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晴
[摘 ? ? ? ? ? 要] ?高校提高資助資源的精準度有利于優化教育結構,實現培養優質人才的目標。從精準認定資助對象、精準幫扶、完善資助管理資助三方面分析高校應用精準分配模式的具體途徑,為提升高校資助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參考。
[關 ? ?鍵 ? 詞] ?高校;資助資源;精準分配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7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018-02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高校資助工作努力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在落實資助政策、創新資助體制以及加大資助力度等方面均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資助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明顯、精準度有待提高等問題,需要高校落實精準分配的模式,確保高校資助工作的公平性與精準度。
一、高校落實資助資源精準分配模式的要求
高校的資助資源分配主要包含兩個層次的問題,一方面是宏觀層面上的分配,另一方面是微觀層面上的分配。其中宏觀層面的資源分配指的是整個教育資源合理分配至不同的高校,而微觀層面的資源分配指的是高校在本區域內合理的利用或分配資助資源。無論哪一層面的資助資源分配均需要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分配原則?,F階段高校的資助資源分配需要努力實現多元化與規范化的分配模式,進而充分發揮精準分配模式的積極作用。此外高校的資助資源分配受社會制度的影響,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高校資助的方式需要不斷創新,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對資助資源的需求。
二、高校在資助資源分配時存在的問題
(一)資源配置的區域性明顯
一部分地區的政府在分配資助資源時沒有綜合考慮高校的各項信息,導致分配出現不均衡的問題。如僅依據高校的層級與人數來決定分配資源,這使大部分的資助資源多被高質量高校所獲取,而一些民辦高校較難獲得資助資源。由于資助資源分配不均衡性使大學生之間的發展差距逐漸變大,不利于實現教育公平。
(二)高校資助資源分配的針對性有待提高
高校缺乏一個完善的資助制度,在確定資助對象時僅依據學生的家庭條件,沒有將學生的困難程度進行分級,也無法針對不同困難層級的學生給予不同程度的資助,阻礙了精準分配模式的有效落實。資助方式的不合理導致資助不公平問題出現。詳細來說高校資助對象認定機制缺乏全面性、真實性與精準度,對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沒有實行動態的跟蹤,同時缺少量化指標,出現了認定難的問題。
(三)高校資助資源配置率較低
大部分高校在給予學生資助時僅幫助學生解決了經濟困難上的問題,忽視對學生心理以及精神層面的幫助。導致高校的資助資源配置無法良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并且對與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來說,在畢業后自身的競爭實力較其他學生相比稍弱,高校需要更加關注學生在社會生存方面的問題,幫助困難學生指明未來發展方向的問題。
(四)高校資助資源的科學性有待提高
現階段政府及高校更加關注資源配置的去向問題,對學生應用資助資源的結果關注度不高。并且當前還沒有完善的有關資源配置應用結果的評價制度,無法對學生應用資助資源的使用效果進行全方位評價。這一制度的缺失導致政府及高校無法有效地了解資助資源的應用去向,阻礙了精準分配模式的有效落實。
(五)高校資助資源分配的公平性有待提高
當前政府及高校在進行資助資源分配時存在過于重視分配公平但忽略了提高分配效率的問題。在分配過程中不注重效率容易出現浪費資助資源的問題,由于高校的資助資源屬于一種有限的資源,需要高校找到分配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平衡點,進而實現精準分配與合理配置資源的目標。
三、高校落實資助資源精準分配的途徑
(一)精準認定資助對象
1.做好資助政策的宣傳工作
高??梢圆捎冒鄷?、講座等形式向學生宣傳有關資助政策的內容,一方面幫助被資助學生減輕心理負擔、樹立自信心,另一方面引導其他學生正確對待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共同營造和諧的學習、生活氛圍。
2.精準調研,確定學生困難程度
現階段,部分高校在判定學生困難程度的工作中主要是結合當地低保標準與學生遞交的相關材料進行認定,此種方法難以確保困難程度識別的科學度與精準度,無法實現量化評判標準的目標。因此需要高校采用精準調研的方法,進而精準識別學生的困難級別。如學校可以將學生在校的消費記錄作為評判困難級別的指標之一,結合科學的計算方法計算相關分值,綜合分值數據與量化考評的信息來確定學生的困難程度。
3.建立相應檔案
在完成資助政策宣傳與精準調研的工作后,需要高校綜合困難學生的信息建立檔案,精準建檔是保障后續順利開展精準資助工作的重要前提。在檔案中不僅要詳細記錄學生的物質、經濟需求,還需要記錄學生在精神、心理等方面的需求。為了確保高校資助工作的公平性,需要確保采集信息的全面性與透明性,并應用民主評議等方式落實精準資助模式。
(二)實現精準幫扶
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對資助多樣化與多層次的需求,需要高校采用分層助學的資助方法實現精準幫扶目標。
1.滿足基本物質生活需求
精準幫扶的基礎性目標是滿足經濟困難學生的基本學習、生活需求。首先在學生入學前通知學生可以享受相應資助項目及政策。其次在學生上學期間應用國家獎學金、助學金以及社會捐助的資助形式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2.給予心理、思想幫助
