關愛教育活動的同時,消除幼兒與教師相處時的緊張感,以此更好地培養幼兒的關愛情感。幼兒園老師可以在班級內創設關愛主題墻,將孩子們親手制作的愛心寶寶張貼在愛心墻上面,在日常學習和游戲活動中關心過他人的幼兒都會獲得一顆愛心,幼兒教師每周都要統計孩子們的愛心數量,數量最多的孩子被評為愛心好寶寶,不僅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激發孩子們關心他人、關愛同伴的思想情感,而且有利于營造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與此同時,幼兒教師還可以開展“看看今天誰沒來”點名小游戲活動,當有幼兒沒來上學時,其他幼兒總是不由自主地猜測小伙伴為啥沒有來,一些孩子建議老師打電話問問沒有來上學的幼兒,當孩子們知道沒來的小伙伴生病了時,部分幼兒提議:“我要把我的糖果給他吃”“我要為他唱首歌,希望他快點好起來”,這樣濃厚的關愛教育氛圍將獲得事半功倍的關愛教育效果。
3.組織關愛教育實踐活動
幼兒生活經驗有限,對于社會與學習生活的認知并不深入,僅對他們灌輸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的方式方法是難以取得理想效果的。幼兒老師可以通過組織關愛教育實踐活動的方式培養幼兒的關愛情感。如在重陽節來臨之際,幼兒教師可以組織“走進養老院,關愛老人”關愛教育實踐活動,促使幼兒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日常,與老年人聊天,將事先手工制作的彩色手鏈與項鏈送給爺爺奶奶,并為爺爺奶奶表演節目。盡管孩子們表演的節目不夠熱鬧,但是爺爺奶奶還是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在活動結束離開養老院時,緊握著孩子們的手久久不愿放開,要求經常看看他們,雖然看望老人是一件小事情,卻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孩子們的愛,以此培養幼兒尊敬老人、關愛老人的情感。此外,在班級內有小朋友過生日時,幼兒教師可以組織相關關愛教育實踐教學活動,組織和引導幼兒親手畫畫、制作小賀卡或者其他小禮物祝福壽星生日快樂,也可以為小壽星表演小節目,送上真摯的生日祝福,切實增強幼兒的關愛情感。
4.發揮家長的優勢作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家庭是孩子們成長的重要場所,同時是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第一課堂。只有做好家園共育,老師與家長密切配合并保持培養目標的一致性,才能在培養幼兒關愛情感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關愛情感與關愛行為,當幼兒在家時,家長必須承擔起培養幼兒良好情感的重任。如吃飯時,針對孩子挑食、浪費糧食的行為,家長要及時進行批評教育,并以實際案例增強孩子糧食來之不易的意識,不斷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生活習慣,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意識與情感;在外出游玩或者去親戚家玩時,主動向長輩問好,并幫助長輩拿東西,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的思想情感意識。與此同時,幼兒教師可以組織“關愛他們,快樂成長”親子關愛教育活動,組織和引導家長積極參與,讓家長和幼兒共同享受關愛帶來的愉悅感與幸福感。此外,幼兒老師要承擔起與家長積極溝通的重任,將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及時與家長交流,針對幼兒一些不好的行為表現,積極與家長共同交流并總結出可行性的培養方案,切實改掉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努力培養幼兒的關愛情感與意識,為幼兒未來學習與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結語
一切教育都需要以愛為前提,幼兒教師是一個有信仰且神圣的職業,是幼兒成長與啟蒙教育的引導者,在整日與孩子們為伴的過程中,在引導幼兒認識世界和感知世界的同時,著重培養幼兒的關愛情感。正如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所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讓幼兒感受來自教師、家長和社會的關愛,還要增強幼兒愛家人、愛同伴、愛老師和愛社會的情感,以此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為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樂樂.在自主活動中培養幼兒關愛的情感[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7):101.
[2]朱小云.家園配合促進幼兒關愛情感的發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05):232-233.
[3]顧娟.淺談如何培養5—6歲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08):237-238.
[4]張淑滿.淺談我國幼兒關愛教育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12(03):62-63.
[5]孫艷艷.道德體驗,催開幼兒關愛他人之花[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2):126.
[6]姚愛清,楊勝男.幼兒關愛行為缺失的現象及其對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0(02):9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