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培 宋璐
[摘 ? ? ? ? ? 要] ?職業教育作為一種不可替代的教育類型理應在國家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戰略中發揮新作為,這也是兩者內在供需關系的必然要求。職業教育的價值、能育、創新、整合供給解決了新舊動能轉換對思想解放、人才支持、科技支撐、創新驅動、資源保障等方面的需要。以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為代表的高職院校必須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展現新作為。
[關 ? ?鍵 ? 詞] ?新舊動能轉換;職業教育;新作為
[中圖分類號] ?G710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006-02
一、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與內涵
為應對國內外各種社會矛盾,提升國際核心地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戰略部署。新舊動能轉換是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為代表的新經濟,實現新舊動能的接續轉換,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1]。新舊動能轉換“是一場深刻的生產力革命,也必然帶來生產關系的調整”[2],導致各種風險和矛盾。因此,實現新舊動能轉換“軟著陸”成為各主體角色定位的邏輯起點。
二、職業教育價值目標與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的供需關系
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在新舊動能轉換實現中必須有新作為。兩者間的內在供需關系則成為職業教育新作為的著力點。
(一)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的需要
1.新舊動能轉換的實現需要是思想解放。新舊動能轉換是中國面對各種新問題、新矛盾、新挑戰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我們需要堅持解放思想為先導,更加清醒地認識發展趨勢,把握發展大勢,更加精準地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匯聚起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大合力。思想能否全面深入解放,貴在宣傳教育。通過宣傳教育讓人們真正領會新舊動能轉換的意義和內涵,進而凝聚共識形成強大行動力。
2.新舊動能轉換的實現需要人才支持。新舊動能轉換本質上是“生產要素結構變化”[3],是由以往過度依賴資源紅利和人口紅利向人力資本的轉變。因此,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人才是根本。我們不僅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重要的是培養人才,厚植高素質人力資本,讓人力資源紅利成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根本推動力。
3.新舊動能轉換的實現需要科技支撐。“技術創新作為生產率提升的重要推力,是經濟發展各時期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核心動力?!盵4]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科技研發模式,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制度創新,為科研工作者和科研單位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激發科研主體的積極性,提高研究水平,增加原創性科技成果供給,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
4.新舊動能轉換的實現需要創新驅動。創新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價值取向。新舊動能轉換中的創新包括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實踐。我們應抓住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雙創”這把金鑰匙,培育人們的創新精神,激發人們的創新思維,提高人們的創新能力,豐富人們的創新實踐。讓創新真正深入人心,創新成果供全社會分享。
5.新舊動能轉換的實現需要資源保障。新舊動能轉換需要黨和國家統一部署,各方主體協同發力,形成思想凝聚、融合互動的局面。所謂“融合互動”,就是“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形成大合唱,奏好同心曲,絕不能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同時,需要各方主體從自身出發,找準定位,依托優勢,努力實現相關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充分發揮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整合價值。
(二)職業教育價值目標的供給
1.職業教育是價值取向供給者。教育是一種價值選擇和期待,是一種對生存價值、生命質量的追尋和確證。職業教育亦如此,它對學生的價值賦予、開發和確認具有很強的重塑性。因此,職業教育能夠將“新舊動能轉換”價值理念通過宣傳教育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把握新舊動能轉換的內涵,實現自身價值與“新舊動能轉換”價值理念統一。
2.職業教育是能育取向供給者。所謂“能育”是指職業教育以培養能力為價值取向,是能力本位教育,是一種以實踐整合知識、訓練能力、解決問題的教育。因此,職業教育與市場和企業關系更為密切,能夠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大量專業技能人才。
3.職業教育是創新取向供給者。職業教育是以能力為本位,大賽為依托,就業為導向的創新教育。職業教育全過程充滿著對創新思想的傳播、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創新實踐的服務。
4.職業教育是整合取向供給者。職業教育是一種整合教育,整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有自覺的目標取向的聯結,是有清醒的創新意圖的融合”[5]。因此,職業教育有擔當也有能力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目標取向,實現相關資源的整合創新,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資源保障。
三、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的新舉措、新作為
