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偉
[摘 ? ? ? ? ? 要] ?以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汽車工程學院舉辦的汽車發動機裝調工基本技能競賽為例,分析高職院校舉辦技能大賽的重要性,舉辦本屆技能競賽的流程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以使技能競賽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關 ? ?鍵 ? 詞] ?高職院校;技能競賽;重要性;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106-02
舉辦職業技能大賽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是我國高職教育中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與創新。近幾年,全國各高職院校不斷進行教育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績。為了使高職教育可持續健康發展,使在校學生切實提高專業技能,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各高職院校的領導都越來越重視舉辦技能競賽,并相繼制定了舉辦技能競賽的相關措施。各學校以及各省市也陸續開始舉辦各類技能競賽。
一、舉辦技能大賽的重要性
現在的職業教育一直存在兩大問題:(1)重視知識,輕視能力;(2)重視教學,輕視學習。這兩大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性和積極性不高,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更不利于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就業單位的對接。通過舉辦技能競賽,進行參與更高層次比賽的人才選拔,樹立精品意識,為學生將來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狀況。技能競賽的開展有利于實現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模式和課程的改革,有利于改善實踐教學條件,還可以促進校企合作的開展、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促進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實訓基地的建設。
(一)技能競賽對教師的影響
專業教師組織和指導技能比賽,以及在技能競賽中做裁判,可以使教師得到鍛煉。不僅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而且可以提升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使理論真正地聯系實際。組織和指導高水平技能競賽需要教師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操作能力。只有技能水平高的教師才能帶出高質量的學生。
(二)技能競賽對學生的影響
研究發現,高職院校定期開展各項職業技能競賽,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較大的促進作用,有效督促學生認真鉆研專業課程知識,這對學校教育教學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學生參加技能競賽獲獎,不僅提高了職業能力,也增強了自信心。同時這些參加技能競賽獲獎的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肯定會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對班級的其他學生起促進作用。技能競賽除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外,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組織能力以及意志力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如果是團隊形式的技能競賽,在分工合作的日常鍛煉和最終比賽中還能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培養榮譽感。
(三)技能競賽對實踐教學的影響
只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加大實踐教學的比例,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的學生去參加技能競賽可以找出差距,以便調整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對課程進行改革,在平常教學中把比賽項目內容滲透到整個實踐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進行過程考核,主要以實操考核為主,考核的標準則可以參考技能競賽評分細則,從而真正地實現技能競賽與實踐教學的融合。
通過參加技能競賽,學生的專業水平提高了,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通過參加技能競賽還可以反饋實踐教學不合理或者薄弱的環節,從而進行改正。實踐教學和技能競賽是相輔相成的,合理的實踐教學是技能競賽取得優異成績的必要條件。
(四)技能競賽對學校的影響
通過技能比賽,可以有效地對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以及綜合素養進行改進和提高,技能訓練得以加強,對社會需求能更好地適應,學生就業競爭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學校的教學成果也能得到更有力的展現。舉辦技能競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尤其是舉辦級別較高的技能比賽。
二、舉辦技能大賽的流程及存在問題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汽車工程學院本年度共申請了8個專業技能競賽,分別是汽車造型設計大賽、數字建模大賽、汽車試驗技術競賽、汽車電器電路故障檢測大賽、汽車裝調技能大賽、汽車維護與保養大賽、新能源汽車知識與技能大賽、新能源汽車創新設計大賽。除了以上8個專業技能競賽外,還舉辦了書畫創意大賽來培養學生的業余愛好。
本次發動機裝調工基本技能競賽已經是第五屆,相對來說比較成熟,主要面對汽車相關專業的在校學生。學生在學完發動機構造、發動機實訓、汽車裝調基本技能訓練、生產現場管理等相關專業課程以后,學生應具備發動機拆卸、測量、安裝調試的能力。通過舉辦技能競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后續專業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帶著興趣學習,而不是進行填鴨式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同時對其他學生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
