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一諾
[摘 ? ? ? ? ? 要] ?產教融合是世界范圍內眾多國家建設職業教育體系過程中所秉持的共同理念,其內涵也經歷了一個持續演變的過程,強調的是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要求實現教育和生產交叉進行的一種辦學模式,從而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培育出更多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保證教育事業的協調穩步發展。為了將產教融合和教育課程改革整合起來,要注意對產教融合內涵進行深刻把握,正確認識落實產教融合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明確改革思路和制定改革方案,以期獲得理想的教育改革成果。
[關 ? ?鍵 ? 詞] ?產教融合視角;教育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7-0124-02
我國各項事業的創新發展都離不開高素質人才,但是人才培養無法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的難題擺在我們面前,要突破這一難題就要促進教育課程改革。教育改革的一個核心思想是將理論教育和實踐教學進行高度整合,課程作為實踐項目的重要載體,必須要密切貼近生產實際,走產教融合的發展道路[1]。從這一角度上看,基于產教融合改革教育課程勢在必行,同時也需要成為教育事業推進過程中的普遍共識,把產教融合變成教育改革的自覺行動,有效提升人才培育質量。
一、產教融合視角下教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抓經濟發展就要抓好教育,而抓好教育實際上就是在抓經濟[2],現如今這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指出了經濟建設和教育事業存在彼此依賴和相互促進的密切關系,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才能夠真正讓我國的各項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一方面教育事業發展為產業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主要體現在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對新入職員工進行崗前培訓、滿足職工繼續教育需求、開發新產品、進行高難度技術攻關等方面[3],因為這些方面均關乎產業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產業的發展建設也促進了教育事業的進步,具體包括給學生頂崗實習提供了堅實平臺,促進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開展,推動“雙師型”教師(double-position teachers)團隊的建設等。同時在人才需求導向的影響下還能夠優化教育專業結構體系,使職業教育步入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產教融合是革新教育發展模式以及創新人才培養的全新模式,立足產教融合視角進行專業結構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學校打造“雙師型”教師團隊、培育高素質應用型與技能型人才的必經之路,同時還是助推產業升級、提升經濟發展水平、促進社會長遠進步的動力所在。產教融合的重要價值以及必要性已經得到了產業界以及學校方面的高度重視,而我們要進行教育課程改革,就要走好產教融合的發展道路。
二、產教融合視角下教育課程改革的整體思路
產教融合視角下的教育課程改革必須要有清晰而又科學的思路,以便明確教育改革框架,找準課程改革方向。產教融合思想支持下的課程改革需要明確以下幾項重要思路:(1)校企合作是踐行產教融合的平臺。校園是實現理論知識教育的重要陣地,企業則是實現市場化生產的主要環節。通過學校和企業的深入合作,能夠利用企業的行業資源檢驗先進的理論方法,并發現其中的不足,對教育改革方案建設提供必要支持。(2)基于校企合作平臺促使企業進入學校,教師進入企業車間,教學走進現場,打造生產與教學彼此交融的格局,是打造現代教育體系大廈的重要路徑。要達成這樣的教育目標,學校必須全面深入地考慮企業利益和企業的實際人才需求,從而有效抓住校企合作的利益整合點,發揮企業在設備、技術、場地、資金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和企業進行優勢互補,進而打造學校育人效益與企業經濟效益雙贏局面。(3)基于產教融合的教育課程改革,必須立足于專業設置和產業需求對接這一根基以推動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的全面實現。一方面要推進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改革,使課程內容和職業高度對接與統一。另一方面要落實教學做一體化改革,把職業崗位工作過程和教學融合起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接教學和生產過程。
三、產教融合視角下教育課程改革實踐策略
(一)基于目標構建產教融合課程改革步驟
立足產教融合視角,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教育課程改革成效,必須利用行業與企業的諸多優勢資源改革課程設置和落實模式,打造專業系統的課程體系。構建目標導向的課程工作步驟就是在產教融合思想支持之下提出的,要求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促進學科體系轉變,并利用構建行動體系的方式把教學過程轉化成工作課程的創新型課程模式[4]。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應基于實踐化和職業化的根本目標,把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標準實現密切對接,讓產業和教育的融合步伐逐步加快。為了保證這一任務的完成,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出發:(1)對學校所在地產業進行全面調研,特別是要加強對支柱產業企業的把控能力,在此基礎之上深化對行業專業人才需求的了解,確認專業的主要工作崗位,提高課程體系建設針對性。(2)聯合企業人員實施對職業崗位的實地調研與考察,收集和專業相關的工作任務。所選取的工作任務必須具備綜合性特征,使工作過程更加完整系統,具備職業代表性。(3)企業與學校要定期組織研討會議,在會議中著重研究典型工作任務和要發展的職業能力,歸納專業行動領域,并逐步與國際職業教育對接。(4)基于調查研究和討論結果轉換學習領域,也就是根據工作過程與職業任務設計課程模式與主題單元,同時參考行業與職業資格標準優化課程單元推導。每個課程單元都必須擁有完整的工作過程,同時密切契合學生的認知與成長規律,保證課程體系的專業性和完整性。
