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妮 徐劉劉


“與此前的電影版和戲曲版《林則徐》相比,這部話劇力爭有新意。戲劇就是故事,我們希望用形象的文學方式闡述這段歷史。”12月14日至22日,原創話劇《林則徐》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該劇從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人生際遇回看1840年那段歷史。劇中林則徐的扮演者、著名演員濮存昕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1世紀的我們如何認識虎門銷煙那段歷史和林則徐這個人?我們發現,林則徐對今天最大的意義是他因為禁煙失敗而激發的思想和崛起的精神。”
林則徐是第一個把眼光投向世界的人眼光投向世界的人,是第一個在吶喊的人。”
話劇《林則徐》由王筱頔執導,黃豆豆編舞,主要演員包括濮存昕、徐帆、郭達等。談及話劇主題對當下的意義,濮存昕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第一幅浮雕表現的就是虎門銷煙。可以說,中國當下的國運、中國人不服輸的精神和信念,都來源于那段歷史時期所凝聚起來的民族心智。“中國近200年來落后的原因,林則徐是第一個發現者。中國近代屈辱史中,林則徐是第一個把濮存昕認為,這部話劇中,林則徐有一段臺詞很能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在廣州之前,我只知道中國。廣州之后,我看到了這個世界,被我們忽視了100年的世界,讓人目瞪口呆的世界。因為看到了世界,我回頭看到了我們孱弱的國家,不堪重負的國家,我們遼闊的國土和四萬萬之眾,可是政府拿不出半點力氣來捍衛國家的尊嚴。”濮存昕說,如何把林則徐的內在精神在舞臺上表現出來,讓愛國不只是一個口號,是該劇在創作中最重要的考量。此外,該劇還將重點表現林則徐推動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著《海國圖志》,它一度被日本人奉為“法典”。“這部話劇不僅是表現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更希望讓今天的觀眾知道林則徐真正的歷史價值,就是他為什么能去虎門做這件事。每一個時代都有精英,都有了不起的人,民族和歷史需要這樣的人。”
新時代的藝術,要讓觀眾愿意買票
談到愛國主義,在濮存昕看來,我們的信息符號不能是窄的。“愛其實是一種生活本能、生命本能。愛國也是一樣,任何一個瞬間都是從內心深處發出來的最原本的認知和情感的確定,而藝術恰恰可以給予人這樣一種自然的生命感受,因此通過藝術來表達愛國主義是很好的途徑。”而在新的時代,藝術傳播要有新理念,那就是要有觀眾。“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發達的時代,在市場條件下如何讓藝術實現真正的繁榮?最重要的是,我們這行要值得觀眾買票。作為藝術家,我們要捫心自問,你比祖師爺怎么樣?比前輩怎么樣?作為一名中國藝術家,我們不能自己玩,還要和全世界一起玩。”
濮存昕感慨,這些年在與俄羅斯藝術家交流時,中國藝術家會提出很多問題,而俄羅斯藝術家不問我們任何問題。“中國話劇以及其他藝術的世界語言是什么?你得有自己民族最值錢的東西去和世界對話,必須要有自己民族的真實情感,要表達自己民族的精神、性格、品質。”濮存昕認為,中國藝術并不是沒有高峰。明年年初,他即將和中阮演奏家馮滿天合作“濮哥讀美文·滿天昕光”音樂朗誦會,希望用美好的聲音傳承中國文化。濮存昕說,“馮滿天的中阮演奏把外國人都聽傻了。我們要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的高峰,要不停地演出,形成重要的文化空間,讓老百姓真的愿意買票來看。”
推廣中國文化,中國戲劇人應多想辦法
如何讓中國藝術更好地與世界對話,是另一個重要課題。最近,由濮存昕、吉狄馬加、廖昌永、阿來、李亭等藝術家、文學家支持并發起的首屆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落下帷幕。該戲劇節不僅把國外知名先鋒戲劇——如以色列默劇《石頭》和法國冰偶劇《在任何地方》帶到中國西南小城,還在當地知名的火把廣場、建昌古城等地進行一系列街頭巡演。濮存昕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戲劇節邁出重要的第一步,“我們最終目的就是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劇院,觀眾就是一切。”
“中國的戲劇人應多想辦法,將中國豐富多樣的文化推廣出去。可以是話劇、詩歌,或是戲曲表演,任何形式都可以。”國際戲劇協會總干事托比亞斯·比昂科尼看了此次戲劇節演出后深受觸動,尤其是當地彝族青年,“他們渴望自己的才華得到認可,努力用熱情打動觀眾。”談及對中國戲劇的了解,托比亞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很多外國人只知道京劇,“但京劇只是中國戲曲很小的一部分。以最本土的方式而不是西方的方式表現,才能找到中國戲劇出發點。”
在戲劇節期間的論壇上,日本著名戲劇人永井多惠子以《山月記·名人傳》國際化合作為例,講述日本戲劇人如何創作出擁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她提到,中國是世界故事的寶庫,很多日本戲劇作品都是在中國文學故事基礎上創作而來。中國戲劇人擁有很多故事線索和來源,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實現創作意圖,“理解不同文化并不斷地進行融合,才是創造世界和平的不二法門”。▲
環球時報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