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琦

【摘要】《會議組織與管理》是會展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實操能力。文章結合該課程特點及教學目標,通過介紹項目導向與任務驅動這兩種教學法的特點,提出了基于“項目導向與任務驅動”的課程教學改革思路,并給出了具體實踐方案,為同類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項目導向? 任務驅動? 會議組織與管理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近些年來,我國會議產業發展很快,成績顯著:會議組織者正走向專業化,會議策劃與組織的效果越來越好;會議中心與會議酒店硬件設施快速改善,服務水平也進一步提高;作為第三方的專業會議公司更是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行業影響力不斷提升。綜合來看,我國會議產業目前正處于發展的轉型時期。會議產業的興起,給會議組織與管理的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有效利用會議,最大限度地提高會議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是會議管理教學模式研討的最終目的。
會議組織與管理是管理學的一個分支,是通過研究會議的計劃、組織實施、領導和控制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以提高會議公司辦會水平、企事業單位行政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一門學問。它是會展經濟與管理、文秘、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等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
(一)課程本身的需要
(1)課程的作用。會議組織與管理是創造高效會議的有效途徑。會議公司/企事業單位通過會前制訂會議策劃方案、會議預算辦法的方式來操辦會議,以便在會議的各個階段進行有效的控制,有效節省資源,從而提高會議的效率。會議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精簡會議、避免會議的各種缺陷,對于提高領導工作效率是很必要的。沒有科學的會議管理,就沒有高效的行政管理和卓越的企業管理。
(2)課程的任務。會議是一項有組織、有目的、有秩序的活動,是一種重要的管理手段。會議管理可以有效地激發與會者對會議的興趣,并幫助會議順利召開。它的內容涉及會議主題與議題的策劃、會議計劃的擬訂、會議通知的發放、會議文件的準備、會議議程的規范、會議現場的布置、會議總結的撰寫、會議記錄以及會議經費的預算等方面。會議組織與管理就是通過對會議從籌備到實施各個階段的規范管理來實現。會議組織與管理的任務是:策劃有吸引力的會議;創造高效會議;減少和避免會議缺陷。
(3)課程的特點。會議管理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理念的實施和教學效果的實現。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的要求,結合會議管理課程的重要性以及課程的特點,決定了會議管理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市場對會議產業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國每年舉辦的達到一定規模的展會活動項目達到三千個左右,進入市場的會議項目則數以萬計,會議產業創造的直接收入超過百億元,直接或間接帶動的關聯產業的經濟產出則約有近千億元。被人們譽為“朝陽產業”“撒錢產業”的會議產業正依托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迅速崛起。會議策劃公司應運而生,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8年新頒布了10種新職業,會議策劃師位列其中。2016 G20杭州峰會的成功舉辦讓杭州會展業找到了新的爆點和發展機會,極大地推動了杭州會議產業,尤其是國際會議的飛躍發展。
由于我國會議產業和對會議經濟的研究都起步較晚,會展教育亦相對滯后,各地都缺乏真正懂會議的人才。會議人才培養和發展成為制約我國會議產業發展、會議的組織水平及服務質量提高的“瓶頸”。《會議組織與管理》課程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會議管理人才的重任,因此探索《會議組織與管理》教學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項目導向與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項目導向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兩種比較相似卻又不太一樣的教學方法。其中項目教學法是指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需要去思考、探索,由于每個人的思路、想法不盡相同,老師可引導他們進行討論和交流,并適當地給予點評和鼓勵,使他們相互取長補短,因此既能調動和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建,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這兩種教學方法都是引導式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老師根據教學目的進行任務( 項目) 設計,并引導和指導學生。
三、《會議組織與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
(一)基于行業需要與學生特點確立教學目標
從會展人才分類中可以看出,會議組織與管理工作需要具有扎實的知識功底、豐富行業經驗的人員才能真正擔綱,這并不是一個應屆高校畢業生所能具備的。基于這一實際情況,《會議組織與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確立為培養“助手型”會議管理人才。在這一教學目標的指導下,課程教學將不再站在會議項目的決策者或擁有者的角度進行講授,而是調整為重在使學生了解會議組織與管理的工作流程,掌握會議組織與管理的方法與基本操作技能,從而為做好具體的崗位工作奠定基礎。
