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寶江


一、中小學教師的日常工作
每個國家都要在自己的國土上結合國情和社會環境,開展適合自己國家的教育變革。芬蘭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環境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鑒之處。
從事中小學教育的芬蘭教師在大學時期要完成五年的教育并獲得碩士學位。其中,前兩年的訓練和課程是一樣的,他們要確定自己未來想成為全科教師還是學科教師,這樣,后三年將相應地接受有區別的專業教育。通常小學階段的是全科教師,中學階段的是學科教師。全科教師需要較全面的才干,要一個人擔負起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與其他教師合作較少。1至6年級的每個班級,由一名教師加一名助理教師完成所有內容的教授,教師有較大的教學自主權,客觀上很容易開展現象式教學。其中,1至2年級還會專門配備從事兒童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專家教師。到了7年級以上,學科教師要在45分鐘內完成一節常規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在缺少跨班級教學或不同年級循環教學經驗時,會遇到一些困難,學校則會通過加強學科教師之間的業務交流、合作教學等給予支持,幫助教師成長。
教師通常會給學生布置一些預備性的家庭作業(如觀看視頻,有中小學生專用的學習網絡、學習軟件等,資源豐富),使學生在上課前就能獲得一些相關知識,有備而來。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更好地進行討論或交流。教師主要負責組織工作,以適時提問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行為,并鼓勵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這種教學法多用于8年級以上,而對較低年級段則更多采用教師授課和小組學習的方式。芬蘭的中小學教師都是教學的專家,知道如何教導學生、挑戰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動力并鼓勵同伴之間的相互學習。學生在課堂上解決學習問題、完成學習任務,課后的書面家庭作業就會很少,通常只要十幾分鐘即可全部完成,教師也不必在批改作業上耗費過多時間和精力。
學校里通常不設專門的實驗室,一些基礎性的小實驗在教室里就能完成,如果要完成更專業的實驗教學,學校會與附近的LUMA分中心預約,帶領學生在中心專業教師團隊的指導下進行實驗,也可以從LUMA分中心借出一部分教學實驗儀器。以上涉及的所有相關費用均由政府承擔。
二、中小學教師的辦公環境
通常每位教師的辦公室就是各自的教室,辦公區可能安排在講臺旁邊或墻角一隅,有包括桌椅、教學用具等在內的一整套設備。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會根據課程表上的安排,在課間一起趕往相應的教室去上課,但與我國目前推行的選課走班模式不同。專業教室的相對固定,使每一學科相應的教具等可以集中并固定地擺放(見圖1),免去了搬運的麻煩。專業教室的空間足夠寬敞,每個班級通常僅有十幾人,師生活動很方便。在選修課時間里,學生可以打破行政班的界限自行到各專業教室學習。有些課使用教具較少,只涉及講課聽課,教室面積就會小得多。
通常各中小學校設有供全體教師集體活動的專用活動室。這樣的活動室兼有會議、茶歇、餐飲、更衣、儲物等多重功能。室內有教師專用的衣架區;早上課前會有茶點;有公用的咖啡機、冰箱、微波爐、餐具消毒柜(見圖2);每位教師都有一個儲物柜;有沙發、簡易圓桌、吧臺供休息或談話;有全校課程表及每位教師的課程表;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教育教學類圖書、報刊;有學校教學樓的平面圖、各教室的分布圖;還有一些植物、教師們的手工作品等。這里是教師們的集體活動空間,也可用來接待校外來訪者。芬蘭每所中小學通常只有二三百名學生,因此教師人數也較少,辦公位分散在各自開展教學的專業教室里,綜合活動室是多功能合一的集中場所。集散結合、零整互補,自有其便利之處。
三、中小學教師的選拔
在芬蘭,教師職業的準入門檻很高,對師范生的選拔十分嚴格,甚至堪稱嚴苛。成績一流的高中生才能報考大學的教師教育學院,錄取率通常不足一成。申請攻讀師范類專業的學生要提供在校成績單,還必須通過層層面試,特別是要接受對教師專業的認識和選擇教育專業的動機的考察。申請人被確認有足夠的從事基礎教育教學的熱誠與創新思維,才能有機會邁進教師教育學院的大門。
芬蘭強調將“以研究為導向”作為師范生培養方案的基本理念和組織方式,教師教育學院的最終目標是培養自主、反思與研究型的中小學教師。師范生的培養重點包括理論與實踐能力、學術能力與教學能力,課程包括5大模塊:多元文化學校與多元文化教育、語言、跨文化交流與合作、歐盟中的芬蘭和全球化世界、實踐—跨文化國際經驗。芬蘭各大學的教師教育學院專業課程設置不盡相同,因此,赫爾辛基大學發起了一個跨校共同準則,要求在校學生必須完成300個學分才能獲得碩士學位,其中包括溝通和指導學習、多學科的學校科目學習、選修學科學習等多種類別的近20門具體課程,還穿插安排了3個學期的一線學校實習。
經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5年專業訓練打磨出來的畢業生,在教學、研究和思考能力方面的專業水準和實力可達到專家型教師的水平,實現了芬蘭人引以為傲的“教師一樣好”。平等教育理念和機制治理下的各學校基本上做到了均衡發展,從而實現了芬蘭的“學校一樣好”,使中小學的家長與學生無須糾結擇校問題,一律就近入學。
芬蘭教育與文化部顧問布瑞吉塔女士說:“芬蘭法律規定,學生在六年級之前,都不能以等級或分數來評斷他們。進而推之,我們對學校和老師也沒有教育質量考核”“我們對教師和學校的工作抱以完全的信任。我們相信他們可以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如果一個社會對自己的教師連最基本的信任都沒有,那還談什么教育呢”?
