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要:進入新時期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國際地位日趨提升,需要積極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以便將中國文化向世界范圍內傳播,增強國家的整體形象,促使我國的政治、經濟目標得到更好實現。經過不斷發展,目前我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臨著諸多的困境,需要結合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影響因素,合理選擇路徑和措施,提升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實施效果。
關鍵詞:中國文化;走出去;路徑選擇
目前,國際一體化趨勢不斷增強,各國之間的競爭、合作越來越多。而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在國際競爭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發達國家在文化傳播方面已經比較成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國雖然經濟發展迅速,但文化發展比較滯后,不符合于經濟發展速度與日益提升的國際地位。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積極貫徹和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向世界大力推廣中華文化,促使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得到不斷增強。
一、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實施意義
(一)文化軟實力競爭日趨激烈
在相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文化軟實力體現了國家文化的生命力,也充分彰顯了國家的整體影響力。因此,在國家發展過程中,不僅需要大力發展經濟,還需要發展思想文化。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增強,離不開文化軟實力的支撐。目前,全世界各國都開始積極建設文化軟實力,而通過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方可以增強文化競爭的優勢。
(二)西方資本主義文化被質疑
金融危機爆發后,在較大程度上打擊到了西方資本主義體系。人們通過深入研究發現,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金融監管體制,而是西方的價值觀出現了問題。特別是近些年來,全世界人民開始不斷質疑資本主義的經濟、政治制度等,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和局限。在這種情況下,對東方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人們希望通過東方文化的發展,促使西方文化的局限與不足得到彌補。
(三)中國經濟的崛起與和平發展
隨著改革的日益深化,我國經濟、文化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顯著提升了綜合國力。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增強了人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導致世界開始深入關注中國模式與中國文化。同時,我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并不會對抗世界體系,那么其他國家也不會抵制我國文化的傳播和推廣。此外,要想實現中國的和平發展,就需要平衡發展硬實力與軟實力,而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對于軟實力的建構發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影響因素
我國經過不斷的努力,在文化走出去戰略實施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受諸多因素的綜合作用,還面臨著諸多的困境和問題。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影響因素。
(一)內容、形式單一
我國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容,既有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有現階段所形成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文化走出去戰略實施過程中,除了要對傳統文化大力弘揚之外,還需要對新時期形成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行傳播。但調查發現,目前世界各國僅對我國的傳統文化較為認同,不能夠理性、正確的看待新時期所形成的先進文化。且通過研究文化產品可以得知,民族傳統文化較多,反映新時期文化較少。在傳播形式來講,近些年來民間活動日趨增多,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有效促進作用,但依然需要依靠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目前來講,還沒有充分發揮企業的推動作用。一旦政府參與到文化走出去戰略中,政治色彩將會進一步增強,導致民眾產生抗拒心理。
(二)我國文化產品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
近些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但和國民經濟其他行業相比,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依然比較緩慢。文化產品出口僅占據較小的比重,這樣導致我國文化產品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問題的出現,主要有這些原因造成:第一、沒有雄厚的產業基礎。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文化產業起步較晚,缺乏較高的基礎水平。第二、文化企業實力薄弱。我國諸多文化企業沒有緊跟時代發展趨勢,進行深入的改革和創新,無法有效增強自身綜合競爭力,研發出來的文化產品缺乏足夠的科技含量。第三、文化產品內容不夠豐富。文化內容是文化產品的根本價值,因此文化內容會直接影響到文化產品的綜合競爭力。但目前我國還沒有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導致文化產品內容的親和力、感染力不足。
三、中國文化走出去的路徑選擇
(一)創新文化走出去的方式方法
首先,將中國文化中心大力構建于海外。通過中國文化中心的構建,可以對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起到有效促進作用。如在中國文化中心舉辦針對性的文化講座活動等,促使外國人能夠對中華文化更加深入、透徹的了解。此外,也可以通過中國文化節的舉辦、孔子學院的創辦等,大力傳播中國文化。
其次,增強文化共鳴,提升跨文化傳播效果。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大障礙為語言障礙和文化障礙,那么就需要通過積極遵循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原則,將人類價值觀的融合部分找出來,促使語言障礙得到淡化,人們對文化侵略的猜疑得到消除,提升文化傳播效果。在情感共鳴的基礎上,增強文化吸引與融合。如我國在傳統戲曲《牡丹亭》的基礎上,進行了適度改編,形成了青春版的昆曲,在西方國家進行巡演之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主要原因就在于《牡丹亭》中所講述的愛情故事,與人類普遍的價值追求所適應,其充分詮釋了中國文化形象,對于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構建和增強,具有較大的幫助和意義。
最后,要將數字網絡技術充分利用起來,深入研發數字產品與服務,增強中國文化的傳播效果。以電影《英雄》為例,影片的中國文化氣息濃厚,進入美國市場后,獲得了較高的票房。其借助于電影方式,將中華思想傳播到國外,促進了中國文化軟實力的輸出。
(二)夯實文化產業基礎
在傳統體制等方面的綜合作用下,我國文化企業與市場接軌不足,存在著嚴重的條塊分割問題,對企業綜合競爭力的增強以及文化產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我國文化企業首先需要將先進的科學技術積極引入進來,深入融合文化,在科技技術的支持下,促進文化的發展。同時,在文化領域內要積極嘗試運用高新技術。其次,企業要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對新的文化產品進行開發和研制。同時對現有的文化產業、市場體系等進行改善,以便發展新的文化模式。最后,企業要對國外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積極學習和借鑒,通過先進管理手段的消化吸收,促使自身研發成本得到降低。
(三)增強中國文化國際傳播效果
目前,我國在文化傳播中一般采取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傳播效果較差。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將人際傳播模式運用過來,通過個人魅力、親和力的彰顯,促使中國文化跨文化傳播的吸引力、感染力得到不斷增強。如我國著名鋼琴家郎朗通過高超的技藝演繹鋼琴,將新時代中國的風貌展現給全世界人民。再如,我國著名作家莫言獲得了諾貝爾獎,不僅充分肯定了莫言在世界文壇上的地位,也充分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這些人物與事跡,將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推動力充分詮釋出來。
(四)構建受眾數據庫
只有充分了解受眾需求,方可以針對性的調整推廣傳播方針,進而增強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實施效果。因此,就需要對受眾進行分析,對市場合理劃分,將受眾的需求充分納入考慮范圍對產品、服務等合理策劃,增強文化產品與服務的個性化特征,且對受眾的建議和意見等積極調查和收集,以便對產品、服務等進一步的優化與完善。要結合國家、地區、民族的差異,采取不同的研發與傳播形式。充分重視信息反饋的作用,對文化傳播方案及時調整。此外,要對中國文化的傳播領域進行適當擴大,在現階段華人領域的基礎上,向歐美的主流媒體、主流社會中積極推廣與融合。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對于中國軟實力的構建和增強,具有較大的意義。特別是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逐步增強,要求大力發展文化軟實力,積極推進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結合現階段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實施過程中受到的影響,采取針對性的解決策略,全面提升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實施效果,將中國文化深入傳播于世界各地,增強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促進我國綜合國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倫燦.“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文化走出去對策研究[J].現代傳播,2017(10).
[2]嚴燕蓉.中國文化走出去:研究現狀與核心議題[J].新聞與寫作,2018(12).
[3]慕玲.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布局的五個維度[J].中國出版,2018(13).
[4]李景源.認清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和現實路徑[J].學術界,2017(134).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國文學走出去譯介模式研究”(2017SJB0141)。
(作者單位:南京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