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楊征 本報特約記者 郝樹華
曾在西方多國流傳的一個謠言——“廂式貨車綁架事件”近期又在美國死灰復燃。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謠言傳播的推手竟是臉書,這造成了相當程度的恐慌,甚至連美國官方都信以為真。有美國媒體人表示,這場風波再次暴露出該國社交媒體平臺“無力管控不實信息傳播”的巨大弊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5日報道稱,“貨車綁架事件”是近日美國“坊間”流傳的一則聳人聽聞的謠言:有不法分子專門駕駛白色廂式貨車綁架女性,強迫她們從事性交易,并取走她們的器官。本月2日,美國巴爾的摩市市長揚恩甚至發布緊急警告,告誡市民“遠離白色貨車”。
對此,巴爾的摩警察局發言人表示,該機構還沒有接到過任何一起類似事件的報案。出于謹慎起見,當地媒體還特意聯絡了美國聯邦調查局,得到的答復同樣是未接到類似報案。CNN說,由于這條消息在社交媒體上鋪天蓋地,揚恩顯然是聽信了不實之言,才導致了這起“烏龍”事件。
英國廣播公司稱,“廂式貨車綁架事件”的謠言在西方多國至少已經傳了10年,分為“綁架女性”“綁架孩子”以及“綁架學生”等多個版本。此前,德國、法國、瑞典、比利時和菲律賓等國媒體均曾對此事進行過辟謠,澳大利亞媒體更將它戲稱為“都市犯罪傳說”。
而受到社交媒體的助推,這則謠言近年來死灰復燃,且社會危害性愈發顯著。11月下旬,美國底特律一名裝修行業從業者無端受到民眾尾隨、攔停和騷擾,只因為他駕駛了一部白色廂式貨車。今年3月,法國巴黎一群民眾自發組成“義務治安團”,持械突襲了位于市郊的移民社區,只因為懷疑他們“開貨車綁孩子”。在這起大規模暴力事件中,約20人被逮捕。
美國媒體指出,臉書平臺強大的信息傳播能力顯然是這些鬧劇的主要“推手”。CNN發現,巴爾的摩2016年就曾有人傳播過這類謠言,但回應的人很少,并未掀起多大波瀾。到了今年,類似的帖子動輒就能獲得成千上萬次的“點贊”和轉發。巴爾的摩市議員伯內特表示,最新事例不僅凸顯了該平臺傳播信息的能力,也暴露了它“無力控制不實信息”的弊端。▲
環球時報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