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可嘉 高愛香
摘要:秦腔舞臺布景的常用的形式之一是平面化布景,它呈現的是二維視覺效果。舞美設計師通過對生活中物象的輪廓外形、特點進行選擇、整理、概括,重新設計出全新的平面造型形式,使這些圖案以軟景、硬景、軟硬結合景的形式,簡單明了地出現在舞臺上。
關鍵詞:秦腔 舞臺布景 平面化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0—0130—02
秦腔舞臺布景的平面化形式在上世紀30年代就已經被廣泛應用,舞美設計師以工筆畫的形式將樓閣、走獸、田野、宮殿繪制在白色的布上,這些色彩和線條的結合構成的具有裝飾性的圖形紋樣,不僅引起觀眾視覺上的美感,而且與程式化戲曲動作的舞蹈美和諧地統一在一起。不管是風景、建筑,或是空間、明暗,全是畫在平面空間上。舞臺的平面化布景可分為軟景、硬景、軟硬結合景等。
一、軟景
所謂軟景,就是以軟質材料所制成的布景。這種布景為了在吊掛以后保持準確的預期形象,往往要在后面貼上線網。戲劇舞臺布景上大都使用線網的軟景,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秦腔布景使用的線網或是十字形的。或是米字形的,軟景的形式主要有網幕軟景、畫幕軟景、立體軟景等,其中網幕軟景用得較多。
1.網幕軟景
網幕軟景是一種以薄質地帶有網狀孔眼的棉布或化纖材料制成的半透明幕布,本身具有輕薄特質,打褶后也可制成各種各樣的裝飾幕,更重要的是具有透光性。這種軟景制作的程序是根據設計圖及制作圖的形象,先由繪景師畫在拼接好的大幅白布上(白市布或麻布),然后把畫好的形象剪下來,后面貼上或縫上線網。必須注意貼得很平,掛起來才會有良好的效果。網幕軟景只宜接受正面投光,側面的光線會很清楚地暴露出軟景上的皺痕,通過光的影射,畫幕完美呈現,顯現出隱藏在后面的人物和空間環境,創造出一種深邃的空間感。
網幕軟景根據紗幕類型又可分為無縫紗幕景、有縫紗幕景、格子紗幕景、網子紗幕景、化纖紗幕景。無縫紗幕直接用機器織出來,沒有中間的接縫,看起來更加美觀,這種幕景具有整體性效果,使人物表演的環境更加美好。網子紗幕景多為用線織出來的透光的3cm×3cm的菱形網格,網格的大小不能超過軟景中實物的大小,網格不可以太密太小,因為在80年代網景開始應用之時,由于布景技法不成熟,當燈光打過去,會造成舞臺上出現大小不同的點狀物,后改良用膠槍去點,只有米粒大小,但是依然會出現不規則的點狀物,影響舞臺效果,經過多次舞臺實踐,現用針縫制的方法,不過這種方法既費工又費時,在制景的過程中,可以正面縫制,也可以隨時修整,不會造成錯亂和扭曲。
2.畫幕軟景
軟景類別中還有一種的畫幕軟景,是指舞臺后區的畫幕,這種布景形式在上世紀50年代就有了,是最早出現在秦腔舞臺布景中的一種形式。將不同的繪畫技法展示在幕布上,幕布一般選用純棉布,不僅吸水性和著色性強,而且時效長、易拆裝。
二、硬景
舞臺硬景可分為木結構硬景、金屬骨架硬景、不規則硬景。
1.木結構硬景
所謂木結構硬景是指布景中硬景片,其主要由木質材料構成。為了舞臺整潔,先用硬木條做成骨架,然后釘上三合板的邊角和邊沿造型,將幕布平整地繃在上面進行繪畫,替代了舞臺中軟木條的效果,在以前為了不影響舞臺空間感和觀眾觀看劇的效果,避免觀眾將目光聚集在木條上,選用黑色木條居多,近些年也出現了淺顏色的木條,舞美設計師根據地方戲的特點和風俗習慣,在舞臺設計中會選用與整套布景顏色相協調的硬木條。如秦腔歷史劇《李十三》(圖1),這類題材很抽象,在布景的時候采用寫意的方式,運用寫意性的景片,達到隱喻其劇本題材或生活環境的目的,有些圖案還經大幅度的夸張變形在似與非似之間表現不同的時空。
2.金屬骨架硬景
金屬骨架硬景則是以角鐵、鐵管及鋁合金等金屬材料為骨架的布景。秦腔《西京故事》《都市情緣》都是用角鐵焊制的骨架布景,可根據劇情的變化移動。
其作用基本等同于木質骨架,更適宜表現某種象征性設計風格或比較抽象的布景。但是因分量重,遷換較難,故多用于負載重量較大(如上去演員多的平臺等)而又不太遷換的場景,或用于依賴機械、車臺等進行遷換的布景。
3.不規則硬景
不規則硬景是以景物的外部造型特征為基礎的景片,多用于內、外景的不規則部分,框架按不規則的景片比例制作而成,由豎條、橫條、中撐、斜撐、輪廓加工等組成,不規則硬景包括兩種:一種是平面的,如遠景的山片、樹片。二是立體的,房屋建筑、山巖等。不論平面或立體,都是為了塑造所需要的形象,必須按照布景制作圖做好精確的輪廓加工,再經過繪畫程序之后才能成為生動的形象。秦腔神話劇《白蛇傳》中盜仙草一幕中的云朵用的就是硬硅膠倒出來的硬景片,表演時演員可以拿在手上進行表演。
三、軟硬結合景
在舞臺表演中遇到體積過于龐大的景物,完全制作硬景則非常笨重也不便于遷換,全做軟景,演員在靠近的地方又容易晃動,不利于表演,而且在投射強光時,還會看見折紋或網子,顯得虛假,因此往往采取軟硬結合的辦法,在劇情表現一個較大的建筑物時,就需要在大面積的地方畫出軟景,而靠近演員表演和強光照射的地方,比如門窗、護墻板等處則做成硬景,鑲嵌在軟景中。再如一顆大樹,下半部分的大樹干做硬景,或半立體硬景,上半部分的樹干、樹枝和大面積的樹葉則用軟景,挑選適當的結合處,使軟景與硬景不露破綻的巧妙結合起來,這樣處理,既不過分笨重,又有利于表演和增強了環境的真實感。比如秦腔《家園》(圖2)第二版的場景,就使用了軟硬結合的布景。
總之,舞臺布景在整個劇目演出中占有重要地位,舞臺布景雖然是平面化的,但它與人物、劇情、舞臺等多元形式,集眾多藝術之長,綜合地體現出舞臺演出藝術特征,深刻地揭示了劇本的思想內涵,體現劇本的情緒、氣氛、藝術特點,創造出典型的時空環境,為舞臺表演的藝術美,提供了相當重要的烘托與裝飾功能。平面化的舞臺布景裝飾充分利用了觀眾的思維空間,借助其欣賞藝術的想象力來開拓空間維度的展現,經巧妙安排和設計,在有限的舞臺中創造出無限的秦腔舞臺布景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蘭宇.平面與立體的交融 簡潔與繁復的協調[J].四川戲劇,2017(11).
[2]蘭宇,高愛香.從《易俗社》的舞臺美術設計看戲曲美學繼承問題[J].當代戲曲,2018(6).
[3]李旭.中國戲曲舞臺布景的演變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3.
[4]馬述智.舞臺技術基礎[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