高校對學生資助不應僅停留在物質資助層面,還需要將資助工作與高校育人目標相結合,同時滿足學生物質層面與精神層面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減輕學生的自卑感產生對社會的感恩意識。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高校努力為經濟困難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與平臺,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
(三)完善高校資助資源管理制度
1.實現一體化管理
確保高校實現精準資助工作的根本保障是完善的體制機制,為了提高資助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需要高校努力構建一體化的資助管理體制。高校要選拔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管理人才參與資助管理工作,并定期對其進行系統化培訓以提高管理者的業務能力,同時需要注重對其進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進而提高高校資助管理工作隊伍的整體綜合素質。高校的資助資源工作需要將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教育以及未來就業創業等內容進行結合,在制度中明確規定各項資助內容的具體標準及資助要求等信息,避免出現重復資助或者資助范圍過小等問題,落實一體化管理的工作任務。
2.實現信息化管理
為了準確了解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高校需要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實現信息化資助管理。高校可以將學生家庭經濟條件等基本信息錄入系統中,并定期對學生的經濟條件狀況進行調研,及時更新信息數據。同時在信息系統中可以將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實踐活動內容以及獲獎情況等內容錄入其中,進而為高校資助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數據信息。
3.加強監督力度
高校的資助工作涉及大量的資金,為了確保各項資助工作得到良好的落實,需要完善資助監管體系并加大監管力度。同時引入相應的責任機制,明確資助管理部門中各個工作崗位的職責。高校需要確保資助過程的公平、公開及透明,使各項資助資金精準投放到需要資助的學生手中。同時保障反饋及投訴通道的暢通,積極接受師生及社會的監督。當出現濫用職權等現象時必須按照相關責任制度與法律對徇私舞弊的管理人進行處理。
4.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原則
高校為了落實資助資源精準分配的模式必須堅持公平分配的理念,同時追求分配的效率以充分發揮精準分配模式的應用目標與價值。此外,高校的資助資源分配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逐步建立并完善分層資助的模式,在滿足學生生存型資助資源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型資助資源的投入力度,同時分層次資助模式不僅要將學生的經濟困難等級進行分級,還需要結合不同專業、不同項目、不同類別等因素來綜合制定分層標準,進而提高資助資源分配的科學性與精準度,將高校資助資源分配工作逐漸由被動變為主動,并且分層資助的模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5.利用大數據思維開展精準資助工作
首先高校可以應用大數據思維在學生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等環節應用大數據技術,有效提高數據采集的準確性與效率,并且重視學生信息數據的整合工作。高校可以建立學生信息數據的管理平臺,將學生的個人信息、家庭信息、學習情況、社會實踐情況等信息均收集在此信息管理平臺中,結合實際情況及時更新,確保信息的精準度。應用大數據技術開展精準資助的工作可以幫助學校結合學生最新的信息數據開展確定資助對象的工作。并且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精準資助的信息進行動態審核工作,及時發現信息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的部分,有效降低高校資助工作的失誤率。高校可以應用大數據及時獎勵精準資助績效的反饋機制。利用反饋機制考察資助對象與資助項目的落實情況,并考察資助對象的困難程度是否滿足資助金額的相關標準。并且利用反饋機制可以總結與評估高校資助管理的工作,幫助高校獲得精準資助的有效經驗,進而不斷完善高校精準資助的體系,提升精準資助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幫助高校實現精準資助的最終目標。
綜上所述,構建并落實高校精準資助模式是一項漫長且艱巨的工程,需要高校做好資助政策的宣傳并做好調研工作,實現精準識別資助對象的目標,并采用具有差別化的資助形式落實精準幫扶工作。同時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信息化的高校資助管理體系,進而有效地提升高校資助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徐煒.試論高等教育學生資助資源的合理配置[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0):74-76.
[2]陳乃車,曾劍,唐聞捷.提升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路徑探析[J].教育研究,2017(5).
編輯 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