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趙彭
在現代服務業驅動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第二第三產業實現了聚變。江蘇作為全國第一工業大省,智能與先進制造業發力供給側改革。民營經濟大省浙江,依托民營經濟活躍的市場動能,在創新上給出了全國模板。貴州省增速排名靠前,獨具特色的大數據產業在中部地區的再創業歷程上,走出了嶄新的道路。粵蘇浙黔省情不同,發展態勢各異,但憑借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市場發展舉措,憑借各自產業結構對位調整,助各省實現經濟發展轉型升級。
便利店無人值守,消費者刷臉開門,選購后,到相應區域刷臉結賬。KTV隨走隨唱,通過互聯網與全世界的朋友分享。今天,坐標廣東佛山的F5未來商店、坐標廣東廣州的咪達Minik無人KTV已經把這些服務完美地提供給了消費者。
F5未來商店,依托智能和大數據,把所有前端的人力如結算、清潔工作和后端的人力包括烹飪、沖調飲品、取貨、配倉、庫存盤點等轉由機器自動完成,也不必擔心偷盜風險。在廣東,消費者還可以通過為送洗衣物配備的專屬芯片,在手機App或者電腦終端觀看到衣服洗滌的過程,實時觀察衣物的狀態和動向。
廣東提出到 2020 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 500 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 3000 億元。廣東現代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在這一輪發展中顯得最為強勁。廣東已經建立了包括供應商、生產企業、產業工人和物流服務商等在內的龐大生態系統,支撐形成包括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產業、先進輕紡制造業、新材料制造業、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在內的產業體系。特別是廣東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全國領先。
廣東并不是一個資源大省,GDP來源第一產業占比非常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占據80%以上的經濟產值,服務業對GDP增長貢獻率達66.2%,是真正的以工業和服務業為導向的經濟結構。
在AI、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以及各項政策的加持之下,平安、華為等眾多服務、制造名企紛紛借力數字化轉型建設,推動了企業生產模式、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的革新。廣東省的產業調整已經體現出了“三二一”的結構優勢,現代服務業助推下,廣東省經濟的轉型實現了產業融合聚變。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慶典大會和閱兵、群眾游行活動現場。一輛題為“江蘇智造”的彩車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蛟龍號深潛器、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徐工全地形智能工程機械等江蘇標識性元素,再現了江蘇國內領先的科技實力和發達的制造業。
江蘇是中國第一工業大省,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從國產大飛機C919、神舟十一號,到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深海鉆探制造技術,工業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數字化生產線、智能成套裝備、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智能儀器儀表等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逐步完善,在很多領域不僅填補了技術上的空白,甚至占據了國內外市場大量份額。
江蘇,近些年來一直在探索“互聯網+”和智能制造的發展,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推進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截至2018年底,江蘇省13市共評出分屬26個行業的智能車間728家,蘇州市以總數267家領先全省,電子信息、汽車、新能源行業表現突出;截至2019年7月,全省共有816家企業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分屬45個行業,南京市以總數123家在全省領先,電子信息、機械制造、機械裝備等行業表現突出。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智能制造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省將建成1000家智能車間,試點創建50家左右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及10家左右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區。智能制造是建設制造強國的主攻方向,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江蘇省工業占比領先于廣東省,智能、先進制造業穩步發力供給側改革,產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

無論誰以浙江為談資,都不會忽略阿里巴巴、淘寶、天貓、馬云……創新經營模式,讓馬云和阿里巴巴重新定義了零售業。也讓全世界見識了浙江創新的魅力。當然,浙江不只有阿里巴巴,阿里巴巴重新定義的也不止零售業。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浙江的民營企業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跟上技術發展的腳步,不斷地去進行技術創新。阿里巴巴、新華三、杭叉、正泰電器,無論是在數字經濟,還是在工業4.0,科技創新讓浙江的高科技企業發展動能更加強勁,也助力傳統制造業企業華麗轉身。比如,杭叉集團在搭載數字技術之后,有了“云叉車”“云倉庫”,發貨時用“云倉庫”定位搜尋叉車僅需2秒。
2018年浙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區域創新能力分別位列全國第6位和第5位,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助推著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浙江營商環境好,對于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鼓勵和支持,在全國已是共識。浙江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最新要求為牽引,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推進“一件事”便利化改革,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一件事”一個工作日(8小時)內辦結。企業注銷實行“一網服務”,試點地區簡易注銷從45天縮短至20天。目前,“最多跑一次”政務服務標準體系基本建立。
良好的營商環境,給浙江筑巢引鳳、創新孵化提供了優質條件。2019年,浙江省出臺《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快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萬家;浙江每年實施150個由民營企業牽頭的關鍵核心技術重點攻關項目,通過加大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力度,全面提升民營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貴陽和安順交界,第8個國家級新區——貴安新區的一處山洞里,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已完成基建施工。不久后,總面積超3萬平方米的隧洞將存放5萬臺服務器。
地處西部內陸的貴州,地質穩定、氣候涼爽、電價便宜,對建數據中心來說是一個優勢,意味著安全、綠色、節能。大數據產業選擇貴州,無論對企業,還是貴州,彼此都是“有數”選擇。
今天,貴州已經徹底擺脫了煤電煙酒的傳統產業形象。2018年,科大迅飛等12家知名大數據企業與貴州相繼簽約。華為正在建設產值規模4000億元、年產1.5億臺智能終端及50萬臺服務器基地??拼笥嶏w將投資兩億元,打造智能語音云呼叫產業基地。
貴州的大數據產業已經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也成為中國后發地區的一個亮點。截至去年底,貴州省大數據相關企業達到9551家。近期,貴陽朗瑪、滿幫集團入選2019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
讓大數據真正變成大產業。在實施信息基礎設施3年會戰里,貴州實現全省行政村光纖寬帶和4G網絡100%覆蓋,互聯網出省帶寬從2010年的325G增長到2018年的9130G,8年間增長28倍。首批5G試點城市貴陽也設立了移動5G聯合創新實驗室、聯通5G大數據創新研究中心。到2022年,貴州將力爭實現5G全面商用。
貴州的高校和科研機構相對較少,曾長期面臨著高科技人才流失窘境。然而,這種狀況自從2014年發展大數據產業后發生逆轉,高端人才特別是信息相關領域人才持續流入?!吨袊髷祿l展報告(2017年)》顯示,貴州已經和上海、浙江一起成為全國大數據人才流入意向最高的省份。僅2018年,全省已引進各類高層次大數據骨干人才2000多名,新建大數據及相關業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5個,引進院士及其人才團隊10人,為大數據行動注入強勁動力。
貴州還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單位共同組建了大數據發展智庫,為國家提供產業發展的決策信息??萍歼M步貢獻率在2019年貴州經濟增長中占比達到48.6%,初步實現了國家在批準設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時要求的“通過3至5年時間探索,有效推動技術創新,發掘數據資源價值,推動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