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亮英
摘? 要: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傳統節日的地位不容忽視,不少傳統節日中的習俗和儀式也極大地涵括了傳統的中華文化。本文就幼兒園教育對兒童的啟蒙作用,及如何在幼兒園教育中科學合理地開發中國傳統節日蘊含的教育資源進行探討,以引起幼兒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討論。
關鍵詞:中國傳統節日;幼兒園教育;實踐開發
幼兒園教育階段是我國學生最重要的啟蒙階段。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網絡時代已經全面到來,導致很多學生對信息設備的過度追求,受網絡世界的影響巨大,但是,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信息對兒童的發展有利也有弊,其中很大一個影響點就是兒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不那么深刻,不僅會影響兒童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也極大地影響了傳統的傳承。
以下是筆者就傳統節日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開發與實踐提出的一些策略:
一 在幼兒園的教育課堂上舉辦活動,表達節日主題
作為一名中國人,其基本的生活中缺少不了節日的氛圍,而作為一名幼兒園的教師,更要承擔起將中國傳統節日相關的藝術與文化傳遞給下一代的任務。在過傳統的節日時,最重要的是節日活動,特點鮮明、主題明確的活動可以將兒童迅速帶到節日的氛圍中,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學習和接受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
與傳統的口頭教育不同,在課堂上舉辦節日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兒童的活躍度和學習興趣,比如,在傳統的端午節前后,幼兒園就可以準備教具,購買材料,舉行“親子包粽子”活動;在中秋節時,舉辦課堂上的月餅的制作活動;國慶時,可以嘗試初步地教給學生國歌的歌唱。在活動中,鍛煉兒童動手能力的同時,既可以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增進親子感情,又可以讓家長充分感受幼兒園的教學策略和課堂氛圍,放心地將孩子交給幼兒園,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活動中,在輕松的活動氛圍中,引導兒童感受傳統的節日的氛圍和文化。
但是就教師而言,更應該注重的是傳統節日的教育意義和文化內涵的傳承問題,開展活動的同時,抓住教育機會,跟隨活動的推進,將傳統節日的內涵傳達給學生。
二 結合兒童的生活和興趣,準確捕獲學生的興趣和需要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最基本的教學任務就是充分地了解兒童的興趣點,用兒童的視角和思維考慮問題。因此,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教師要更多地應用兒童之間的交流口吻,更容易引起兒童的共鳴,使兒童更容易理解。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教師起著教育的研究者的作用,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幼兒園中實踐教學的主要執行者和探索者,教師要充分地結合兒童的興趣,從兒童的日常生活入手,利用小動畫或者在教師的墻壁上粘貼節日特色的貼畫等方式,先充分吸引兒童的學習興趣,再進行傳統節日的宣傳。比如在春節的互動中,教師可以在幼兒園的教師中粘貼年畫,在門口貼對聯和門神,先吸引學生的眼球,再搭配上一些關于春節的小故事,告訴學生春節這個節日的寓意和內涵;最后,幼兒園可以給學生發一些對聯之類的物品帶回家,兒童會主動地講起有關春節的小知識,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能鞏固兒童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 引導學生對文化的學習,提高兒童在活動中的參與程度
中國的國土面積大,各個地區的人文歷史和文化也不盡相同,教師要根據當地的文化特點和節日習俗,引導兒童更多地參與到節日活動中去,使兒童在活動中受到啟迪。比如說,一些地區在端午節時要戴上五彩繩、賽龍舟、投粽子,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教兒童一些簡單的五彩繩的編制方法,通過向河里投放粽子,向學生介紹我們偉大的詩人——屈原,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增強傳統節日在兒童中的感染力。
四 利用傳統節日的特點,達到藝術的教育
中國的傳統節日的活動不僅包含著大量的傳統文化和內涵,還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以中國最傳統的春節為例,春節在傳說中就是用來對抗神獸——“年”的日子,故事的本身就具有強烈的藝術文學色彩。但是兒童更容易捕捉視覺上的沖擊,年畫、對聯、門神等節日用品中,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彰顯著中國古代的審美和藝術,教師要看到傳統節日的藝術教育意義,領略古人對美的追求,還可以提高兒童自身的藝術素養和鑒賞力。
結語
總而言之,傳統節日是我國文化中的重要瑰寶,幾千年來,一直世世代代地傳承。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信仰和追求,在未來,更需要我們的后代傳承下去,讓傳統文化長青。中國傳統節日在幼兒園教育的開發與實踐,可以幫助兒童在幼兒時期建立起對傳統文化的敬仰,還可以幫助兒童更好地發展,做一個更合格的中國人。
參考文獻:
[1] 王歡. 淺談中國傳統節日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開發與實踐[J].學周刊,2019(20):173.
[2] 陳昱彤.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開發與應用[J].黑河教育,2018(10):61-62.
[3] 雷麗麗. 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