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銘
摘 要:自新課改以來,我國小學德育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仍然有多種因素影響德育工作的效果。本文將系統分析新形勢下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小學德育;問題及對策
想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并不是件難事,但是想改變他們的行為習慣與思想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處于首要地位,因此小學德育工作者應認真分析新形勢下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索解決對策,進而讓小學德育工作始終保持較高的水平。
一 新形勢下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小學德育未能受到足夠的重視
素質教育所倡導的教育理念為“五育并舉,德育為首”,但是許多小學在安排教學工作時仍然將智育放在首位,忽視對德育工作的安排。雖然小學階段不會面臨中高考的壓力,但是仍然會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德育課程安排較少,部分區域的小學甚至未安排德育課程,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學生若長期在這種狀態下進行學習,思想道德水平自然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其次小學德育目標未能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許多小學的德育工作主要是根據上級的硬性要求來開展的,同時許多活動流于形式,甚至部分區域的德育活動主要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這樣無法充分發揮出德育的價值。除此之外,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將關注的焦點聚集于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也是影響小學德育的重要因素。
(二)社區與家庭參與學校德育工作的積極性較低
因為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許多小學校長及教師對于課外德育資源不夠重視,進而出現學校德育工作“閉關鎖國”的現象,幾年來仍然是相同的德育內容,未能充分激發社區與家庭參與學校德育的積極性。在社區方面,相互之間的聯合教育工作開展較少,未能發揮出社會教育的意義;在家庭方面,大部分家長沒有過多的時間參與到學校德育工作中,認為自己做好家庭教育便可以了。這些錯誤的觀念都會對小學德育工作產生影響。
(三)德育工作缺乏創新
目前小學德育教育主要以說服與灌輸為主,此過程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的負面心理。首先是因為學生已經司空見慣了這種情況,經常會出現“左耳進,右耳出”的現象,德育內容無法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其次小學德育工作者未能分析各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實際的工作也缺乏創新,進而導致無法發揮出德育的效果。
二 新形勢下小學德育問題解決對策分析
(一)積極學習先進的德育工作理念
德育理念會直接決定著德育工作的效果,因此若想有效解決新形勢下存在的德育問題,首先全體教師需要積極改進德育工作理念,確保德育理念的先進性與科學性,并將其作為指導思想。其次需要認真解讀新課改對于德育工作的具體要求,改進傳統的德育模式,以德為先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最后思想上應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充分發揮出少先隊、社區及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確保德育工作能夠滿足小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需求,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結合社區與家庭形成德育合力
家庭對于學生優秀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家長作為孩子第一任教師應重視自己的德育作用,良好的家風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同時家庭和社區應與學校一起形成德育合力,共同制定德育方案,組織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如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召開家長會,針對各個年級的學生特點,對家庭教育進行正確的指導,確保家庭教育的合理性。學校還可以組織各種類型的親子活動,讓家長與學校一起帶領孩子,讓孩子在實踐中能夠健康快樂成長。社區也可以發揮出自己的作用,開展豐富的志愿者、社區服務、慰問敬老院等活動,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進而讓德育活動與學生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優化校園環境,完善德育陣地
校園文化環境對于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學校需要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首先需要加強宣傳陣地的建設工作,保持先進德育內容的宣傳力度,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同時還需要對教師的言行舉止進行規范,讓全體教師一起共建完美的校園文化環境。例如:在校園宣傳欄中可以開設“德育之窗”,對于學生在校內優秀的德育行為進行表揚與宣傳,還可以在其中張貼對學生具有啟迪意義的名言警句。在食堂內應張貼珍惜糧食與文明就餐的標識,讓學生能夠在校內形成良好的習慣。學生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下,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會潛移默化地得到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各個小學應認真分析校內德育工作所存在的問題,積極學習先進的德育理念,確保德育工作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還需要結合社區與家庭形成德育合力,讓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德育認知水平。
參考文獻:
[1] 董繼榮. 略論“無痕教育”的兩種基本方法——小學德育方法有感[J].小學教學研究. 2015(05)
[2] 肖秀峰. 提高新時期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小學).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