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慧
[摘 ? ? ? ? ? 要] ?以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為例,針對當前職業院校學生個性多樣化以及社會人才需求多元化的特點,提出從藝術教育與個性培養關系入手,探索藝術教育對學生個性培養的作用及藝術教育教學過程對學生個性的培養,并提出藝術教育個性培養的策略——構建“專長教育”人才培養個性化分層分類課程體系。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教育活動過程中的個性培養,為探索高職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提供借鑒,為廣大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就業和發展拓寬道路。
[關 ? ?鍵 ? 詞] ?藝術教育;專長教育;個性化培養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034-02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服務的對象主要是3—6歲的幼兒教育。學前教育活動是兒童的開始,為自身的各項發展奠定基礎。在幼兒階段開展合理的藝術教育能不斷提升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在幼兒身心發展階段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藝術教育作為幼兒教師教學中一項重要專業技能,不僅需要教師具備藝術技能和藝術素養,還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因此,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教育是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它培養了學前教育專業未來幼兒教師的藝術修養、審美能力及創造力,為將來他們走上社會從事幼教行業打下良好的藝術理論與實踐基礎,提升職業核心能力。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教學現狀分析及存在的問題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藝術基礎薄弱,藝術專業技能實踐偏少
目前,各高職院校招收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大多缺乏藝術理論和實踐基礎,對藝術課程學習缺乏目標,無法掌握學習方法,遇到困難缺乏熱情,這給教授藝術專業課程的老師開展教學增加了難度和挑戰。藝術屬于實踐性學科,因此需要大量時間進行實踐練習,但目前學生藝術專業技能實踐時間普遍偏少,缺乏練習,無法形成技能專長。
(二)藝術教育課程設置不完善,缺乏特色課程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中藝術教育課程內容設置仍然沿用普通高校教學模式,固定不變,課程封閉,課堂內容沒有結合新時代幼教行業的發展,導致與實際幼教行業脫軌,無法滿足目前幼教市場對幼兒藝術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需要。藝術特色課程設置偏少,培養學生缺少側重點,導致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學生無突出藝術專長,就業競爭沒有優勢。因而無法形成有效的、可實施的教學方法。
(三)各門藝術課程授課內容相對獨立,技能與教育缺乏聯系
學前教育藝術課程存在相互孤立現象,音樂、美術、舞蹈學科割裂沒有體現學前教育藝術的綜合性,藝術課程之間融合較少,很難形成特色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藝術創造性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再者,高校中教授學前專業的藝術類課程的大多是藝術院校出身的老師,沒有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背景,在授課過程中多是以傳授技能為主,學生掌握了技能,卻無法把技能轉化為教學活動。
三、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個性化培養策略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作為未來的幼兒園教師,提升其藝術修養和藝術技能刻不容緩。鑒于當前該專業藝術領域課程現狀,應當改善和建立新的課程標準和課程結構,注重學生的藝術個性化,實現“專長教育”。
本研究從培養高職學前教育具有專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作為藝術教育個性化培養的策略,重新考慮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目標定位,依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和職業崗位需求標準來重構高職學前教育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優化課程教學組織和實施,強化課程質量評價,實行差異化分層分類課程教學,強化學生的藝術領域專長在未來工作中有效實施,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和發展拓寬道路。
(一)實行“1.5+0.5+0.5+0.5”的培養模式
前三個學期(1.5學年)不分專業方向,藝術教育以學習基礎課為主,舞蹈、音樂、美術課程打通,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基礎,培養學生藝術綜合素質;第四學期(0.5學年)按興趣愛好、特長,根據自愿選擇和考核選擇藝術特色課程模塊,提升學生專業藝術特長,實現個性化培養;第五學期(0.5學年)跟崗學習和藝術專長實踐結合,按照學生選擇藝術特色課程模塊開展專長集中實踐和理論指導結合的跟崗學習,增加學生一線教學體驗和經驗,培養學生藝術專長技能水平,直觀了解和感受幼兒的需要,用技術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設計教學游戲活動;第六學期(0.5學年)頂崗實習階段,根據自愿選擇和統一調配原則分配學生在校外幼教行業進行頂崗(畢業)實習,將學生自身藝術專長結合實踐教學,開展藝術特色幼教,滿足學前教育市場需求。
(二)分層分類藝術特色課程體系
規范藝術教育課程設置,保證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和行業標準中規定的學習領域、建議模塊進入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建立適應學前崗位需求的藝術教育教學平臺。學生通過選修不同藝術特色課程,達到相應行業領域、專業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尤其開設當前幼教行業發展比較快,需開發大量的藝術特色課程,比如新興的幼兒繪本舞蹈、創意手工——民族民間工藝、幼兒鋼琴彈唱——奧爾夫音樂等,形成多層次、多類型、多渠道的學前教育藝術教育特色課程體系,給廣大高職學生提供了藝術教育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更大的空間。
(三)構建“全程化”藝術教育實踐教學體系
依據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和職業崗位需求,為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方向性引領,讓學生全程化進行藝術教育實踐教學,從第一學期開始有為期一天的感受實踐學習,初步認知幼兒藝術教育活動;第二學期有五天的分散幼兒園觀察學習,記錄音樂、繪畫、舞蹈三項活動的開展情況,初步形成培養幼兒藝術職業素養的概念;第三學期有為期一周的實地跟崗見習,鍛煉藝術基礎,了解幼兒園除了技術以外需要什么樣的藝術課堂。第四學期有為期四周的集中跟崗學習,培養自身藝術專長,“拜師學藝”在幼兒教育領域中學習教法與技法的融合;第五學期有為期十二周的跟崗認知實習,提升藝術專長技能水平。“施展才華”,任何能力的提升都是需要實際實踐來提升和檢驗。通過理實一體化學習過程,到幼兒園真正全面地開展藝術教育,聽取專家前輩的意見指導,在進行方案磨合,最終形成一堂系統完整、有效的幼兒藝術活動。第六學期為期18周的頂崗實習,發揮自身藝術專長結合實踐教學,“觸類旁通”將前期多次打磨的活動課運用到其他課程活動的教學實施當中,形成自己獨有的名片式的教學理念,并最終成為學前教育特色人才。
綜上所述,藝術教育作為幼教行業教育的重要領域,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是當前國家社會各項政策指明的方向。學校教育過程中需要改變目前單一的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將美育具有的精神和靈魂傳遞給學生,增加學校教學與行業接軌的實用性特色課程,實現學生個性化培養,加強實踐教學,使理論與實踐能有機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王明月.論高校藝術教育現狀及思考藝術教育[J].2009(3):25-26.
[2]吳麗.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藝術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08(2).
[3]王海英.“順應”與“引領”:高師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社會需要之間關系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7(7).
[4]楊佳.西方元素對中國近代學前教育的影響:中國學前教育近代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5]王卡蘭.學前教育藝術課程的改革探索[J].文教資料,2010(22).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