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蒙 張爽(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
近年來,基于國家政府對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視,吉林省在農業項目上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投入,并在辦公環境、管理機制、推廣力度上都進行了改進與完善。基本實現信息通訊的網絡化,對現代農業推廣工作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相較四平市區,其他縣級、鄉級的推廣機構因投入有限,對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一定的阻礙。特別是在人才選拔與任用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其科技人員中非農業人員偏多,且科技人員老化。同時針對年輕人的培訓力度不到位,并未形成完善的培訓體系。由此,造成現代農業推廣工作效能不佳。基于此,相關人員應能對當前工作現狀進行客觀分析,并能制定有效的改善策略,促使其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平市在具體展開現代農業推廣工作過程中,主要是基于市、縣、鄉三級推廣機構形成的工作模式。其中,負責市級農業推廣工作的機構主要有3 個;縣級的有12 個,鄉級的有120 個左右的推廣站。但專門負責推廣的工作人員,卻與推廣站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尤其,鄉級的推廣站的工作人員,具備一定學歷與推廣能力的人才甚少,無法滿足當下的實際需求。
當前,四平市不同層級的現代農業推廣機構中,公主嶺、梨樹、雙遼、伊通四個商品糧基地縣已具備了一定的推廣條件。但從總的市區的推廣工作進行分析,其他大部分基地仍舊缺乏良好的物質條件支撐。特別,針對推廣工作仍未實現智能化、信息化,一些偏遠的農村缺乏專業的推廣人才,并無法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去提升其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社會已經邁入新的發展征程。我國是農業大國,若想真正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對農村經濟發展進行深化改革,并能全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鄉村振興奠定有利基礎。一方面,應能進一步加快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在尋求發展的過程中,應能培養一批優秀的農業推廣人才。以人才為主要核心力量,有效解決當下現代農業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基于此,相關部門應能構建一套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尤其,針對農村當地的青年,應能積極引導他們建立現代化思維形態。結合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鼓勵他們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全身心的投入到實踐學習與農業生產工作中。并能建立一定的營銷理念,將當地的優秀農業產品大力的推廣出去,帶動農村經濟的有效發展。基于此,四平市相關領導,應能全面展開“綠色”證書培訓、“陽光工程”培訓、“科技入戶”等培訓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相關人員應能聘請具有一定農業生產、農業推廣實戰經驗的專業人員進入到相關單位進行培訓。同時,應能注意到培訓對象的特征,即他們大多都是當地的農民,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因此,在對他們進行培訓的過程中,應能結合四平市的農業生產特征與現代農業推廣實際情況,制定具有一定針對性、指向性、實踐性的培訓方案。同時,針對這部分人員,四平市相關管理人員應能建設專門的培訓計劃,對技術人員結構老化進行改善。同時,應能與鄰近的其他省份進行深度合作,培養出門類齊全、素質全面的農業推廣人才隊伍。從而,全面提高農業推廣的服務水平,更好的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基于科技的高速發展,現代農業發展提出的加快科技化與信息化的需求,若想能有效獲得實現,在不斷加大現代農業推廣工作力度的過程中,必須將該項工作與網絡建設進行有機融合。依托于網絡平臺,基于線上與線下推廣模式的優勢集成,可確保其在四平市,甚至是在更大的范圍內造成積極影響,不斷加大現代農業推廣的力度。基于現代化的工作手段,也是開拓符合我國國情的特色農業發展的之路的必然需求。作為新型農業的現代農業,在發展與推廣的過程中,既要科學的融入現代農業技術,還應善于運用行之有效的營銷手段,令其能達到理想的推廣效果。基于此,四平市相關農業推廣負責人,應對當前社會的新媒體平臺、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形成全面、深刻的認識。并結合本市的農業發展水平,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積極建設農業推廣網絡平臺。打造“專家+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加強綠色農業生產。同時,相關推廣人員應能逐漸形成品牌意識,能創建屬于四平市的農業項目品牌,并以此為核心利用互聯網強大的傳播力,將其進行有效推廣。更重要的是,在開發網絡推廣途徑的過程中,必須對四平的農業發展方向進行精準的定位。并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農產品將其作為主推產品,在網站上進行科學營銷。由此,才能切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又能進行大范圍推廣的獨特農業品牌。并能由點帶面,基于農業爆款產品,令更多的人能關注到四平市的農業發展。從而,為本市注入更多的農業發展助推力,大力提升其推廣工作力度與輻射面。
四平市在針對農業領域發展制定推廣策略的過程中,應能加強用人機制的整合。科學設置職能機構,選用更具有才能與責任心的專業推廣人才。基于此,可制定科學的競爭上崗機制。針對現有的工作人員,能對其進行全面、客觀的考核。對于工作態度積極,但工作能力一般的工作人員,可繼續留用并能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培訓。對于工作能力強,但工作熱情不高的人員,應能對其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而針對那些缺乏一定責任心,且工作能力不佳的人員應能進行淘汰處理。在此基礎上,相關人員必須結合推廣工作內容與工作目標,能對各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科學的考核。在確保其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端正工作態度的基礎上,應將其放置在能真正發揮其才能的崗位上。并制定明確的工作職責,并實施一人一崗、自負職責的工作機制。避免出現一崗多人而相互推諉的不良現象發生,也可有效解決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的現象。同時,應能拓展農業推廣機構的公益性職能,處理好推廣與經營的關系。即針對鄉鎮農業推廣工作站超編人員的開支問題,應能將具有一定推廣能力的人才從經營服務中解脫出來,令他們將全部的精力與時間投入到農業推廣工作中。并有效平衡經營與推廣服務的關系,從而實現我市現代農業的創新發展。通過對職能機構進行科學的完善與設置,確保建立一個有效運營的工作機制。其是農業進行有效推廣工作開展的平臺,更是促使其發展的基礎保障。因此,四平市在具體開展現代農業推廣工作過程中,必須對負責其發展的職能部門進行科學的整改。
總之,振興背景下,四平市相關領導應能對當下現代農業推廣工作現狀進行客觀、全面的分析,并能了解其發展過程中的根本問題。基于此,針對問題本身制定有效的解決辦法。促使其能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大力提升四平市現代農業推廣力度。