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慧艷 余歡 吳丹丹 楊玉霞


摘要: 本文聚焦大學生參加校園活動的類型、規模等方面,利用層次分析法建立數學模型,分析大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的各因素對其綜合素質的影響。旨在通過以上分析,提高校園活動的質量,增加學生對校園活動的興趣、提升參與度,使校園活動的開展對大學生的發展更有意義。
關鍵詞:校園活動;綜合素質;數學模型;層次分析
一 研究背景
我們從調查目的出發,利用隨機抽樣法發放問卷,對數據進行相關性、回歸分析,建立模型。通過獎懲、任職情況等指標體現綜合素質,分析出參加校園活動的頻率、種類、規模與本科生綜合素質的關系,找出主要影響因素。并結合數據,對今后校園活動的開展給出意見,使校園活動的開展更有價值。
二 樣本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以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365份,有效率90.41%。有效問卷中,男生122人,女生208人。大一年級占比2.4%,大二占比11.2%,大三占比57.8%,大四占比27.3%,其他年級占比7.3%。
三 模型分析
我們先從問卷中“自己認為最需要培養的能力”入手,分析與其相關的問題“參加校園活動的目的”,并據此分析其參加校園活動的種類、次數、規模;接下來分析樣本的獎學金次數、任職情況、成績排名、身體素質、畢業后的規劃,以這些指標來反映樣本的綜合素質,并據上述思路,進行深度分析。
對于各因素對本科生綜合素質的影響比重,選取三個主要因素:參與校園活動的頻率、規模、類型進行建模分析。
(一)模型假設
假設1:假設從三個因素分析校園活動的影響:頻率、規模、類型。其他因素暫不考慮;
假設 2:最終影響程度可視為各因素加權總數;
假設 3:評價具有客觀性且數據可靠。
(二)符號說明
: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所求的的特征向量; :判斷矩陣的特征根;
: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 :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 :判斷矩陣的平均值一致性指標。
(三)模型求解
影響本科生綜合素質的因素:頻率、規模、類型、年級。
第一層模型:
根據常識及1-9標度法,選取規模、頻率、類型的重量分別為3、5、7,兩兩比較得到重量判斷矩陣 。設這三個因素所組成的向量為 ,計算 。
由R得: , ,查表可知: , ; ,一致性可以接受。
由上可得各因素所占權重:頻率0.333;規模0.200;類型0.467。
第二層模型:
判斷類型因素重量:
由常識及1-9標度法,選取類型的7個因素:文化、體育、創新創業、學術、公益、興趣、其他的重量,分別為5、2、7、6、3、4、1,兩兩比較構成一個7*7的重量判斷矩陣 ,設這三個因素所組成的向量為 ,計算 。
由R得: 7,
查表知 1.36, , ,一致性可以接受。
由上可得各因素所占權重:文化0.1796;體育0.071;創新創業0.25;學術0.214;公益0.107;興趣0.143;其他0.036。
綜合以上數據,得出:學術類活動最能影響本科生的綜合素質;其次為興趣類和文化類,占比都在14%之上。建議學校多開展以上活動。
判斷頻率因素重量:
由常識及1-9標度法,選取頻率的3個因素:幾乎不參加、有時、經常的重量分別為1、3、5,兩兩比較構成一個3*3的重量判斷矩陣 ,設這三個因素所組成的向量為 ,計算 。
由R得: , ,查表知 , , ,一致性可以接受。
由上可得各因素所占權重如下:幾乎不參加0.33;有時0.2,;經常0.47。
由此可知,經常參加活動對綜合素質影響較大,而有時參加則對本科生綜合素質影響較小。
判斷規模因素重量:
根據常識及1-9標度法,選取規模的3個因素:學校、年級、社團的重量分別為5、1、3,兩兩比較構成一個3*3的重量判斷矩陣 ,設這三個因素所組成的向量為 ,計算 。
由R軟件知識: , ,查表知 , , ,一致性可以接受。
由上可得各因素所占權重:學校0.56;年級0.11;社團0.33。
3.4評價公式的建立
由上文可知,校園活動的類型對綜合素質影響的權重最大。對于某一種的校園活動,各大高校開展的規模和頻率總體上是相對固定的。此外,由于我們的樣本分布問題,年級分布的不均,采用的數據代表性不強。同時,不同年級空閑時間不同,選擇校園活動頻率也不同。為了建立更合理有效的評價公式,在建立總得分時將年級權重因素納入頻率因素中。
由樣本數據可以計算出,在活動類型條件下的頻率—規模比重。 , 為活動 的總得分, 分別為類型、頻率、規模的相對權重,記為467:333:200, 為類型 的權重; 為活動 開展為頻率為 的可能性, 為頻率為 的可能性; 活動 開展為規模為 的可能性, 規模為 的權重,并用該評價公式得如下數據:文化類活動的類型、頻率、規模得分分別為83.59、102.43、78,總得分排名為3;體育類的三種得分及排名分別為33.16、113.22、77.1、5; 創新創業類活動的三種得分及排名分別為116.75、108.32、71.68、1;學術類活動的三種得分及排名分別為99.94、104.76、66.72、2;公益類活動三種得分及排名分別為49.97、100.70、67.62、6;興趣類活動三種得分及排名分別為66.78、 97.94、66.64、4;其他類型的活動三種得分及排名分別為16.81、95.70、78、7。
四 建議
由以上的評價公式,綜合各類校園活動與頻率、規模權重可得到,創新創業和學術類對本科生綜合素質影響得分最高。文化類活動排第三,但其頻率類得分不低,足以說明學校對此類活動的重視。
據以上數據:得出類型因素對綜合素質影響最大,規模因素對其影響相對最小。對本科生而言,校園活動的參加也要適量,以提升綜合素質;在選擇參加的活動的類型時,要更側重創新創業類及學術類。
對高校而言,除了要提升學生的學業水平,還應多開展創新創業及學術類的活動。由頻率因素權重可得,學生每學期參加5次活動以上的素質提升較大,學校應結合次數影響,開展比理想次數略多的活動,同時,豐富活動的主題和形式,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
參考文獻
[1] 張靜,路佳,丁澤國. 國內外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綜述及評價[ J ]. 亞太教育,2015(24).
[2] 劉捷. 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研究——以蔡元培時期的北京大學為例[ D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6.
[3] 葉剛. 校園藝術實踐活動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研究[ D ].南京師范大學,2010.
[4] 辛小娟,黃文祥. 淺談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及評估[ J ]. 西北醫學教育,2010(06).
項目來源:揚州大學大學生科創基金項目 本項目得到“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數學與應用數學,PPZY2015B109)”經費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