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偉
[摘 ? ? ? ? ? 要]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健康和醫療水平的要求也在提高,醫療技術高、服務態度好的醫護專業人才成為就業市場的“香餑餑”。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就是獨樹一幟的職業教育,始終把專業技能和就業需求放在首位,尤其是對醫護專業來說,更是立志培養出專業知識扎實、心理素質過硬、職業道德素養高的專業人才。生理學課程是高職醫護、助產、臨床醫學等醫學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是開展護理、臨床治療的基礎,涉及基礎的人體器官構造,更涉及臨床癥狀的診斷與用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關 ? ?鍵 ? 詞] ?高職院校;職業能力需求;生理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134-02
相對于本科醫學類院校來說,高職院校的醫學人才培養周期相對比較短,教學任務更加重,所以把職業能力需求放在教學首位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歸根結底還是為學生的就業服務的,各大醫院、社區服務站等相關就業單位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是高職教學改革的指向標。教師在生理學課程教學中要貫徹職業能力培養理念,夯實學生的醫學基礎知識,積極推廣案例教學法,深化學生對病例的分析,提升學生的診斷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運用互聯網教育資源,豐富生理學教學內容;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提升學生對生理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創新生理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深化校企合作開展“雙元育人”,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一、高職生理學課程教學以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推動高職醫學專業的教育改革
隨著我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教育部頒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新時期職業教育改革二十條,這一改革方案是對職業教育的全新闡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的高度總結,提出了深化職業教育改革、促進校企合作,深化“雙元育人”機制,培養實踐性、創新型職業人才。高職醫學專業培養的是一線醫護人才,要立足于企業和醫療事業的發展需求,立足于職業能力需求,既是響應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號召,也是推進高職醫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途徑,更是提升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二)有利于提升高職醫學專業的就業率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育人成才,為社會的發展、國家與民族的進步貢獻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高職院校醫學專業生理學課程以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可以把教學和職業生涯規劃有機融合起來,把一線醫學知識和實踐操作融入教學中,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生理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能力得到了結合,學生的專業素養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培育出來的醫學專業人才更受用人單位的青睞,學生的就業率也會得到提升,高職院校也可以樹立良好的口碑。
二、當前高職生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生理學課程和臨床醫學教學銜接不夠緊密
生理學知識是開展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可以說生理學課程是為臨床醫學治療服務的,但是目前生理學課程主要是針對人體生理結構的講解比較多,和臨床醫學的銜接有所欠缺。例如,在課本“血液”這一章節中主要側重的是血液的理化特征、紅細胞、白細胞的講解,忽視了結合臨床醫學血液知識的講解,如白細胞含量過高時,人體會出現哪些癥狀;血小板數值過低時,人體會有哪些不良反應,導致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在進入醫院臨床實習時難以適應。
(二)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不足
通過分析大多數高職院校醫學專業采用的生理學課本,我們不難發現理論部分占據了幾乎百分之八十的篇幅,實驗教學部分只占據了很小的一部分。由于學校和教師對實驗和實踐環節的輕視,導致學生在臨床實踐環節操作能力薄弱。例如,教師在講解“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的調節”這一章節時,教材上主要是講解脊髓、腦干、小腦等神經系統對軀體運動機能的影響,忽視了和臨床癥狀講解的結合,如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誘發的大腦神經系統損傷,如常見的腦干出血誘發的偏癱、肢體運動障礙等,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生理學知識的運用有待提升。
(三)教師教學方式偏于保守,師生互動不足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生理學教學主要是以口頭講述為主,實驗教學為輔,教師忙著講述理論知識,學生忙著記筆記,師生之間的互動不足,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程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生理學課程可以說是醫學專業的入門課程,教師要在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中融入職業能力需求,創新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學習地位,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設計啟發性的問題,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增加師生的有效互動,構建高效課堂。
三、基于職業能力需求的高職生理學教學策略
