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湘宜
摘要:以相關文獻為基礎,從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培養方式、教學方式、入學條件及學位授予等方面展開研究,對現有研究成果進行評價,并指出該研究領域現存在的不足:研究對象過于表面,未能解決實際問題;部分研究者提出的觀點不具備可操作性,研究深度不夠,缺乏高度理論概括,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
關鍵詞:體育專業學位碩士 研究生培養 綜述
中圖分類號:G64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0—0171—02
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體育事業也隨之快速發展,尤其是2008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我國體育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逐漸成型,為高素質人才的引入奠定了現實基礎。目前,體育事業發展的主要矛盾是體育人才需求巨大與體育人才不足;因此,加速培養體育碩士人才成為現階段的首要任務。雖然近些年我國體育碩士專業研究生人數在不斷增加,但是由于體育碩士專業教育起步較晚,培養中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本文檢索了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簡稱CNKI)的文獻,以“碩士研究生”為關鍵詞進行高級檢索,時間限定為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1日,共檢索出14699條;但以“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為關鍵詞,檢索結果僅為132條。檢索結果表明,國內體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問題研究占比偏小。且該領域文獻數量呈遞增趨勢,但2014年、2015年有所下降。學者們采取多樣的研究方法從不同的研究視角及研究對象,分析人才培養情況,為提高我國體育領域的研究生的教育質量作出了極大貢獻。
一、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內涵研究
“專業學位”(professional degree)也稱“職業學位”,指在獨有的知識領域內,擁有較高的知識層次和技術層次,并與所從事的職業相對應。有學者認為,“專業學位”是對人文和自然科學以外的學科、專業領域所授學位的統稱,是與學術性學位相對的一種學位稱呼。
二、體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研究現狀
學者結合我國體育事業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入學條件、學位授予等方面進行了不同層次的研究。
1.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
體育碩士專業培養目標是適應我國發展需要的高層次、高水平、應用型的體育人才。共有四個培養領域: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競賽組織管理、社會體育指導。但由于體育碩士專業教育起步晚、科研經驗缺乏、研究基礎薄弱等原因,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培養體育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的過程中,還存在培養質量不高、就業情況不樂觀、后續發展能力不足等亟待解決的問題。
專業領域課程設置方面,目前存在理論知識比重遠遠超過實踐課程比重的問題。方千華認為,方向領域的模糊化、課程設置的理論化、學校社會的輕視化等是現階段體育專業碩士培養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增加特色課程、評價標準合理化、積極宣傳等對策 。
2.培養模式與教學方式
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生源結構不合理、學術型與專業型碩士培養方案雷同、專業核心課程趨于共性、授課方式與考核指標單一等問題。周建社提出應以促進其適應職業所需技術、知識和能力為目標,以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滿足職業需求、精準考核標準為導向。馮曉麗認為,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矛盾導致其實踐能力、專業水平不高;學制短導致論文質量有待提升;研究生實習企業的供給與學生實際需求之間產生矛盾,使學生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趨于形式主義。
3.入學條件與學位授予
200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方案設置》[2005]8號文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應運而生,成為38種專業學位中的一種。目前我國相關院校培養單位數量已經接近七十,可以看出國家為提高我國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地位、數量和規模投入了較大的力量。李靜認為,招生考試辦法存在漏洞,體育專業水平的評價標準不合理。錄取標準采用全國統一標準,忽略了我國東、西部地區的實際發展差距。胡斌認為,人才培養觀念的更新速度遠遠滯后于體育發展規模;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和學位要求更新速度較慢,提出學位認定高標準化、加強相應部門的監督與管理、提高入學及畢業條件的對策,從根源上加大學位“含金量”。
三、評價與反思
從近十年我國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相關研究來看,部分問題已被提出,并針對具體問題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為學者們日后的研究提供了參考。因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仍處于初始階段,對該領域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存在以下幾個亟待改進的地方:
1.研究對象不具體,對策可操作性不強
不同體育項目、不同區域、不同軟硬資源的院校之間差異較大,無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具體的研(下轉第170頁)(上接第171頁)究和分析。部分地方高校仿照其他領域院校培養體育碩士研究生的方式方法,背離自身實際情況。缺乏可操作性的同時也未提出具體解決措施。
2.探討局限于表面,未能做到理論結合實踐
大部分專家和學者僅對個案進行了比較研究,探討只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委,缺乏推廣性和普遍性;也未能對如何將理論應用到實踐這一問題給予合理、明確的解釋。有效手段是從根本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研究的深度不夠,理論概括不足
由于我國體育領域的科研水平還有待提高,國內大多相關領域的研究存在研究成果不成熟、研究數量不足和理論概括不全面等問題。部分學者的研究路徑有待考量。需加強對國外相關領域成型的方法模式及對策的學習和借鑒,將我國體育專業碩士培養過程中顯露的問題,在根本上逐一解決。
四、結語
近十年來,我國體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研究成果豐碩,但是培養過程中,課程體系、研究深度、普遍性與實踐性均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國家在擴大招生人數和招生規模上投入了較大的力度,應在加強科研水平的同時,從學生自身、學校層面、國家層面以及企業層面,攜手解決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和發展問題。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顧越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實踐探索[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3):38-41.
[3]方千華.我國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困境與路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4,38(6):80-83.
[4]周建社.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7,27(6):133-135.
[5]馮曉麗.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發展困境與路徑創新[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7,32(5):67-71.
[6]黃寶印.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時代[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10):1-7.
[7]李靜,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7,27(6):133-135.
[8]胡斌.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培養若干問題的思考[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7,40(8):45-48.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