在芬蘭,信任建立在嚴格選拔的基礎上。全社會的一個共識是:優秀卓越的師資隊伍是國家和民族的支柱。教師一旦走上工作崗位,便不會再面對各種考核和監管。國家或地方政府的主管教育部門并不實施學校評鑒制度,對學校絕對信任,即使規模再小的學校也擁有行政自主權。整個社會對于教師職業非常信任。芬蘭家長都受過很好的教育,完全信賴教師的研究與教學能力。家長可以評價教師,如果對教師有意見,可直接與校長和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溝通解決。
芬蘭的教師職業是終身制。只要教師沒有犯下很大的錯誤(如出現醉酒上課等嚴重問題),永遠不會被解聘。芬蘭沒有教師職稱晉升機制,使教師免除了因評聘競爭而衍生的各種煩惱,可以專心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教師要教什么、怎樣教、用什么教材,完全可自由選擇、自行確定。由于教師在大學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了碩士學位,本身就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很多教師能夠自己編撰教材。因此,芬蘭的教師擁有高度的專業自主權和職業幸福感。據芬蘭第一大報《赫爾辛基郵報》調查,芬蘭年輕人最向往的職業是教師。
四、信任文化下的教師管理
在芬蘭,合格的中小學教師在入職前必須具有以下能力,即快速分析環境的能力、得出結論并做出決策的能力、滿足不同個體或群體建構知識的實踐技能、不斷學習教育最新研究成果的能力。因此,新教師能夠很快適應教學崗位。教師的教學時間相對較少,更多時間用于其他專業活動,如自身的學習、查資料、教育教學活動設計、調研、進修培訓等,實現課堂內外的職責,履行自己的職業使命。
教師與校長每年一次的正式談話是制度性要求。教師每年要填寫一張年度工作總結表,校長會根據表中的內容提出問題,詢問教師需要學校提供哪些幫助和支持,以此了解教師的情況。對話會有正規記錄,這些記錄可以反映出教師的變化。因為沒有上級監控,校長可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深入了解課堂和教學,以改進教學和提供幫助為目的與教師交流,而非實施行政監管。
教師每年會見家長一次,與家長、學生共同研討、溝通、交流學生的在家和在校的情況。教師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學業發展指導,并落實到書面文檔資料,用于后續追蹤觀察學生的成長軌跡。
教師的充分自由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每個教師的個性都會受到尊重。筆者在某中學見到一位男教師,雙臂上竟然滿是花花綠綠的紋身。當委婉地問起學校是否對此有約束時,這位教師爽快地回答這種情況屬于私事,學校不會干涉。在坦佩雷市的曼卡(Mankkaa)學校,筆者還見到一位五十歲左右的男教師,留著一頭披肩的金色長發,還組建了一個私人樂隊。總之,無論男教師還是女教師,都可以有自己的個性化裝扮,可以佩戴飾物,因為這些都是個人權利。學生也可以化妝,且很少見到統一的校服。
芬蘭中小學教師的月工資為稅前3000至5000歐元,僅略高于國家平均工資水平。芬蘭教師的工資收入與學生年級有關,以同等教齡的教師為參照,高中教師比初中高出7~10%,初中比小學也會高出7~10%。每年都有大量優秀的高中畢業生報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但看重的并非是教師收入。筆者曾詢問一位中學教師選擇教師職業的理由,得到的回答是:“我認為自己在上學期間形成了一些較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和經驗,我愿意把它傳授給這些孩子們,這就夠了。”
最短的課時,最少的作業與考試,最平等的學校,最寬松的教師管理制度,只有550萬人口的芬蘭卻創造了世界矚目的教育質量與品牌。其中,經過嚴苛選拔與培養打造成的一流師資隊伍及后備梯隊,全社會對教師高度信任的文化,與有力焉。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