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主體,應該依托自身國家骨干院、省級示范院和省級優質院的優勢,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從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的需要出發供給新作為。
(一)成為新舊動能轉換思想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1.學院應采取多元主體、多種渠道傳播新舊動能轉換思想。宣傳部門可牽頭制定系統的宣傳方案,理論實踐相結合、線上線下全覆蓋傳播、解讀新舊動能轉換思想。教學部門牽頭改革現有教學課程體系,將新舊動能轉換思想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讓師生全面了解其意義和內涵。
2.學院應以身作則實現自我的新舊動能轉換。首先,轉變現有管理體制,構建“服務型”學院。所謂“服務型”學院,是指“權力”的逆向傳導,領導服務于教師,教師服務于學生。其次,轉變現有管理方法,增強正激勵作用。以道斯·麥格里格(Douglas McGregor)Y理論為指導,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師管理辦法,并提升其執行力,提高教師員工對學院的認同感、歸屬感,激發他們的內在動力。最后,重視新生力量的培養,實施“引智引才”工程。學院應統籌制定專門的年輕教師培養方案,完善落實該群體的工作機制、輪崗機制、責任機制、容錯機制等。學院應采取措施引入更多高端科研人才,優化知識結構,提高學院師資的異緣率。
(二)成為新舊動能轉換人才的培育者和供給者
人才的培養和供給水平取決于專業設置、生源質量及學生培養三個重要環節。
1.專業設置動態管理。學院應成立專業建設評估委員會,根據社會需要、辦學定位和發展目標,組織專家對現有專業進行內涵、培養目標、課程、就業方向等方面重新設計。通過市場調研評估,設定一定考核標準對專業實行末位淘汰制,及時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布局,減少資源浪費。根據新舊動能轉換需求,設置新專業,優化專業結構,豐富專業種類,提高專業質量。
2.完善招生路徑,提高生源質量。首先,強化招生工作的重要性,統一教職員工的思想。其次,堅持全員招生,并組建一個年輕化、專業化招生宣傳團隊。再次,制定合理的招生工作考核機制,激發招生工作的積極性。最后,拓寬招生宣傳渠道,實現保量提質目標。
3.構建人才培養聯動機制,嚴格考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融合式”人才培養機制,同時,教學部門應負責加強師資競技、培訓和教學管理工作,深化教學課程和教學方式改革,嚴格學生考核,實行嚴進嚴出制,讓學生真正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能力,更好地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合格的人才。
(三)成為新舊動能轉換技術的研發者和轉化者
技術的研發和轉化能力是學校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學院應為技術研發和轉化提供制度保障和平臺建設。
1.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機制。學院應優先考慮新舊動能轉換相關技術研發和轉化的教師職稱評定,給予精神、物質獎勵,提高教師的積極性。此外,提升科研基礎設施水平,打造一流的科研團隊和創新平臺。
2.深化校企合作,構筑發展平臺。學院應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鼓勵教師以“師帶徒”模式走出去,再將企業技術帶頭人引進來,實現校企深度交流融合。在這“一出一進”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融合碰撞,激發新技術產生的活力,提高學院對新舊動能轉換技術研發和轉化的貢獻率。
(四)成為新舊動能轉換創新的孕育者和引領者
職業教育是一種創新教育,學院應順勢而為,成為新舊動能轉換創新的孕育者和引領者。
1.設立專門的“創新”工作部門。創新是一項復雜而又系統的工程,必須創建獨立的創新創業學院,統籌創新創業工作。
2.加強創新工作體系構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為目標。制定從創新創業的宣傳到創新創業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再到創新創業大賽的舉辦與參與完整體系,為新舊動能轉換孕育更多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成為畜牧產業鏈領域創新引領者。
(五)成為新舊動能轉換資源的整合者和優化者
學院可通過依托自身優勢的“傳播型”和依托他人優勢的“學習型”兩種途徑實現。
1.依托自身優勢實現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學院是全國最大的畜牧獸醫人才培養基地,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因此,可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通過專業課程內涵式整合、校企合作“雙師”整合、職業教育集團化整合、國際經驗本土化整合、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整合等,為新舊動能轉換匯聚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創新資源等。
2.依托他人優勢實現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冷思考學院所處形勢,我們與其他國家骨干院、省級優質院之間尚存很大差距。學院應加大開放力度,提高資金支持,樹立“行業標桿”,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要求各部門年初篩選出同級“部門標桿”、制定年度“走出去”計劃表,年末提交“引進來”完成情況。通過對標桿的學習,把他人優勢為我所用,結合自身整合、優化、創造新優勢,成為行業“新標桿”,更好地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服務。
參考文獻:
[1]余東華.以“創”促“轉”:新常態下如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J].天津社會科學,2018(1):106.
[2]董彥嶺.全面深刻把握新舊動能轉換的內涵[J].科學與管理,2018(1):48.
[3]黃少安.新舊動能轉換與山東經濟發展[J].山東社會科學,2017(9):104.
[4]張文,張念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導向下我國新舊動能轉換的路徑選擇[J].東岳論叢,2017(12):94.
[5]張健.職業教育的澄明與守望[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6:37.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