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霞
摘要: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在反帝反封斗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精神內核和精神紐帶。贛南高職院校利用紅色基因傳承提升學生素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參與度不夠、主動性不強、創新度不足、覆蓋面不全等問題。因此,贛南高職院校應厘清紅色基因傳承與提升學生素養的內在關聯及功能,充分利用地域優勢,在教育教學中運用和傳承好紅色基因,提升學生素養。
關鍵詞:紅色基因 素養提升 贛南高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0—0146—02
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努力培育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新時代大學生,在提升學生素養的內在關聯及功能,利用地域優勢,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在教育教學中運用和傳承好紅色基因,提升學生素養。
一、紅色基因循跡
2014年4月29日,我國首次將“紅色基因”作為概念進行確認。關于紅色基因的概念界定,學界主要認為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帶領人民群眾進行反帝反封斗爭、建立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等偉大實踐中形成的精神內核和精神紐帶。青年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提升學生素養,引導新時代青年傳承紅色基因,顯得尤為重要。
贛南地處江西省最南端,是全國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和著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現有186處革命舊居舊址和105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29至1934年間,中國共產黨在贛南進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據地和紅色政權。習近平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斗、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1]年,中央紅軍從贛州于都開始長征,贛南成為長征精神發源地。
二、紅色基因傳承與提升學生素養的內在關聯
1.契合性
紅色基因中的信仰教育是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其強調的“理想、信念、精神、作風、價值追求”等內容與高職學生素養提升的內容相契合,紅色基因內涵的很多方面,比如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與高職學生素養提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2.共通性
紅色基因傳承和高職學生素養提升都依靠教育教學,它們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具有一定共通性,都可以通過宣傳和實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3.統一性
紅色基因產生于特定歷史時期,但它是與時俱進、不斷賡續、生命力旺盛的意識形態和精神信仰,隨著時代進步而日益豐富。因此,紅色基因能夠跟緊時代步伐,與高職學生素養提升價值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三、紅色基因傳承的功能分析
1.有助于引導高職學生了解黨史國史
習近平說:“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浴血奮戰,用鮮血換來當今中國,譜寫了一曲悲壯、感人且鼓舞人心的家國史,穿越時空而歷久彌堅。傳承紅色基因,有助于引導高職學生了解黨史國史,愛黨愛國,以實際行動推動國家與未來的發展,認識且尊重歷史曲折發展的客觀規律,用歷史思維和歷史眼光去分析當今世界格局及中國國情。
2.有助于提升高職學生的道德素養
“90后”及“00后”高職學生出生在和平年代,未曾經歷過那段艱苦歲月,對革命史缺乏深刻認識。因此,引導高職學生傳承紅色基因,感受紅色基因中蘊含的艱苦奮斗、不怕犧牲、一心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與和平,主動提升道德素養。
3.有助于堅定高職學生的理想信念
習近平曾說:“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4]大部分高職學生認為只要有專業技能,找到好工作即可,忽視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傳承紅色基因有助于促進高職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四、提升贛南高職學生素養
1.傳承紅色基因的現狀
傳承紅色基因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當前,贛南高職院校在傳承紅色基因方面,己初步摸索出一些以傳承紅色基因提升學生素養的方法。
一是將紅色基因貫穿課堂理論教學。各高職院校通過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思政課,通過紅色基因為學生解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背景,回顧艱難的革命歲月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改革開放史,來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和道德素養。[5]
二是將紅色基因傳承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例如,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舉辦“模擬長征路·智勇大沖關”師生聯動定向越野、紅色家書誦讀、紅歌傳唱等活動,赴贛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瑞金等地實踐學習。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開展紅五月革命歌曲大合唱,組建“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實踐隊,助力農業幫扶。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開展“讀紅色書籍、上紅色教育課、看紅色節目、唱紅色歌曲”主題教育活動。贛南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開展“黨的基本知識”競答賽,策劃模擬紅軍“飛奪瀘定橋”戰役的別樣思政課。
2.傳承紅色基因的不足之處
一是學生參與度不夠。部分高職學生為加滿學分而去聽紅色講座。講座中,學生以聽完講座為目的,在講座中與主講人互動不夠。班會上,輔導員和班干部在講臺上唱“獨角戲”。
二是學生主動性不強。高職學生年齡偏小,他們缺乏參與紅色基因傳承的主動性,不知道自己是紅色基因傳承的主體。他們被動接受學校和輔導員老師安排的活動,被動地學習紅色理論知識。在課余時間,他們不會主動去了解紅色歷史,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6]
三是活動創新度不足。部分高職院校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多集中在五四、七一、國慶等節慶期間,平時活動卻很少,且紅色基因教育活動缺乏創新性,多以報告會、研討會、論壇、講座為主,大部分學生表示不愿意參與。
四是活動覆蓋面不全。很多高職學生表示,自己接受的紅色教育主要來源于課堂、班會、宣講會等,外出參觀學習、演講賽、戶外素質拓展等實踐教育活動主要面向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大部分普通學生參與機會較少,紅色教育呈現出活動覆蓋面不全,教育成效不均衡性等問題。
3.相關優化對策
一是形成雙向互動。紅色基因教育工作者應注重情感平等交流,在授課前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用擺事實、樹榜樣、談心談話等方式在學生群體中引起精神共鳴。授課過程中充分發揮紅色基因的作用,設置學生參與環節,與學生積極互動。課后運用超星教學App、QQ群、微信群等新媒體平臺獲取信息反饋,耐心答疑解惑,與學生形成良好的雙向互動。
二是嘗試角色轉換。組織學生黨員宣講團、優秀團員宣講團,讓宣講團成員深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宣講,成為紅色基因的傳遞者,不斷提升學生理論素養。讓學生成為參與主體,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唱出紅色基因傳承“大合唱”。
三是進行活動創新。在活動宣傳方面,加大對學校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投入,統一協調和指導新媒體網絡育人功能,搶占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組建微博、微信、QQ、貼吧網評宣傳隊伍,提升大學生政治素養。在活動組織方面,通過實踐考察、參觀學習、助力革命老區脫貧、探望革命前輩等實踐教育活動[7],深化贛南紅色基因對青年學生的感染和熏陶。
四是整合各方資源。加強和革命老區的合作與交流,打造紅色基因傳承實踐基地,定期赴瑞金、于都、寧都、會昌、石城等革命老區,將體驗式教學貫穿于紅色基因教育過程中,開展紅色勵志教育培訓活動。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加強與贛州市歷史博物館、瑞金市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等地的學習交流,做好紅色基因挖掘工作,編撰地方紅色教材和校本教材,講述紅土地上的經典革命故事。讓學生們在贛南這片紅土地上感受重溫革命歷史,使紅色基因成為激勵高職學生成長的精神動力。
五、結語
贛南有著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贛南各高職院校應該充分利用地域優勢,緊密結合高職教育的發展規律,在實踐中發揚新時代蘇區精神和長征精神,做好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快贛南紅色資源的轉化和應用。[7]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不斷加強學生的文化素養、理論素養、政治素養和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8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
[2]習近平.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M].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7.
[3]羅明明.引導新時代青年傳承紅色基因[J].人民論壇,2019(7):126-127.
[4]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M].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5.
[5]占時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基因傳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7.
[6]龍飛.當代大學生紅色基因傳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
[7]岳蓓.贛南紅色資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2.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