(一)深挖教材內涵,密切生理學和臨床醫學的聯系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時刻以專業醫護人員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來培養學生,并以職業能力需求來制定教學計劃,也就是要尋找生理學和臨床醫學的契合點,深化二者的聯合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解“心臟生理”這一章節時可以采取案例教學法,結合臨床常見病例,結合具體病例來講解心臟生理的相關知識,理論知識會變得更加形象、具體,學生也可以把心臟生理和臨床癥狀一一對應起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患者為60歲左右男性,自述伴有心慌、胸悶、頭暈等癥狀,患有高血壓,常年服用降壓藥物。教師可以結合心臟模型演示心臟的泵血功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心臟是如何進行泵血并輸送至全身,了解頸動脈、股動脈等主要的血管。由于患者年齡較大,自述心臟不舒服癥狀明顯,安排做心電圖與快速血脂檢測,教師可以結合患者的檢查結果進行心臟生理知識的講解,患者血脂高于正常值,血液黏稠度比較高,心電圖顯示伴有心律失常的現象。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誘發心律失常出現的病因,演示血液流速過慢和血管堵塞對心臟機能的影響,了解血管堵塞對心臟機能的影響,了解臨床上對冠心病、房顫等病癥的診斷。教師把生理學和臨床醫學有機結合,既可以把生理學理論知識形象化,也可以讓學生提前熟悉臨床醫學病例的診斷和治療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醫護工作人員面對的都是患者,眾所周知醫護工作是和死神的賽跑,醫護人員的救治水準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死,所以職業能力是高職醫學專業教學的前提。但是很多教師在生理學教學中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割開來,課堂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生理學實驗是學生接觸臨床醫學的開始,教師要把生理實驗和理論教學融合起來,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指導學生親身驗證醫學原理,這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例如,教師在講解“血細胞”這一章節時可以把血液凝固和影響血液凝固的因素這一生理學實驗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借助血液實驗,讓學生充分了解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在血細胞中的作用。此外,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消毒意識,實驗操作要密切注意雙手、實驗器材、操作臺的消毒,時刻謹記戴手套,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習慣。小組實驗可以給予學生獨立操作實驗的時間,也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有一些學生不好意思問教師的問題,可以向同組同學請教,實現知識的分享。教師要做好巡堂指導,及時糾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的問題,提升學生操作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此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驗講解紅細胞輸送氧氣、維持血液循環的作用、白細胞的殺菌能力、血小板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功能,講解三大血細胞在人體中的正常數值,數值過高或過低會出現哪些癥狀,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對臨床醫學的了解,提高生理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三)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打造魅力課堂
新時期的醫學技術和信息技術密不可分,很多高難度的手術都是依賴先進儀器來完成的,如心臟搭橋、心臟支架手術等,目前還有先進的遠程醫療會診,更是擺脫了時間、地域的差異,為挽救更多生命和醫療資源共享提供了可能。生理學課程教師應該積極開展信息化教學,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也可以讓學生了解先進的醫學儀器和一些疑難雜癥的治療技術。例如,教師可以開展翻轉課堂教學,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啟發性的問題,也可以結合一些實際病例,讓學生自主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信息,提出自己對病例的治療方案。例如,在講解“胰島”這一課時就可以把糖尿病、胰腺、胰島素結合起來,女患者李某50歲,血糖餐前8.5mmol/l,餐后兩小時為13mmol/l,伴有視線模糊、頭暈、口感等癥狀。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李某的癥狀,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制定臨床治療方案。學生通過搜索信息,首先明確了是由于胰腺分泌胰島素能力降低導致沒辦法分解體內的糖分,造成了血糖升高,形成糖尿病,了解注射胰島素的基本操作流程和藥量控制,學生還研究了糖尿病的并發癥,如白內障、高血壓、疽足等,學生不僅總結了糖尿病常用藥,還制訂了糖尿病食譜,真正把醫療和健康完美融合在一起。
(四)深化校企合作,打造“雙元育人”機制
醫學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患者生命息息相關,教師在生理學教學中要時刻以醫護人員的職業素養來要求學生。高職院校要積極深化校企合作,一是積極為學生尋求實習機會,讓醫學專業學生到醫院去實習,學習一線臨床醫學知識和治療手段;二是把一線醫護人員邀請到生理學課程教學中,邀請他們擔任客座教師,定期為學生授課,講述一線病例和具體的治療方案,提升生理學課程教學的專業性和時效性。
四、結語
總之,高職生理學課程教學并不是“死讀書”,高職院校和醫學專業教師要做到“內外兼修”,既要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又要積極走出去,深化和醫院的合作,引進優質實習資源和教師,提升高職醫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李潔.以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的高職生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新西部,2018(32):164-165.
[2]張峰源.微課程與翻轉課堂在高職高專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0):294.
[3]李秀蘭,陳榮慶,劉小華,等.案例教學法在高職高專生理學教學中應用的探討[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8,16(1):84-86.
[4]馬麗亞.高職生理學實驗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7(20):17.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