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竹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推出與實施,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要具有愛國情懷、愛社會的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取得顯著的效果,本文主要對新課標背景下,小學德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策略,希望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滲透
語文教學的重點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加強德育思想的滲透,在語文教學中,重視道德與思想品質全面的教育,已經成為語文教師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然而,小學語文教學主要以語文知識為主,德育教育滲透要適當,不要讓德育教師代替了語文教育的主體地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要穿插出現,在實踐操作中要掌握操作方法與藝術性,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
一 小學德育教育的現狀分析
在小學的德育教學中,主要對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進行培養,如果想要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首先,在德育課堂上開展思想品德教育,這門課程主要就是將生活中的小故事拿到課堂上,將這些好的行為習慣傳達給學生,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文明行為,在學生道德理論的形成與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如果將小學德育教育滲透到其他學科中,可以幫助學生培養道德素養,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將古今中外的先進人物具有的高尚品德挖掘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1]。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教育模式就是培養學生知識積累作為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忽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巨大的變化,越來越重視德智體美勞人才的培養,新課改背景下,通過課堂環境的營造,為學生開展符合學生情感發展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與行為。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結合語文課本中的名言名句展開德育教育
我國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呈現出非常多的格言,這些都是名人走路的成功之路。古今中外格言與名言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成為文化學者深度挖掘的材料[2]。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選擇的文學作品,都具有豐富的思想感情與內涵,并且一些文章具有聲情并茂、短小精悍的特點,進而出現很多值得學習的名言名句,有些課文中的思想內容,就需要用一句話來體現,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名言名句對學生展開德育滲透教育。
(二)構建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
小學語文教學想要德育教育開展的順利,最主要的前提就是環境。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怎樣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教室布置充滿文化氣息。教室是課堂開展的主要基地,通過實踐顯示,教室的環境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影響,在陽光下明媚的教室下,課堂教學氛圍良好,同時課堂效率高。也就是說,課堂充滿了生命與活力,這些因素的形成主要根據教師的文化水平來決定。另一方面,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平等教學,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小學語文實踐教學中,語文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拉近,制定相同的學習目標,組織學生參與班級舉辦的活動,增強學生的責任心。
(三)創建富有情感的教學情境
想要德育滲透具有良好的效果,最主要的就是激發出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美。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時,大部分學生沒有看到過廬山的瀑布,對廬山的場景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都是通過古詩中的描述去感受瀑布的美麗,同時還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當時的美景[3]。此時,語文教師可以借助音樂的力量,引導學生感受每句話的涵義,然后在腦海中想象廬山瀑布的美景,并且用自己的語言將畫面描述出來,在學習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認識到應該保護大自然,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結合課文內容,針對性進行德育滲透
能夠選入到語文教材中的作品,都具有自己的閃光點與思想,需要我們去學習,但是側重點卻不一樣,有的文章充滿愛國情懷,有的是講述的親情孝道等,當我們閱讀一篇文章之后,可以將課文中蘊含的高尚情操與我們的思想聯系起來,對課文的思想進行整理,與文中內容達到情感共鳴,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需要轉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應該結合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不僅可以獲得語文基礎知識,還會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凈化自己的心靈,提升自身的品格,樹立崇高的人格。
參考文獻:
[1]趙淑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J].數碼設計(下),2019(2):276.
[2]趙海珍.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實踐途徑探究[J].新課程·上旬,2019(4):20.
[3]張雪.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之德育滲透[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