(一)舉辦技能競賽的流程
本次發動機裝調工基本技能競賽主要分為組建團隊、宣傳、報名、初賽、復賽、評獎幾個環節。首先要組建團隊組織本次技能競賽,并且要有明確分工,主要包括組織、宣傳、出題、工具準備、裁判等各項工作。組建團隊后,負責宣傳的教師一方面通過各學院官方宣傳,另外,還可以制作條幅、海報等在校園公共場合加大宣傳力度,吸引學生報名參加。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問卷星生成報名二維碼,學生通過掃碼報名。還可通過QQ群生成二維碼,學生通過掃碼進群,教師在群里發布關于技能競賽進展的公告。報完名后,首先組織初賽即理論考試,考察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通過此次考試淘汰一部分學生,篩選具備一定理論功底的學生。然后把分數及排名在QQ群里發布,組織入圍學生進行復賽。復賽是實操項目,主要方向是發動機拆裝、測量、調整等項目。組織團隊做好考核工單、評分細則、裁判培訓等工作,在賽前準備好發動機臺架、工具車、專業工具等。比賽當天還需要教師組織對選手進行抽簽,候考室候考,引導學生進入比賽工位。每個工位需要兩名技術支持,每組比賽結束后對發動機進行復位。只有前期準備工作做好,才能保證當天有條不紊地進行比賽。復賽完畢后,根據初賽占20%、復賽占80%的比例,評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并頒發榮譽證書。
(二)技能競賽存在的問題
本次發動機裝調工技能競賽雖然取得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1.時間比較倉促,準備不夠充分
本次技能競賽從組建團隊到全部工作結束歷時一個半月,時間比較倉促且其中大部分教師工作比較繁忙,教學和科研任務重,有時為了趕工作進度只能加班。
2.參賽學生來自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積極性很高,但水平差異大
通過比賽成績發現,不同專業學生的比賽成績差異較大,主要是因為不同專業的課程設置不一樣,比如新能源學生沒有學過汽車裝調工基本技能訓練這門課,導致失分較多。以后可以增加通識性題目或者分專業考核。
3.側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考核,忽視團隊合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后的技能考核可以由幾個人成立一個小團隊共同來參賽,同時加大考核的難度,比如設置一個故障,考核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對舉辦技能大賽提出的建議
(一)科學合理地設置技能競賽比賽項目
技能競賽可以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4個級別。在比賽的級別上,校級比賽雖然級別最低,但舉辦花費最少、項目靈活、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學習,效果又非常突出,因此每個職業院校都應多舉辦校級比賽。
在技能競賽的科目設置上,切忌所有專業全面鋪開一哄而上地搞技能大賽,而是要分步實施。先挑重點專業、特色專業,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使技能競賽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不同年級組織能力要求不同的技能比賽,讓學生體會技能競賽所帶來的樂趣。同時間接讓學生明確不同年級掌握技能的方向和要求,從中篩選一批專業技能較強的學生,為更高級別的技能競賽儲備人才,這對他們后續學習專業技能都有很好的促進和鼓勵作用。
(二)建立技能競賽的長效機制和獎勵機制
技能競賽水平的提高肯定是長期努力的結果,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才能積累豐富的經驗。高職院校負責人要充分重視,由主管部門牽頭,宣傳、設備等多部門緊密配合,確保技能大賽各組織環節有序開展。
對積極組織職業技能競賽的教師或者教學團隊,學校應明確獎勵辦法,激發廣大教師投身技能競賽工作的積極性,使技能競賽水平逐年提高。對獲獎學生,在學校綜合測評、各種獎學金評定、先進個人評選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
(三)建立技能大賽與就業的良性互動關系,做到以賽促就業
高職教育和普通本科大學教育不同,其最重要的目標是成才和就業。只有讓技能競賽和就業良性互動起來,技能競賽才能更加成功。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舉辦技能大賽的過程中,邀請企業負責人來現場招聘,對在技能大賽中表現突出的學生直接簽訂用人合同。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用人單位對參加技能大賽學生的職業技能可以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學生在技能大賽中的表現比任何招聘會面試都更有說服力,更容易獲得用人企業的信任,可以使企業招聘到滿意的技術人才,為企業長期發展夯實基礎;另一方面成績優秀的學生直接被企業高薪聘走,對周圍學生的影響是其他思想教育形式無法達到的,會使學生樹立向榜樣學習的志向,從而促進學生成才、就業。
綜上所述,技能競賽能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業務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實踐教學條件,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高職院校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差,除了要不斷地進行課程改革,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加強引導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應該盡力多舉辦各種各樣的技能競賽,不斷優化競賽內容,建立技能競賽的長效機制,合理設置比賽內容,使技能競賽可持續健康發展,真正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羽玲.談技能比賽對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促進作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2).
[2]石冬喜.高職院校開展技能比賽的實踐與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15(8).
[3]趙靜靜,張靜.基于專業技能比賽的高職院校自動化類專業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8(44).
[4]劉克勇.技能大賽是提升職業教育質量的最有效抓手[J].江蘇教育,2009(6).
編輯 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