(二)基于工作過程設計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理念、落實教學思路的載體。基于工作過程進行教學內容設計,即以會議管理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構架《會議組織與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由于會議管理崗位本身有其較為完整的工作流程,包括會議項目的策劃→會議項目的籌備→會議項目的執行→會議項目的收尾等步驟,因此遵循這一流程整合教學內容將有利于學生對會議組織管理工作邏輯過程的理解。
(三)采用以“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為核心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理念、落實教學思路的手段。《會議組織與管理》課程可構建一種以“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為核心,專題討論、虛擬操作、全真模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為輔的方法體系。具體來講,即在理論教學部分,以國內外主要會議城市及重點會議項目為軸線貫穿始終,同時廣泛采用任務驅動、專題討論、案例分析、問題探索等方法,深入淺出地講解理論,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實訓教學部分以學生全真模擬的自選會議項目的組織與管理為核心,同時采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學生的具象認知與操作技能。這一方法體系的采用,便于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獨立思考和集體協作進一步提高其專業能力,縮短教學情境與實際工作情境的差距。
(四)建立面向全過程的考核體系
在《會議組織與管理》課程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學模式由傳統的獨立、競爭式轉變為交互、協同式,因此必須改革原有的考核方式,構建基于效率、面向過程的綜合評價體系。這樣的考核方式將改變期末筆試為主的評價方法,避免學生“重理論輕實踐”以及臨時抱佛腳的習慣,將考核重心轉移到對教學成果質量的考核上,引導學生認真主動地對待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所有環節,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努力提高學習成果的質量。
四、基于項目導向與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在《會議組織與管理》課程中的應用
(一)選定會議項目, 確定要學習的內容或任務
首先, 選定會議項目所涉及的行業領域,并制定項目目標為: 圍繞行業,設計會議項目, 并為其進行全新策劃,編寫完整的會議項目策劃與組織全案,輔以運用多媒體、情境模擬等表現方式。該目標分解成以下幾個具體的小目標: 會議市場調研、會議項目策劃、會議項目籌備、會議項目執行等。項目的導入旨在培養學生會議策劃與組織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展現學生的審美觀和健康的思想。需要補充說明的是, 為了避免各小組策劃方案出現內容重復過多,表現形式相互影響,過于單一等問題, 課程教師將會議項目所涉及的行業領域分為多個類別。例如, 第一類是智慧科技產業,第二類是大健康產業等, 同時也為各小組更好地發揮其創新思維提供了空間。
(二)確定項目小組的規模, 構建項目小組
任務驅動是從任務專門化發展而來的, 從為學生設計任務到為任務挑選學生, 目的在于借由任務明確小組目標, 挑選符合任務需求的學生, 以細化個人責任, 提供均等的成功機會, 滿足個人成就感的需要。
該課程的教學對象一般為兩個班級, 約70余名學生。鑒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各有不同, 因此筆者在自愿組合的基礎上,按照“組內異質, 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調整。為了讓每個小組都能有學習能力相對較強的成員,教師將分組要求具體設定為:一是每組人數6—7 人;二是同一小組內團學或社團學生干部不得超過2人。按照上述要求組建的項目小組較好地確保了組內互助學習的效率和收集資料、參與實踐活動的可行性, 發揮了小組的集體智慧, 保證了各小組之間競爭的公平性。
(三)圍繞教學任務,開展學習活動或競賽,交流并完善學習成果
圍繞一個會議項目的策劃、籌備、實施到結束這一完整的工作過程,將原本分散的教材內容整合為明確具體的教學任務,便于學生直接融入崗位情境,在學習的過程中即達到實踐與提升。教學任務是為便于開展教學,符合學校教學管理要求而把課程內容細化為單個教學單元,從而可以按照教學課時來組織實施教學的過程。通過對會議公司及相關機構的走訪調查,了解《會議組織與管理》課程所面對的主要工作崗位,解析其在各個發展階段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務,總結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進而設計出相應的教學任務。教學任務的設計要既能適合教學,又不損害內容的完整性,在設計過程中把實踐教學、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方式綜合運用、靈活設計,對教學學時統籌安排(請見表1)。
基于具體的會議項目,依托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師開展課程教學,各項目小組通過收集資料、展開討論、分工協作等學習活動,最終形成小組學習成果, 完成會議項目策劃與組織全案,然后在課堂上將學習成果進行匯報, 并參加組際比賽。例如,會議項目策劃方案以PPT+現場匯報的形式進行交流展示, 由會展企業業師、課程教師、項目小組代表組成評委團, 對各小組的策劃方案進行提問與打分,會議項目執行方案則以情景模擬的形式進行展示,以便讓學生親身體驗會議項目執行流程的操作。
課程考核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課程考核的主要依據,形成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組員合作達標。
參考文獻:
[1]陳榮.基于項目導向與任務驅動的會議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亞太教育,2016,(1).
[2]楊釗.基于能力本位的會議策劃與組織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職業技術教育,2012,(8).
[3]祖曉敏.項目教學法在會議管理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14,(1).
[4]張澤琳.會議管理教學改革的模式及意義探討[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