(二)基于實際落實產教融合課程教學模式
產教融合視角下的教育課程改革必須選取科學恰當的教學方式,為實際教學的開展提供根本保障。不論采取何種教學模式,都應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將課程理論和操作實踐進行高度整合。首先,要注意科學設計學習情境,將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重要目標,同時基于工作課程完善教學內容。在這一教學環節,教師要為學生選取和設計具備代表性的工作任務,側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優化教學一體化訓練。在這一環節要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化教學平臺,開發學校專業特色教材,保證情境設計的豐富性,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學習平臺。另外,學校在落實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改革時,需要讓學生經歷以下三個階段的崗位學習,以保證教學質量,落實產教融合目標。第一階段是要求學生在模擬工作場景之中自主完成工作任務,教師則扮演指導者角色,使學生可以獲得專業知識與基礎技能。第二個階段則要求學生在學校內的實訓基地接受綜合訓練,著重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應用能力進行培養。第三個階段則是讓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頂崗實習,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鍛煉,完善學生的職業素質。考慮到教師的綜合素質會直接影響教育課程改革效果,所以學校還要在“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方面加大力度,讓學校和企業聯合起來,共建雙師教學隊伍,邀請一線專業技術人才擔當學校兼職教師,和學校專業教師共同擔當教育教學職責,還可以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到產教融合教材編制和教學資源建設中,促進產教融合目標的達成。
(三)基于成果改革產教融合課程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基于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與結果實施的價值判斷[5]。教學評價除了可以把學生學習和工作中所獲得的成果與經驗展示出來,促進學生分享溝通學習經驗,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反饋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還可以檢驗教學成效,給教師制定教學決策和完善教學方案提供必要根據。過去的教學評價模式非常單一,不能夠形成對學生綜合學習情況的把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理論和實踐素質的發展。產教融合背景下的教育課程改革,除了要關注教學過程中各項方法的創新優化之外,還需要重視教學結果的評估,提高對教學評價改革工作的重視。根據產教融合要求對教學評價模式進行創新,形成對課程教育的全面反饋。教學評價形式多樣,可以利用成果展示、表格反饋、網絡測試、技能鑒定、技能競賽等多種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產教融合教學反饋打下基礎。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學評價內容要力求全面,注意把學生的專業成績和綜合能力評定整合起來,評估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發展現況,同時反饋學生的職業素養是否達到了理想水平;要將結果和過程評價整合起來,關注學生工作成果的同時還要了解學生在工作過程中的表現。而在評價主體的設置上要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將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與企業專家評價整合起來,在學生評價實施中要特別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激勵學生在小組內互相點評,促使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
產教融合是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將其落實到課程教育中,不單單能夠讓學生擁有大量的實戰機會,還在學生內心埋下了創新創業的火種,可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協調穩定發展。我們要竭盡所能助推產教融合,并以此為指導落實教育課程改革,堅定走好教育改革創新之路。
參考文獻:
[1]解軍.基于校企合作產教深度融合實踐“廠中校”專業建設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8(4):96-97.
[2]夏建國,趙軍.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發展芻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5-19,65.
[3]謝俐.中國特色高職教育發展的方位、方向與方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9(4):1-5
[4]王元生.數控技術專業“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0):12-13.
[5]陳婧,楊海軍.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引導下的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時代教育,2019(7):196-197.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